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舞中的肩部动作研究

2016-07-12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13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3期
关键词:肩部蒙古族舞者

陈 佳 (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研究院 130000)

蒙古族舞中的肩部动作研究

陈 佳 (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研究院 130000)

简介:作为蒙古族舞蹈中的标志性动作,肩部动作对于蒙古族舞蹈的形态特征与审美特征有比较深入的影响。笔者意图以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动作为切入点,首先讨论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形成与发展,之后对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审美与特征分析讨论,从而对蒙古族舞蹈的发展与特色进行浅析。

一、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形成与发展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民族特点最为明显的一支。作为以能歌善舞著称的游牧民族,在蒙古族舞蹈中,描述草原、骏马与美酒的动作较多;加上蒙古民族传统居住在蒙古包内,导致蒙古族舞蹈经常借助酒盅、碗等道具进行原地表演。因此,在模仿骑马、捕猎与原地表演中,肩部的动作被专门展现并得到了丰富发展。此外,蒙古族舞蹈家斯琴塔日也曾经论述过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对于放牧羊群、挤奶等生活场景的模仿。由此看来,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动作是和蒙古族文化紧密相连的。

二、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动态特征

在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是上身动作的重要表现,蒙古族舞蹈往往通过肩部动作的变化带动整个上身动作,并引出手臂与手腕、手指的细部变化。在蒙古族舞蹈中较为常见的肩部动作有以下五种:

1.硬肩。硬肩是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中最基础的元素,主要表现为双拳叉腰,双肩前后双重拍运动,一般配合原地踏步或者前后进退,硬肩的节拍为2/4拍。

2.柔肩。柔肩是对硬肩的柔化处理,在动作中肩部放慢,强调连贯性与含蓄美,在运动中手肘随之摆动,其步法与硬肩相同,柔肩的节拍为4/4拍。

3.绕肩。绕肩是以脊柱为轴进行单肩环动,双肩可以前后、交替绕,在绕肩的过程中手持道具或空手随之画圈,步伐可原地踏步或微微屈膝站立,绕肩的节拍为4/4拍。

4.耸肩。耸肩是蒙古族舞蹈中比较常见的舞蹈动作,在双肩放松的条件下随着节拍上下运动,耸肩可以单肩交替,也可以双肩耸肩,手肘随之摆动,步伐上比较随意,耸肩的节拍为2/4拍。

5.碎抖肩。碎抖肩是硬肩的一个衍生变化,节拍较快。在碎抖肩中,手臂可以摆位,也可以随肩变化,脚下一般是碎步走圆场,碎抖肩的节拍为2/2拍。

从以上五种肩部动作中,可以总结出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一些特点。首先,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比较刚劲有力,如肩部动作中的硬肩的运动,就强调脆劲,配合蒙古族特有的乐器托布修尔或马头琴,很能够表现出坚定、刚毅的特征,比如在我国鄂尔多斯地区所常见的蒙古族舞蹈中,硬肩、硬腕等动作较多,动作干脆、潇洒。

其次,在刚劲的基础上,蒙古族舞蹈的肩部动作还能够表现得活泼、灵动,如传统蒙古族舞蹈《酒盅舞》、《顶碗舞》中,柔肩的运用比较多,节奏强弱变化明显,在《筷子舞》中,频繁的绕肩动作加上步伐变化,也体现了蒙古族舞蹈欢快活泼的特点。

最后,蒙古族舞蹈的肩部动作独具一种有韧性的韵味。如柔肩、绕肩等动作,随节奏保持圆满韧性的动作规律,结合音乐慢板含蓄柔韧,充分体现出刚柔并进、韵味绵长的舞蹈特色。

三、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情感表达

在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所表达的感情较为丰富。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在蒙古族文化中,很多的艺术元素都是源于对自然界的直观模仿,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呼麦就是用喉音对自然界的风声进行模拟,马头琴则更直观地在乐器上模仿了马的形象。蒙古族舞蹈中通过肩部动作与肩部动作延展出来的身体、手臂动作,对草原上的生物如鸿雁、奔马、雄鹰进行模仿,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舞蹈表现自然生灵的内容较多,以景物和动物做为媒介,实际上是在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当情感与景物相融后,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与共鸣。也有不表现具体的景物,而是将作品的视觉提升到直接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的高度,将变幻无常的风、苍茫的草原、真挚的情感都放入舞蹈之中,来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蒙古族舞蹈与人文情怀和自然生态密不可分,由最初祭祀和自娱性的舞蹈,经过长期的积累,创新和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语汇、姿态造型,提升到舞蹈符号学的高度,化作成一种基本的形态,并由此规范而成的各种风格韵律,它富有民族特点的动态之美也淋璃尽致地展现出来。丰富多彩的肩部动作,飞翔般的手臂动作,以及各种动律,脚下行云流水般的碎步和潇洒奔放的马步,体现出蒙古族男性舞蹈阳刚大气,女性舞蹈端庄绮丽的动态之美,让观者陶醉其中,印象深刻。

四、肩部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作品中的体现

在蒙古族舞蹈作品中,肩部动作比较常见,本文将以蒙古族舞蹈作品《蒙古人》为例进行简述。《蒙古人》是以歌手腾格尔的同名音乐作品为主体,由巴图与敖登格日勒共同编创的蒙古族女子独舞。其中舞者敖登格日勒为国家一级演员,曾主演舞剧《达那巴拉》、《蒙古源流》等。在整个舞蹈中,舞者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起舞,呈三段式结构。第一部分中,舞者动作较为奔放,节奏较为明快。到了背景音乐歌唱部分,舞者动作相对舒缓,用柔美的动作语言来表现对家乡的眷恋。到最后,随着音乐的节奏加快,舞蹈动作再次热烈起来,舞者激情奔放,策马挥鞭。火红的舞裙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高低开合俯仰,拧倾的动态形成强烈的动力,层层递进,似地动山摇,震撼人心。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采用大量的肩部动作如:“硬肩”、“柔肩”、“碎抖肩”“耸肩”的动作,来表现骑马驰骋,展现了蒙古民族的热情奔放性格。通过长袖的甩动为舞蹈动作增添气势,而且也给观众以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和艺术享受的空间。

综上所述,肩部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动态特征,还反映了蒙古族的文化与审美观,是蒙古族“肩膀上跳舞”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肩部动作的舞蹈表达,为蒙古族舞蹈的意境渲染做出极大的贡献。在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大融合,蒙古民族文化凭借其独特的旋律、节奏、服饰与造型表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与认可。因此,作为蒙古族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肩部动作也随之崭露头角。鲁迅先生提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笔者希望通过对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论述与探讨,为从事于舞蹈编创与舞蹈教学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个视角,对蒙古舞的教学与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指导老师:王淑艳

[1]满都夫.蒙古族美学史[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12.

[2]王景志.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6

[3]斯琴塔日哈.斯琴塔日哈蒙古舞文集[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2

[4][法]勒内.格鲁塞.成吉思汗[M].谭发瑜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9

[5]道润梯步著.新译简注〈蒙古秘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8.

[6]《蒙古族简史》编写组著.蒙古族简史[M].内蒙古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11月.

[7]巴音吉日嘎拉编著.潮尔歌及浩林潮尔[M].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6.7.

陈佳,硕士,研究方向: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

猜你喜欢

肩部蒙古族舞者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