APP下载

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小探

2016-07-12新沂市柳琴剧团221400

大众文艺 2016年23期
关键词:柳琴团体人才

王 宁 (新沂市柳琴剧团 221400)

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小探

王 宁 (新沂市柳琴剧团 221400)

柳琴戏于2006年被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琴戏最初发轫于清代,迄今已经走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兴盛于江苏和鲁南交界处,据《柳琴戏志》一书记载,该戏种脱胎于苏北地区太平歌和猎户腔。太平歌乃是农人欢庆庄稼丰收而即兴演唱的民间小调。猎户腔乃是猎人在猎捕闲暇之余用于抒发情感的小调。那么柳琴戏有何价值,其当下发展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呢?本文将作出探究。

柳琴戏;资金筹措;宣传推广;人才培养

在新媒体时代,柳琴戏等传统剧种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其传承与发展现状堪忧。为此,本文将对柳琴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为柳琴戏的传承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一、柳琴戏的价值

作为柳琴戏而言,其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这一戏种的深入研究,能够丰富国内地方戏目的素材。从柳琴戏所涵盖的剧目来看,其承载着特定时代的文化气息,因而依托对该戏种的研究,将推动国内民俗研究的进程,从柳琴戏的唱腔形式来看,早期的柳琴戏以女性气息浓重的“姑娘腔”为主,而当代的柳琴戏唱腔历经多年的发展,板腔体成为其唱腔形式。对于该戏种唱腔形式转变的内因进行深入、全面地剖析,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柳琴戏当下发展遇到的问题

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公众生活水准逐步提升的当下,受生活节奏变快地影响,公众在文化的选择与接受方面表现出对快餐式文化的认同和推崇趋势,在这一趋势影响之下,传统的曲艺文化艺术空间被大幅压缩,表现为传统曲艺文化的喜好人群萎缩,进而使得曲艺文化的传承面临了较大困难。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还在于一些曲艺文化在艺术表演形式方面未能进行创新,因而同现今大众的审美旨趣相背离,进一步割裂了大众同传统曲艺文化之间的距离。如被誉为中华艺术国粹的京剧艺术,现今也益发曲高和寡,观者寥寥。审视柳琴戏在当今社会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能够发现,下述因素是造成柳琴戏在新时代发展困顿的主因所在:首先,一些从事柳琴戏表演的专业演出团体,受市场化的冲击,被迫改弦易张。而柳琴戏自身的特质亦影响到其发展,如柳琴戏最初发轫于乡间,其表演所面向的受众群体多为乡民,随着我国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往作为柳琴戏艺术发源地的乡村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原有的柳琴戏观众开始流失,而年轻的乡村居民在娱乐文化的选择上,更亲近于城市文化,进而造成了柳琴戏的没落局面,受此种影响,专业的柳琴戏演出团体依凭该戏种的表演已经无以为继,进而纷纷寻求转型;其次,基层政府未能给予柳琴戏这一地方戏种以足够的支持。具体表现为欠缺专项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力度不足、演出场地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了绝大多数从事柳琴戏表演的专业演出团体只能自谋生路,为求得自身生存而被迫放弃该戏种的表演;最后,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柳琴戏同样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三、传承柳琴戏的方法

在柳琴戏的传承中,政府方面应该积极进行资金筹措,扶持柳琴戏;同时柳琴剧团本身也应该不断加大柳琴戏宣传力度,并且注重人才的培养,使得柳琴戏得以传承和发展。

1.资金筹措

作为各地基层政府而言,应当给予柳琴戏这一戏种以大力扶持,具体的扶持方式可以通过专项扶持资金投入、设立柳琴戏基金等方式。以民政部门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为例,促进艺术发展的只有3家,分别为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田汉基金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占总数的7.7%。鉴于创办人看重活动的成效,因此会选择比较容易见效的领域。当下,基金会的成立,可以使得剧团演出在一定程度上有经济保障。政府可考虑将社会资金引向艺术发展,引导剧团与企业合作,合理引进民间资本,一来解决了不少艺术院团的资金问题,二来可以使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避免了一些重复投资和投资不平衡的现象。

2.加大柳琴戏宣传推广力度

为使柳琴戏这一优秀地方戏种得以传承,各地基层政府应当引导柳琴戏专业表演团体走上市场化发展之路,如基层政府应当为柳琴戏专业表演团体搭建同企业合作的契机,使专业表演团体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获得商演的契机。这样一来,不但使柳琴戏专业表演团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更能够使其参与商演的过程中扩大市场影响力。此外,柳琴戏专业表演团体应当积极参与公益性演出,从而既能够为社会献出一份爱心,同时亦能够提升自身影响力。还有就是,柳琴戏专业表演团体应当效仿东北“二人转”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即将以往以乡村为中心的表演区域转向以城市为中心的表演区域,如此能够使柳琴戏这一戏种收获新的拥趸。

柳琴戏作为传统地方戏曲形式,不应墨守成规,而应当进行大胆的艺术形式创新,如应当压缩以往单场演出时间,增加演出频次,将西洋乐器应用于音乐伴奏之中,从而加强表演的时代感。

3.树立人才意识,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第一资源。所以说,我们必须树立人才意识,注重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构筑人才高地,培养出一批业务精、素质强的柳琴戏演职员队伍;培养出一批懂艺术善经营的管理人才,努力改变艺术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短缺的状况。而这种人才的培养,一要有本钱,二要有途径,三要有政策。培养人才不舍得花钱是不行的,这是物质上的保证。有了这种保证,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各类专门学习班,研讨会的培训深造,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出一批专门人才,行家里手。同时要有爱才之心,惜才之道,用人之法,护才之策,创造条件招聘人才,留住人才,保护人才和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让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

四、结语

柳琴戏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瑰宝,集艺术、文化、实用、经济价值于一体。它是以民族传统的文化背景为根底,发展中积淀了社会经济价值,同时又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现实社会,而是对现实社会高度的凝练与升华,从而使其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意义。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渐关注,一定会为传统艺术的承传和发展带来契机。研究、学习柳琴戏可以使这一古老而优秀的民间剧种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发展,期待柳琴戏日益走向繁荣。

[1]王丽华.发展是最有效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谈柳琴戏的保护[J].枣庄学院学报,2008(3).

[2]伊莉娜.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发展[J].文学界(理论版),2011(6).

[3]孔文.江苏省徐州地区柳琴戏的形成过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4]王艳玲,颜冬青.拉魂的柳琴戏——浅谈柳琴戏的历史演进进程及其艺术特色[J].艺术教育,2009(10).

[5]薛雷.徐州柳琴戏的生存现状与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6]王丽华.发展是最有效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谈柳琴戏的保护[J].枣庄学院学报,2008(3).

[7]高宏菊.江苏柳琴戏传承模式的考察与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8]杨楠.鲁南柳琴戏声腔系统及音乐多元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柳琴团体人才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人才云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柳琴戏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以2010-2020 年为例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柳琴戏的价值及其传承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进校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