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廊道的宁波大学校园生态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2016-07-12周悠然包伊玲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315211

大众文艺 2016年23期
关键词:绿带宁波大学公寓楼

周悠然 包伊玲 (宁波大学 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 315211)

基于绿色廊道的宁波大学校园生态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周悠然 包伊玲 (宁波大学 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 315211)

宁波大学校园景观优化设计基于绿色廊道之生态理念,从绿廊的特性、分类和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实现校园各功能空间在景观系统中的交叠与统一,物尽其责。

生态景观 ;绿色廊道;优化设计

绿色廊道降污生境,提供物物交换的场所,其对于构建景观的生态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合理运用景观设计的多重手法,确保宁波大学校园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加强绿地间的联系,有效提升校园环境健康运作的能力。

一、大学校园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强调人类与环境间的和谐、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耦合、过去和现在乃至未来发展的关联,其不仅包含生态、景观两大方面,同时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时空、心理和历史等多元因素。大学校园景观蕴含独有的人文与地域特色,并随着时空迁徙而产生丰富变化。高校校园的生态景观建设起到美化校园、调节环境的作用,从而利于师生高效地学习、工作,进一步促进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二、宁波大学校园景观解析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呈线状或带状镶嵌的狭长地带,兼具连接与分割的特性。1绿色廊道则泛指连接绿色开放空间的具有较强自然特征的,且具一定宽度的带状空间。我们按绿廊的两种类型对宁波大学的校园景观进行分析。

第一种是绿带廊道:绿带廊道面积通常较大,也较为宽阔,主要用于区域划分、防止区域盲目扩展或与其余区域连成一片。2绿带廊道在宁波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兼具区域划分、美化、生境和物质交换的作用。如行政楼与运动场的绿色景观带,教学楼与校园边界的小树林,尤其是吸引大量白鹭的白鹭林已成为宁波大学绿带廊道建设的优秀典型。整体来讲,宁波大学在绿带廊道的规划与建设上仍有优化设计的空间。

一是校园的草坪面积过大,其规划布局空洞且乏味,冬季绿草凋敝时更加明显。所以应加强其层次的划分:适当栽种适宜宁波气候且易于打理、形象美观的植物,如夹竹桃、大叶黄杨、栀子花、桂花等;在草坪的内部增设几条碎石道路,这样既可打破单调之感,又可增加大草坪的实际使用率。二是宁波大学的绿带廊道虽然覆盖面积较大,但各个区域间相对独立,联系性不强,综合使用效率有所折扣。因此在完善各个区域绿带廊道的同时,适当增强绿带廊道过渡区的建设,如运用同类植物或景观元素的延伸,加深联系与交换,使生态运作更高效,景观感受更优美。

第二种是绿色道路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的结构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又可以分为休闲游憩和道路绿化两类用途。

休闲游憩的绿色道路廊道与机动车道分离,不具备快速便捷的交通功能,主要为休闲的林荫道路: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花草地相结合,提供一种视线通透、风景独特的景观绿化带,起到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减噪、遮阴和引导人流等作用。宁波大学校园环境在此类绿色道路廊道的建设上较为欠缺,集中表现在:校园内的主要道路多为功能复合型,既提供给行人徒步,也用于机动车辆的通行,其中专为师生及工作人员开辟的休闲游憩型道路较少。如新落成的甬江公寓:公寓内部通向各个公寓楼的道路交通相对复杂,绿道建设的缺失造成道路间的过渡较为突兀;如果在公寓楼前,沿着道路延伸方向适当的增加绿色道路廊道设施,可以实现公寓楼与功能道路的紧密衔接与视觉过渡,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同时,公寓楼周边因缺乏有效的减噪、过滤和引流的景观设施,使公寓与周边环境相互杂糅,大大降低了公寓住宿原有的实用性及舒适性;所以适当的加强这一类景观设施,可大幅提升甬江公寓楼区域的整体环境及生态功能。第二类绿色道路廊道则多为区域间的既宽又长的交通枢纽,行驶的多为速度较快的机动车辆:道路两旁会尽量避免人员密集的、生活与工作的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完善建设此类绿道不但可以增强道路的视觉美感及生物多样性,而且能确保发挥降噪、清洁、防污及释污的生态作用。宁波大学在此类绿色道路廊道建设上相对成熟,其中以白鹭林路及周边道路为典型代表:道路两侧种植的香樟树四季常青,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高低错落的多层植物极大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保证了弱化噪音、降低风速、稀释粉尘和防扩尾气等功能。

三、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虽然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在不同的城市有具体的发展模式,我们理应区别对待,但仍需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的策略。

1.生态性原则和效法自然策略。校园景观的规划需尊重自然,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在宏观布局和发挥绿色廊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处理好校园的地形地貌,景观与建筑间的相互关系;创建校园绿色廊道子系统,提升景观的自然性和物种的多样性;与城市的绿色廊道系统自然连接,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

2.文脉性原则和时代转化策略。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文脉传统,校园景观应成为构筑高校历史文脉与时代发展的桥梁:绿廊所营造的景致首要符合造型、功能美学的要求;将历史文脉在当下合理、恰当的转化;集中体现校园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

3.地域性原则和因地制宜策略。深入调研高校所处位置的地理条件和环境质量,全面分析场所的特质与优劣,因地制宜的实施合理开发与改建完善策略:利用原有场所特质,少动土方;选择本土植物为主,恰当增补外来品种等。

4.整体性原则和统筹规划策略。高校景观建设应从校园的整体性角度出发,统筹规划:让校园内每个绿色廊道都能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共筑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与校区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生态景观的一部分;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凸显地方特色,避免盲目跟风。

四、结语

高校校园环境是一个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高度相融的场所,具备艺术及独有的文化氛围。基于绿色廊道的高校校园生态景观优化设计:应营造出自然且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空间;创建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师生要求的活动场所;实现润泽师生天性、培养创新精神的理想目标。

注释:

1.陶锋.基于绿色廊道的宁波城市社区生态景观优化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28(4):129-132.

2.孟亚凡.绿色通道及其规划原则[J].中国园林,2004,20(5):14-18.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5R405065)

猜你喜欢

绿带宁波大学公寓楼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选题要点
解析当代大都市区绿带规划、建设与治理
——以上海环城绿带为例
小宠物,大当家
构建个性化的城市细胞膜
A Personal Tragedy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tevens
浅谈城市道路造景中的植物配植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