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宋代花鸟画

2016-07-12商洛学院艺术学院72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3期
关键词:花鸟工笔花鸟画

葛 颖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726000)

浅谈宋代花鸟画

葛 颖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726000)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三大画科之一,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中唐直到现当代,传承了千余年,其样式与风貌在各代绘画大师手中演变多端,美不胜收,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

宋代花鸟画;代表作品;技法;科学性;意境;影响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技法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等手法,从题材范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工笔花鸟画又称院体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个分支,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工笔花鸟画与花鸟画两者的表现题材是一致的。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范围所涉及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花鸟画是指描绘自然界的花花鸟鸟来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广义的花鸟画的题材广泛而丰富,可以说除了人物、山水外都可以是它描摹的对象。所以花木与禽鸟及草虫鱼虾、水果蔬菜,乃至走兽家畜,都是它描绘的对象。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中国画的雏形,而中国花鸟画,由一开始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到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中国花鸟画正式产生并形成独立的画科应始于中唐以后,五代时期是中国花鸟画逐步发展时期,宋代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到了宋代,花鸟画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那么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宋代花鸟画呢?

宋代花鸟画有很高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在绘画中的体现,通过一幅幅宋代花鸟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我们打开宋代画册时,我们会为每一幅作品栩栩如生的气魄所感染!就算是一幅小品,也大气磅礴,动静有序,一支花,一丛叶,都充满了自然的灵气。所刻画蜻蜓鸟虫,无不活灵活现,楚楚动人,有振翅欲飞的感觉,如果说现代画家对于生活的观察,可借助于照相机,能够以高速快门拍下禽鸟飞动的瞬间。但是在宋代,没有照相机,全靠画家细心的观察和领悟,才能把鸟画得活灵活现。

就花鸟画而言,五代两宋三百余年可说是这一画种臻趋高度成熟、名家荟萃的繁盛时期。特别是五代花鸟画的两大宗师:黄筌和徐熙对花鸟画不同表现形式的形成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争鸣于南唐和西蜀,他们同为后世花鸟画鼻祖。由于他们或以师徒父子的形式相传;或以朋辈之间相互竞争、影响,把花鸟画推到了一个高峰,成为风范后世的楷模。“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的就是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历史进入了北宋,皇家画院的花鸟画以黄体为标准。黄居寀,黄筌幼子,画史上与其父齐名,画艺甚至超越其父,是北宋院体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黄筌工细写生的勾勒赋彩法,现藏《山鹧棘雀图》是他艺术风格的体现。蜀灭之后,黄居寀随父归宋,深得宋太宗的礼遇,委以搜访前代名画之任,鉴定品目。北宋初黄体独盛的时候,徐熙之孙徐崇嗣初画花鸟,卓有祖风,但世多趋好,也被迫改变画风,只以色墨塑造形象,创“没骨”法。徐崇嗣的没骨法主要是受黄家画“殆不见墨迹”的启发,进而省去墨骨,直用彩色,后经发展,成为花鸟画的一种重要法式。至此徐黄走向融合,打破黄家独盛局面。

中国工笔花鸟画也被称为“帝王艺术”,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黄金时代。当时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画家,可谓人才辈出。宋代以来不断完善画院体制,提高画家地位,按职位设立画学士、艺学、待诏、祗候、供奋等名目。宋徽宗时设立画学,正式成为科举考试制度的一部分。徽宗朝兴“画学”,在封建社会里是空前绝后之举,因为此前和此后绘画都没有被列入国家科举制,它培养了许多画家,提高了画家绘画能力和文化修养,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在宋代花鸟史上,宋徽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北宋后期工笔花鸟画的领导者。徽宗赵佶,北宋末代皇帝,书画家。政治上昏庸无能,艺术上却是一个真正的行家,对宋代书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徽宗登基之后,大力经营画院,推动了宫廷绘画的发展。赵佶一生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艺术作品,如《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都是他的经典之作。

在工笔花鸟画繁盛的两宋时期,还有很多重要的工笔花鸟画画家,如赵昌、崔白、文同等。他们以自然为师,以写生为宗,具有精细不苟的写实精神。中国花鸟画向来注重写生,以写生作为创作的基础。这种写生不是对现实花卉禽鸟的简单模仿,而是在真实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表现出花鸟各不相同的特征和生命力,不以外部的形似为目的,而更重视传神。就是这些优秀的艺术家把整个宋代院体花鸟画推向了高峰。

宋代花鸟画对后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其严谨的作画态度为历代绘画继承者所传颂和继承,还因其细致、工整精妙的画面效果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以及其自然的题材极能寄托人的情感。当代许多高校对工笔花鸟画的学习,往往也是通过对宋代作品的临摹,从而领会和体悟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内蕴,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并以此指导提高自身的创作和审美的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对了宋代花鸟画的题材表现、代表画家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我们年轻的一代学习者深刻地体悟到中国“帝王艺术”的艺术美,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宋代繁盛时期的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等方面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继续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绘画奠定了理论基础。

[1]郑朝,蓝铁.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2]薛永年,赵力,尚刚.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0).

葛颖,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讲师,任职于商洛学院艺术学院,现就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主攻花鸟画创作与研究。

宋代院体花鸟画对后世影响致深。通过对两宋院体花鸟画的学习和研究让我们对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工笔花鸟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花鸟工笔花鸟画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写意花鸟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工笔花鸟画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花鸟卷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