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本山小品”解析与启示

2016-07-12高林亢西民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名作欣赏 2016年36期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时代

⊙ 高林 亢西民[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赵本山小品”解析与启示

⊙ 高林 亢西民[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赵本山小品,曾长达十五年蝉联“央视”“春晚”小品冠军;而如今,时过境迁,它已渐渐淡出公众视野。本文试图通过对赵本山小品的兴衰发展历史的梳理,探究其兴衰原因,为我国小品节目如何健康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赵本山小品 兴盛衰落

赵本山的小品演出,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1990年到2011年,它作为中国喜剧小品的领头羊,荣登“春晚”舞台二十载,多次获得“春晚”语言类节目第一名;2012年,赵本山与“相恋”二十多年的“春晚”分手,其小品也彻底告别“春晚”舞台。期间潮起潮落、褒贬之声不绝于耳,引发我们许多思考。

一、赵本山小品“演变小史”

任何形式体裁的文艺作品都会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赵本山小品也不例外,它同样经历了一个从盛到“落”的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时期,崭露头角时期(1989—1993),主要和黄晓娟合作,以婚恋、情感等贴近生活的事件为主题。代表作品有《相亲》《我想有个家》等。如《相亲》:本是老徐替儿相媳妇、老马替女看对象,没成想,儿女的相亲会,竟是儿与女为报答辛苦大半辈子的爹和娘,为两个老情人安排的重逢会,在戏谑搞笑之余尽显温情。“当爹又当妈,挣钱不敢花”“就许他们年轻人打情骂俏,连搂带抱,老年人就得干靠”,幽默的台词和表演将步入中老年时期鳏寡的心酸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于调侃中引人共鸣,发人深省。作为赵本山“春晚”小品处女作的《相亲》,将赵本山表演的蔫坏风格发挥到极致,成功打响了赵本山攻占“春晚”舞台的第一枪。

第二时期,题材拓展时期(1995—1998),合作对象主要是范伟,《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等为其代表作品,反映了在现代化进程中,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和范伟塑造的“精英分子”之间的冲突。小品在内容上,一方面抨击伪精英分子的虚荣和傲慢。如在《三鞭子》中,通过赵本山塑造的革命老区农民对范伟塑造的自以为是的司机进行尖锐讽刺。司机不就是车夫么,有什么可牛的,由此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人身上发生的人性与心灵的异化现象。另一方面,歌颂农民群众在此进程中,虽屡感不适,却坚定自我的老实淳朴风貌。如《红高粱模特队》中的高声呐喊,“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丽”。这一时期小品的内容突破了第一时期题材的局限,开始向社会层面拓展,并表现出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进一步奠定了赵本山在“春晚”舞台的地位。

第三个时期,深入发展时期(2001—2005),是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铁三角时代。代表作品有《卖拐》《卖车》《功夫》这三部经典。三部曲抨击随时代进步而出现的种种投机取巧行为,以及靠忽悠别人来生存的社会黑暗和不良现象,暴露出社会上行骗者的种种无耻伎俩及受害人的愚昧无知,意在提醒人们提高警惕。第一部赵本山成功忽悠范伟买了拐,第二部中赵本山成功忽悠范伟买了车,第三部“不看菜谱看兵书”的厨师成功扳回一局。这三部作品生动体现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模式受到强烈冲击,总有些人想一夜暴富,在如此浮躁的风气下,一些禁不住诱惑的人转而投机取巧,希望通过钻营取得成功的社会现状。赵本山小品让我们在笑过后思考,究竟怎样面对这个时代的快速变化,怎样更智慧地应对社会兴起的投机分子。这一时期之后,赵本山在“春晚”的“霸主地位”彻底奠定,赵本山小品也成为大众最期待的“春晚”作品。

第四个时期,巅峰时期(2005—2008),合作对象是宋丹丹。赵本山和丹丹的“白云黑土”组合家喻户晓,可谓深入人心。代表作品有《昨天今天明天》《说事儿》《火炬手》。本时期作品对时代的反映最为深刻,突出体现了新时代新风气对农村农民的深刻影响。《钟点工》中产生的时代新职业,“三陪”职业,直指当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昨天今天明天》和《说事儿》两部曲,通过赵本山和宋丹丹俩人的形象演绎,制造的笑料不断。“你大妈已不是你大妈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抨击了在时代进程中农民迫切渴求融入其中而忘本的行为。《火炬手》和时事紧密结合,激发群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小品内容有很强的时代感,刻画的农民形象更是栩栩如生。

第五个时期,衰落时期(2009—2011),合作对象主要是赵本山的徒弟们,所以也称“赵家班时期”,代表作品有《不差钱》《捐助》《同桌的你》。这个时期的题材选择较为陈旧,依旧反映农民群众因为不入流而制造的种种笑点,

引发不少争议。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农民已渐渐摆脱过去的窘迫局面,更加自信从容;总是小品中刻意塑造农民的搞笑形象,难免丑化之嫌。此外,东北二人转演员自贬、自嘲式表演戏风,内容也总是农村男女那些事,也不免庸俗。最终使赵本山小品陷入低谷,最终告别“春晚”。

二、赵本山小品的兴衰缘由

赵本山小品能够长达二十年之久占据春晚舞台,且曾深受大众喜爱、获得极大成功,并非没有道理。在内容方面:其一,赵本山小品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老少皆宜。其小品基本选取农村题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淳朴自然。大到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小到家庭关系,夫妻感情,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占中国四分之三的农民的喜爱。此外,小品精准地反映了现代化进程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小的切入角度体现深刻的时代变迁,选材大都精当严谨,进行深度挖掘,以小见大,有较为深刻的寓意,能使人在笑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其二,赵本山小品的很多作品内容有深刻的思想性。一方面,寓教于乐,敢于针砭时弊,鞭挞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对普通人身上的缺点、弱点、不良习气也进行了善意的嘲讽、劝诫。另一方面,在展示小人物生活的过程中,赞扬了普通人的机智、乐观,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歌颂了普通人美好的心灵。其三,赵本山小品生活底蕴比较深厚。作品角度独到新颖,独树一帜,却没有荒诞怪异之感、胡编乱造之嫌。这主要是因为其作品深厚的生活底蕴。作品的情节和细节都来自于生活,典型生动又真实可信,散发着黑土地淳朴醉人的芳馨,所以他的表演,总能让观众会心发笑。赵本山用实事求是之心,靠真功夫来“忽悠”和征服观众,在诙谐幽默中透露着严肃认真。

在表演艺术和形式方面,赵本山小品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第一,主要通过人物独具特色的服饰装扮、动作表演等多种手段来突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内心,从而彰显其非语言表现形式的功底。比如,赵本山的“鞋拔子脸”,十几年不变的中山装,宋丹丹的大裆束脚裤,外八字的走姿,光荣下岗的门牙这些外在形象,本就极具笑点。此外,动不动就脱鞋盘腿而坐的肢体语言,既展现了赵本山精湛的演技,又突出了东北人粗犷豪放的特色。第二,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幽默智慧,乡土气息浓郁,更是最大看点,新一年的流行语大都会从中而来,其语言的特色:首先是善用东北方言,增加亲切感。东北话和普通话很接近,易被人们接受,运用方言也会在无形中拉近和大众的距离。此外,东北方言中的一些词,如“那疙瘩”等本就富含笑点。其次,综合应用各种语言艺术,如修辞、顺口溜、俗语、歇后语等,增加形象性。“那家伙,薅的像葛优”,让人将羊头的形象和葛优结合起来,不禁捧腹。“洪水被赶跑,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顺口押韵,读来朗朗上口,简单的几句话里包含了对民情、国情的高度总结。这些形象生动的用词,在戏谑和调侃中,轻易撩拨观众的笑神经。再次,混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增加趣味性。“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将不同国家语言混用,达到无厘头的搞笑效果。“坐在一个小院里开会,说是要弹劾我”,将“弹劾”这样的词用在一个普通农民黑土身上,甚是有趣。“2003年的第一场雪,比2002年来的稍晚了些”,将时髦网络新词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加了时代感,更能引发大众共鸣。最后,小品的很多台词并不流于表面肤浅,而是有一定深度。“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了才明白,幸福就是遭罪”,对幸福和不幸福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人生最可悲的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对钱和人生的关系展开思考。赵本山小品对各种语言艺术的应用,增加了语言表现力又笑料十足。

无论之前如何备受追捧,赵本山小品最终还是在大众的质疑和痛惜中走向衰落。对于其最后衰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内容上,其一,后期的赵本山小品没有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需求,没能满足受众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受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影响,城市价值观超前,农村价值观滞后,造成城乡文明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农民的朴素价值理念遭受强烈冲击,农民或逃避或抵抗或试图接受,赵本山小品精准地把握了时代矛盾,用形象的表现方式将农村人想融入新时代的迫切和尴尬展示出来,有强烈的时代性,得到大众认可。而其后,城乡的差距不断缩小,农村人的面貌发生变化,过去存在的矛盾已经淡化,新一代无法理解只属于当初那代人的包袱笑料,但赵本山小品仍用夸张的表情和插科打诨的方式在“春晚”上延续着这个话题,不能再满足当代受众的新需求。其二,赵本山小品有一定的低俗成分。赵本山小品中的很多笑点,是从别人的残缺之处挖掘的,缺乏对人应有的尊重,没有给予平等生命个体以平等的眼光,如对残疾人、肥胖者等极尽挖苦嘲笑。此外,受东北二人转内容影响,喜欢围绕农村男女那些事大讲特讲,流于低俗。这些特点致使其小品中充斥着愚蠢、麻木、霸道,甚至流氓习性。其三,在多元价值观盛行,重塑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当今时代,赵本山小品的局限不足日益显露。赵本山小品文化曾是后现代文化冲击下的产物,其解构崇高、拒绝深度、追求平面和享乐主义的精神,迎合了一些受众后现代文化的需求,一度备受追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资料日渐丰富,人们的精神追求更高,不再简单地追求享乐,而是思考更深刻的问题,关于更高质量的生活,关于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赵本山小品中体现的后

现代元素慢慢地和主流价值渐行渐远。除内容外,赵本山小品在形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赵本山的表演在前期相对自然,而后期表演略显僵硬,有刻意迎合大众笑点的嫌疑。此外,赵本山小品的表演形式技巧多年来缺乏大的创新,如连续几年采用一个包袱,或以语无伦次的颠倒错话,制造笑料。“我就是你爸爸,不,你爸爸就是我,不对不对,我是您儿子”,如此之类,已经很难在观众中产生效(笑)果。方言特色既有优势,同时也有局限,它会限制小品表演题材内容的择取和表现。

三、赵本山小品给我们的深刻启发

综观赵本山小品盛衰得失,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首先,小品创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推陈出新。不能“闭门造车”搞创作,要深入大众生活,积极把握网络态势,不仅要在内容方面创新,更要在形式上创新。小品文化,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故步自封的结果就是坐以待毙。切不可在时代发展、受众变化、大众精神需求发生变化的当下,依旧抱守着过去的光辉荣誉,而不开拓进取,要时刻居安思危,不断地为其小品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永葆青春和活力。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小品创作和表演雅、俗文化的关系,积极引导小品节目雅俗共赏,并且向高雅的方向发展。雅,应该是贴近群众的雅。因为小品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小品节目切不可脱离群众,曲高和寡,以高雅为借口,孤芳自赏,而应该将大众化的形式展现给群众,让群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艺术鉴赏力。通过此方式,丰富群众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俗,应该是贴近群众的俗。要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周围的事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不可因为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而变得低俗,媚俗,俗不可耐。此外,要正确处理好小品的娱乐功能和其他功能间的关系。现在很多小品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很强,娱乐性作为小品的属性,本无可厚非,但是不能无底线娱乐,走向低俗。小品节目,除了娱乐功能之外,更应该以其诉诸情感,精神和心灵的强大感召功能,教育人,塑造人,凝聚人心力量。

再次,小品节目要反映群众需求,把握住主流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道:“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命之身。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作品。”小品是文艺作品的一部分,小品创作者作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努力创作出真正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最后,在表演形式方面,要敢于突破原有窠臼,积极糅合更多表现手法,使其更灵活新颖。不要局限于原有的表现手法,要大胆创新,不但要说学逗唱样样行,而且也要利用现有高科技和数码技术在传播载体、传播方式上进行改革,例如舞台布局,现有科技完全可以做到“上天入地,身临其境”,前一段时间的一个网络流行小品,就将穿越元素运用到表演方式中,突破了原来写实死板的方式,让大众眼前一亮,收到了良好效果。因此舞台表演方式也要善于利用时代的新优势,汲取网络新元素,明晰新一代对表演形式的追求和期待,不断探索属于这个时代的、更加吸引人的表现方式,让小品文化能够永葆青春活力。

[1]师力斌,刘岩.春晚30年:我们的记忆与反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2).

[2]闫伟.从真诚载道到虚浮狂欢(下)——赵本山春晚小品之创作流变和文化表征[J].声屏世界,2011(3).

[3]龚群.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M].广州: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5]李海英:赵本山小品的语言风格[J].烟台师范学院院报,2003(6).

[6]新华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人民的作品[J].美学教育研究,2014(20).

作者:高林,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四在读本科生;亢西民,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本文系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赵本山‘文化现象’批判”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10118009

猜你喜欢

赵本山小品时代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山也还是那座山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
不说话就是最好的敬业
赵本山选司机
世相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