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精神分析学说解读《逃离》中卡拉的心理变化

2016-07-12苏卉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4

名作欣赏 2016年36期
关键词:维娅逃离艾丽丝

⊙ 苏卉 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4]

从精神分析学说解读《逃离》中卡拉的心理变化

⊙ 苏卉 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4]

《逃离》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一篇关于女性家庭与婚姻关系的短篇小说。作者对于女主人公人生中两次逃离的心理过程描写得细腻真实,与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心理的理论相契合。本篇论文将运用弗洛伊德关于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分析短篇小说《逃离》中女主人公卡拉在两次逃离中的心理状态。并且探求卡拉两次逃离结果不同的原因,以此解读女性心理选择的复杂过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逃离” 自我 本我 超我

《逃离》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于200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获得了2004年度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和2009年度的布克文学奖。其中第一篇同名短篇小说《逃离》以流畅的叙事手法,深刻的心理描写以及发人深思的主题集中代表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写作风格。

这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卡拉的家庭婚姻生活现状。门罗通过插叙的手法将卡拉婚前与婚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连贯地讲述了女主人公卡拉的心理成长过程。卡拉一共经历过两次逃离,第一次是逃离继父的严格管教,离开父母与克拉克一起经营马术学校;第二次是逃离与克拉克冷淡的婚姻。在邻居西尔维亚的帮助下她逃脱了婚姻并开始新生活。两次逃离,但结果却大不相同。是什么促使卡拉在两次逃离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奥地利的神经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在弗洛伊德《超越唯乐原则》中,他首次提出了将人格划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概念。之后发表的《自我和本我》一书又充分完善了这一理论。“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代表了本能的、完全无意识的冲动。本我按照快乐原则活动,“超我”是指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文明的部分。它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以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在于监督、批判以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自我”是现实中的自己,同时受本能冲动、道德规范和外界刺激的影响。自我、本我和超我对人的心理活动同时起作用,对人的最终行为选择负责任。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精神分析批评话语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被逐渐应用于文学研究中。弗氏精神分析不可否认地为探索人类精神领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批评范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弗氏理论及其实践推动传统文学批评从文学外部研究逐渐深入到内在的精神世界。因此,当代众多的文学批评家都以弗氏精神分析话语为出发点进行批评理论和方法上的探索。

二、卡拉的第一次逃离

卡拉的第一次出走发生在她十八岁的时候。这时卡拉的心智刚刚成熟,并开始有自己的主意。卡拉因为喜欢动物便在高中毕业之后利用暑假时间到马术学校去打工。卡拉的父母要她接着上大学,卡拉只要能让她学兽医,倒也不反对继续上学。她从出生以来唯一真正想做的就是能住在乡下和动物打交道。可见卡拉当时强烈的本我意识便是今后要和动物打交道。这仿佛是她的本能欲望,影响着卡拉的自我发展。卡拉在马术学校遇上了克拉克,克拉克与卡拉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办一所马术学校。这时她与这个学校里最好的马术教师很快陷入了爱河。卡拉的这一个选择便是她的自我在强烈的本我作用下做出的。本来应该按照父母意愿去上大学的卡拉,正是因为舍不得爱情与动物,放弃了去圭尔夫上大学的机会。听从父母的话去上大学是大部分社会人在理性的情况下应该做出的选择,这便是卡拉应该遵循的超我。可是卡拉的“本我”冲动占据了她当时人格心理的大部分空间,使得“超我”不得不让位于她自身强烈的本能欲望。

为了能使卡拉离开克拉克去上大学,卡拉的父母竭力地劝说她重塑自己的超我,希望卡拉不要让她自身一时的冲动毁了自己的前程,可以更加慎重地做出人生的选择。卡拉的母亲劝她“他会伤了你的心的,这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卡拉的继父更是把克拉克说成了“盲流游民”,并且说出了“我不想跟你争辩,你反正不是我的女儿”的气话。但这些本可以加强卡拉“超我”作用并抑制“本我”作用的劝说到了卡拉这里就适得其反。十八岁的拉卡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渴望自由,希望自己的理想可以实现。这时一切阻挡她追求“超我”的阻力,包括父母的劝说反而会使她反感。卡拉将自己父母的管束和家庭当成了自己追求自由的绊脚石,越来越与自己格格不入。卡拉想要逃离自己的家庭,追求“更为真实的生活”。

当卡拉与克拉克开着一辆嘎吱乱响的老车逃离家庭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卡拉对她之前的生活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留恋。她完成了对自身本我欲望的满足。未来那种不太正规、与社会道德背道而驰的生活深深地吸引着卡拉。“她把克拉克看作是二人未来生活的设计师,她自己则甘于当俘虏,她的顺从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心悦诚服的。”卡拉选择顺从克拉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她确信克拉克所要满足的本我和她自己的一模一样。克拉克的相伴是卡拉所需要的物质依靠。因此卡拉愿意逃离父母的家庭和克拉克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标。

三、卡拉的第二次逃离

卡拉的第二次逃离是本篇短篇小说的高潮部分。卡拉与克拉克的感情逐渐变淡、马术学校的生意日渐惨淡,以及小羊弗洛伊的丢失使得对她现在的境况几近绝望。因此在打扫邻居西尔维娅的房子时,卡拉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向友好并且有学识的西尔维娅吐露了心声。她想逃离现在的生活。这次,卡拉的“本我”冲动变成了逃离自己的婚姻以及事业。她不再想与脾气暴躁、势利和冷淡的克拉克一起开马术学校了。卡拉会在西尔维娅和她的朋友的帮助下逃离到多伦多,找一份马术教练的工作。其实,卡拉的这些冲动都是她在头脑里规划的蓝图,她并不知道怎么具体实施。换句话说,她虽然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可还是没有到达无法忍受的地步,加之,她缺乏独自出走的勇气和物质条件。这一切都延迟了卡拉对于“本我”的实现。但是,西尔维娅的帮助无疑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卡拉不禁感叹道:“我必定是太激动了。我从来没有想到事情真的做起来竟是这么的简单。”精密的计划使得卡拉的欲望有了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而且西尔维娅的鼓励也为卡拉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当卡拉决定按计划逃离之后,她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但是也有不安。这时卡拉的自我表现得有些慌乱,一方面是本我要实现的激动,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超我的考虑使她不敢相信自己现在要实施的计划。卡拉与曾经十八岁的自己相比已经成熟了很多。她开始受到“超我”的支配。考虑到自己已为人妻,并且有照顾马术学校里马的责任。因此此时的卡拉总给人一种犹豫不决的感觉,仿佛是西尔维娅为她设计的出逃计划并迫使卡拉执行似的。可以看出,这次逃离时,卡拉的“本我”和“超我”的作用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在大巴车上,卡拉想了很多。她想着天气会转晴;马术学校的生意也许会变好;想着她心爱的那些马儿;还有她曾经深爱的克拉克。卡拉此时的人格心理已经被“超我”占据大半部分了。接着她又想到了自己不顾一切追求自我可能发生的不好后果。她无法想象自己如何独自在大城市里打拼。渐渐地,卡拉的“本我”欲望得到了强烈的抑制。当大巴马上要驶向高速公路时,卡拉的“本我”彻底被“超我”打败了。她不能逃离自己现在一切的责任,她要承担起责任,让一切变好而不是逃避。

四、分析

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读卡拉在两次逃离时的心理状态,可以看出两次逃离结果的不同源自于卡拉“本我”和“自我”的力量较量的不同。第一次逃离中,很明显卡拉是在受“本我”的支配。因此她可以做到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与自由。在第二次逃离中,卡拉一度被“本我”控制,想要抛下一切再次出走。可内心的责任感、道德的约束以及对过去的留恋使得卡拉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归。通过艾丽丝·门罗的这篇故事和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卡拉在成年之后变成了一位成熟且有责任感的女性了。

门罗笔下的女主人公卡拉从一个做事不计后果的幼稚女孩成功蜕变成为一位成熟的女性,体现了当代女性复杂而艰难的成长过程。当女人拥有事业以及家庭之后,她们就不能抛下这些责任而去一味地追求自身的生活了,而要把自己放置在复杂的关系网中生活。聪明的女人不会没有计划地生活,因为只有经过理性的思考才能充分地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从而最终获得事业和家庭上的成功。

在小说的最后卡拉放弃了逃离,选择了回归。作为一个女人,她选择了勇敢地面对问题和承担责任。因为逃离只能让人远离一时的烦恼,只有面对才能使生活中的挫折得到真正的化解。卡拉正是经过理性的思考,才在超我的支配下做出了成熟的选择。在小说的最后,女主人公的生活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马术学校的生意开始变得有所起色;卡拉和克拉克的关系也有所改善。事实证明卡拉的选择是正确的,她在向幸福一步步靠近。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3]李英.精神分析批评话语在文学研究中的批评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09(4).

[4]刘意青.写在艾丽丝·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之际[J].外国文学,2014(5).

[5]王星莉.自我·本我·超我——《简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4).

作者:苏卉,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维娅逃离艾丽丝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哥特元素探析
哄睡师,为你编织一段睡眠的童话
哄睡师,为你编织一段睡眠的童话
燕南飞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白苍鹭
白苍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