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改造

2016-07-12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15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3期
关键词:工业

杨 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15000)

浅议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改造

杨 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15000)

工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其所处空间,即现废弃地的大场域与公共性。尤其在走向民主与公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共”二字尤为敏感,应予以充分关注,如设计对象的公众性、空间的开放性、准入的平等性、功能的人性化等都可视为改造原则与标准,目前对于工业废弃地的改造设计,要采用尽量无为的手法与关注“人”的原则,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能量守恒;保护性改造;公共性;产业结构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废弃建筑乃至废弃城市改造的案例。本文试对此命题进行研究。为便于文本的可叙述性,本文将不从具体的形而下的技术层面切入,而从形而上的理念层面进行概括性阐述。

一、时代与学术背景

1.历史背景与现实环境

21世纪,世界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从城市化走向城市世纪。城市工业废弃地就是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原因一则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和传统制造业逐渐为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所取代;二则城市的发展演变,其功能与结构日趋完善,人们对友好环境的要求与期待日益增强。这样,曾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用地被弃置不用,就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对象。

特别在中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更是处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城市规模与数量都在迅猛增长。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间的竞争压力,各大城市都在积极调整产业用地布局,对工业废弃地加以处置,并借此改善生态环境。一些从前完全依赖自然资源而发展粗放型经济的地区除了要面对资源枯竭的威胁外,对已破坏的资源开采地表做善后工作也同样紧迫。

因此,作为工业化进程的后来者,中国如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方法与实践,应对中国自身问题,在本文中予以讨论,就显得十分适时与应景。

2.学理支撑

(1)物理学——熵

此处引入一生僻的物理学概念,并非附会,而是希冀借助于一种更为科学、理性、宏观的立场与视角给予所述问题以更加清晰的观察与判断。

何为熵?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证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明,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会损失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所谓的熵。因此,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另外,从微观上说,熵也可以被表述为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无序度的量度,系统越无序、越混乱,熵就越大。

最重要的是,热力学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的微观本质决定了系统从有序趋于无序,宇宙中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而也正因这种不可逆过程,使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远远超出热功转换的物理学范围,而成为整个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一条基本规律。

可见,每当自然界发生一件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应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活动采取更为负责、谨慎的态度,三思而后行,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高瞻远瞩,以尽可能节约、无为、一劳永逸的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延迟熵的增长速度,减缓世界走向“无序”的步伐。

(2)美学——美与丑

20世纪以前,传统、经典的美学思想以和谐、对称、匀整、细腻、秩序感等为美,或曰把美的概念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优美,这种美学思潮与趣味当然也体现在当时的景观与环境艺术设计中。

进入20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城市建设一片欣欣向荣之余,大量的工业废弃地随即产生。在对其加以改造的探索实践过程中,“美”不再是评判标准,或曰人们已赋予“美”以更丰富的内涵。另外也与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思潮并行不悖,一些设计师就认为,表面不算和谐的已生锈破旧的高炉、厂房并不丑,而视其为工业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更多追求的不是某种艺术风格的表现,而是关注体现其自身特有的历史与社会价值,从而秉持谦卑与尊重对其进行保护性改造。

二、国内外案例

目前世界各国对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案例良多,诸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纽约苏荷区、英国铁桥峡谷、雀巢公司法国总部、悉尼奥运会场馆,中国的北京798艺术区、苏州运河工业遗产廊道、广州歧江公园、上海世博会园区等等。其改造现状基本包括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业聚集区、舞台表演、公园、商业市场、居住建筑、博物馆、会展场所、工业遗产旅游等,而常错综结合。因此下文不作改造用途分类,而仅取国内外对工业废弃地改造的典型案例各一,作简要介绍。

1.国外实践——德国鲁尔区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在19世纪的铁路和蒸汽机时代曾经依托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整个欧洲大陆最大的工业区。20世纪后半叶,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和新技术革命,迫使传统煤矿和钢铁行业从巅峰跌入低谷,欣欣向荣的鲁尔区不得不面临日薄西山的命运。

20世纪70年代,当地人于逆境中开始致力于经济转型的新尝试。对于那些废弃的煤矿、钢厂,鲁尔人没有草率地推倒拆除,而将其视作自己历史与传统的一部分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其中的矿业同盟矿区于2001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曾经破烂不堪的厂房、车间被改造成了博物馆、展览中心,锈迹斑斑的炼钢炉升级为运动公园,濒临衰败的工业废墟就这样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最终变身为由欧盟评选的“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此外,包括在大鲁尔区之内的海港城市杜伊斯堡也因成功转型为一座充满惊喜的水上公园,而被学术界称为“21世纪模式公园”。

2.中国现状——沈阳铁西区

沈阳铁西区旧工业基地改造典型地代表了东北、甚至全中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与景观更新遭遇的现状。铁西区曾经是中国规模最大、密集度最高的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的数百个“第一”,号称“东方的鲁尔”。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的迅猛发展,铁西区的辉煌迅速褪去,昔日最让铁西区骄傲的大型企业却成了铁西背上一个巨大的包袱。

其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承载这些大型企业的大量厂房的废置。然而其保留完好的工业结构也未被专业人士所忽视,俞孔坚博士和土人设计团队曾经前往考察,并向市长做了汇报,希望能够把工厂结构保留下来,作为工业历史遗迹,建造类似杜伊斯堡公园的后工业城市公园。但市政府似乎仅关注工业区土地置换和招商引资问题,并没有理性看待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未来的经济潜力,最终将厂房拆除。这也是我国旧工业区改造的一个普遍现象。

三、经验与教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体上讲,虽然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各异,发达国家对工业废弃地改造实践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来说仍价值极高、可资借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应及时厘清并切实解决自身问题。

1.就地取材

从生态角度讲,基于我们对“熵”的认识,就地取材对环保的意义自不待言。从经济角度讲,这样能使成本投入最小,实现节约。因为如果将庞大的厂区建筑拆除,并重新改头换面,显然工程量巨大,且耗费巨额资金,则毋宁用设计的巧思实现废物利用。从历史文化角度讲,就地取材无疑能够很便捷地实现尊重并保护原貌。工业废弃地不仅记录了工业时代的技术与生产遗存,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阔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不啻为“凝固的历史”。

此外,从鲁尔区改造的案例中可见,文化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已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大规模的物质改造并非必要,通过艺术的创新设计赋予工业遗产以文化内涵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公共性

工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其所处空间,即现废弃地的大场域与公共性。尤其在走向民主与公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共”二字尤为敏感从而应予以充分关注,如设计对象的公众性、空间的开放性、准入的平等性、功能的人性化等都可视为改造原则与标准。

总之,目前对于工业废弃地的改造设计,要采用尽量无为的手法与关注“人”的原则,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杨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猜你喜欢

工业
线束工业软件应用之中线CAD标准版
《工业设计》杂志征订启事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波兰工业展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7月份工业经济嵩位运行 稳中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