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民族文化刊物影响力
——以期刊《雪域文化》为例

2016-07-1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

赵 方

(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藏民族文化刊物影响力
——以期刊《雪域文化》为例

赵 方

(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 要:从《西藏白话报》到近现代的藏文报刊,藏文报刊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变革历程。本文将从藏民族文化刊物的角度,以季刊《雪域文化》为例,分析藏文版《雪域文化》的语言、内容编排特色;同期汉文版的语言及编排特色;藏汉两版对照比较的结果,并由此得出藏文版《雪域文化》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最后总结藏文季刊《雪域文化》对藏民族文化刊物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雪域文化》;藏文刊物;语言特色;内容编排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古代藏区编辑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4myy10)

本文将以藏文季刊《雪域文化》1989年藏汉两版的创刊号总的第一和第二两期为参考对象,对藏文版进行初步的语言文字翻译,然后对藏文版《雪域文化》的语言特色和编排特色进行详细地介绍和分析,再对同期的两期汉文版的《雪域文化》的语言及编排特色进行分析,最后就语言及内容编排特色对藏汉两版的《雪域文化》进行对照比较,得出两者发展的共同特色和不同特点。根据对藏文版《雪域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分析,并总结出藏文版《雪域文化》对藏民族文化刊物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其发展意义。

一、藏文版《雪域文化》的语言及内容编排特色

藏文版《雪域文化》对文章的编排不是按页码顺序,而是根据内容及版块安排来进行编排,所以目录处页码呈现为错序状态。但在季刊最后的汉文目录翻译中,文章仍是以页码顺序的方式进行编排,更符合汉族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内容上,藏文版《雪域文化》对藏文文章的选择多遵循图文并茂的要求。通过对图片的运用,对文章进行有力的阐释,且多选择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图片。例如,1989年第2期的第73页,在文章《浅论弦子的元素及特点》中,图片对弦子的结构和演奏方式以及乐谱的构成进行了生动的说明和展示,使人印象深刻。

对具有藏民族特色的文化典籍和文化资源用一系列的文章进行跟踪描述,更符合藏族民众的阅读喜好,如对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跟踪报道以及对史诗传唱艺人的介绍和采访。文章《读〈米拉日巴传及道歌〉的体会》对《米拉日巴传》的写作特色、内容分析都别具一格,藏族作者的写作方式和表达风格用藏文更好地展现了古代藏文典籍的特色,更原汁原味。对西藏的法律条例也有相关的文章介绍,如第一期中《原法律条例》这篇文章,对具体的藏族法律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具有法制保障的藏族社会。文章《浅论藏文经典的特点》对藏文经典著作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类,对藏文经典的共同特点进行了具体的整理和展现。

对大量的藏文诗歌、散文和民间故事进行欣赏。藏族诗人的诗歌写作风格和语言措辞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诗歌格律更符合藏民族受众的审美观念,有大量特色诗歌体,如嵌体诗《奇异幻象之愚言》(嵌体诗是指每句诗开头的第一个字,以AABBCC……的格式开始的),是一种独特的藏文诗歌写作方式,使诗歌以一种小排比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更具有诗歌的韵律感。

对西藏考古事业有动态的跟踪式的报道和对西藏古代石棺墓的科考研究进行的详尽的文字报道让人们可以从考古第一现场得到第一手的考古信息汇报,让人们对西藏考古事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西藏考古事业有了新的期许。是极具藏族地方特色的特色报道。

有的译文小说专栏直接将英文翻译为藏文小说,更具有藏语言特色,更贴近藏民族文化生活。例如,第二期中的译文小说《第三个被谋杀的人证》,从更能被藏族受众理解的视角对小说进行翻译,对小说中出现的案件运用藏语的方式进行讲述,更贴近藏族受众的生活。还有一项特色的内容安排就是对藏民族流行的寓言故事的刊登,用简短的语言揭示深刻的人生真理,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文字表现形式。民间故事在这一内容的安排方面也占有一定的篇幅,从藏地特色入手,选登了一系列具有藏语特色的民间故事,如《老虎与驴比智慧》、《禄东赞的儿媳》两篇民间故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不可多得的为藏族人民所普遍接受的文章体裁。

从本土角度介绍西藏当地的风土人情,地道地介绍了婚庆礼节、丧葬制度和佛塔艺术。印象最深的文章是介绍西藏特有丧葬制度的文章《西藏的天葬习俗》。这篇文章从对墨竹工卡县直孔提寺天葬台的介绍入手,讲述了关于这座天葬台的两个传说,从而引入对西藏天葬习俗的描述,极具震撼力地从视觉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天葬这种让人敬畏的丧葬制度,从宗教信仰角度诠释了天葬制度对藏族人民具有的深远意义。

刊物对藏医药有大篇幅的介绍,有推荐藏医藏药的编排意图。运用文章对藏医药的发展历程、藏医藏药的发展前景以及藏医药所承载的民族使命进行了整体地、系统地讲述,让人们对藏医药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从救死扶伤角度向人们介绍藏药的奇特功效。

二、汉文版《雪域文化》的语言特色和内容编排特点

汉文版按照文章所在页码的顺序对目录进行编排,更符合汉文版杂志的文章编排。从汉族受众的视角对文章进行编排,对藏民族文化习俗、地理特征、风土人情、文学诗歌等各个方面进行详尽的介绍,意在向外界介绍最为真实的西藏原貌,让广阔的外界社会更广泛、更充实地了解西藏和藏族特有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汉文版《雪域文化》中对译文小说的翻译有一定缺陷,这类小说多是译者把英文直接翻译为中文,涉及藏文语境的词汇、语句和内容时,直译的汉文版内容稍显生涩,对民族特色的展现不明显,如小说《西藏:爱情与魔法的故事》,在这篇小说的翻译上,内容是连贯的,但是语言略显生涩,没有办法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汉文版对藏民族民俗艺术方面的内容有大篇幅的介绍与展现,如第二期中《八大藏戏和百余出各类剧目》、《藏族婚俗》、《佛塔艺术》等文章,从生活艺术、风俗人情和宗教艺术等方面对藏民族民俗艺术文化进行绘声绘色地展示,令藏族外受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文化感受。

汉文版对藏民族宗教文化及其发展有详尽的介绍,对宗教领袖和他们的宗教思想也有相应文章进行介绍,从历史角度对西藏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进行描述,文章娓娓道来,语言语境更能为汉族受众所接受,有利于藏族同胞以外的大批受众对西藏宗教发展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和探究,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如汉文版第一期中的文章《释迦牟尼佛像的沧桑》、《藏传佛教简介》、《班禅大师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藏医学家丹增旺扎活佛》。

汉文版有特色的版块对藏地旅游进行了长篇幅的报道,文章《藏北传说》通过对拉萨地名由来的介绍(金山羊寻找拉萨)以及讲述格萨尔王和魔王堆阿穷兄妹的故事,让人们对至美拉萨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充满憧憬和向往。文章《樟木三日》从对樟木,这个西藏至尼泊尔的商贸小镇的三日游玩经历进行了口语式描述,对自然风景、建筑特色、异国情调和特色族群夏尔巴人有着亲身的接触体验,从第一人称视角介绍所见所闻,让人们对樟木这个兼具藏族特色和异域情调的小镇充满向往之意。

对西藏考古也有动态的关注,如文章《林芝石棺》对林芝八一镇二十八里处的杜布村发掘的杜布古墓群的挖掘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将挖掘的进展和最新的挖掘成果第一时间呈现给外界读者,对西藏考古发展事业有一定的宣传作用。汉文版描述更容易为外界读者接受,资料可用性高。

汉文版《雪域文化》对藏学发展有一定的关注,如文章《藏学在日本》,作者通过随同《中国西藏秘宝展》随展组到东京、大阪、滨松等地的经历,从日本本土了解到藏学在日本的发展实况及发展特色。文章《编纂中的〈藏文大辞典〉》,以其编著工作介绍的角度,从文化典籍方面对藏学发展进行动态的跟踪式报道。

三、藏汉两版《雪域文化》的对照比较

藏文版和汉文版均是同期不同版。从封面设计上来说,藏文版只有藏文版的杂志标题,汉文版有藏汉两版的杂志标题。汉文版会在封面上刊登杂志中几篇重要文章的标题,如第一期杂志封面上对《班禅大师在生命最后日子里》、《达木乡狩猎文化》、《西藏面具艺术》、《珞巴族男性生殖器崇拜》、《风靡世界的西藏登山》等五篇文章标题的展示。汉文版第一期明确标注出《雪域文化》季刊是中国首家西藏文化杂志,第二期标注为全国首家西藏文化杂志,但藏文版上并没有明确标注。汉文版封底第一期标注了这样一句话:“《雪域文化》——西藏文化之窗,向您展示西藏诱惑”。第二期标注的是“西藏的诱惑”、“西藏的魅力”、“《雪域文化》”、“西藏文化之窗”等词条。可见汉文版《雪域文化》欲以杂志作为文化传播平台,从藏地特色文化及风土人情入手,向外界大众介绍西藏,展现西藏诱惑。

藏文版《雪域文化》文章作者均为以藏语作为第一语言的藏族作者,其语言特色更为明显,更加受到藏族本土读者的推崇。汉文版《雪域文化》刊载的文章,作者则是藏、汉两族均有,并且以汉族作者居多,其语言特色以汉族读者为受众中心。

两版的编排视角不同。藏文版是从藏族人民自己的视角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民俗、宗教信仰、地理概貌、社会概况等方面进行展现。汉文版则是从藏地人民以外的视角入手,以一种好奇的、探索的视角对藏地人文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概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介绍,目的是向外界介绍一个更为完整、真实,能够为汉族及其他民族所了解的西藏的形象。

两版的文章语言不同,藏语语言简短明了,汉语语言详尽厚实。不同的语境针对不同的语言使用人群。对于汉族读者稍显生涩的藏语文章对藏族读者可能更为朗朗上口。不同语境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语言感受。

四、藏文版《雪域文化》对藏民族文化刊物发展的深刻影响

藏文季刊《雪域文化》在一定的意义上促进了藏汉两族文化的深入交流,从生活各个角度对西藏进行介绍,对具有西藏特色的风土人情进行最纯朴、最地道地展现,使人们对藏地文化习俗等方面有进一步的了解,产生更为深切的感受。

藏文季刊《雪域文化》为西藏本土人民表达情绪感受提供了平台,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西藏的美,诱发人们对西藏美丽的进一步探索,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渴望了解这样一个雪域圣地,一个宗教的最佳发源和传承的地方。

藏文季刊《雪域文化》以极具民族视角的图片向外界更好地介绍西藏的风貌,对西藏各色岩画艺术、雕塑艺术、佛塔艺术和民间节日、人民日常生活等多姿多彩的事件进行最直观地展现,对西藏文化研究事业具有动态百科式的意义。

五、藏汉两版《雪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改进意见

汉文版的《雪域文化》应更具有藏文特色,可以在汉文版版面中对藏文进行一定的普及,从而扩大文章的语言理解空间,争取到更多的藏地本土读者,也让汉族受众可以从民族视角对季刊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

藏文版《雪域文化》应增加对当今社会、外界世界的动态的关注,运用大篇幅或者连载的形式对这部分信息进行跟踪式报道,使藏地民众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世界时事的动态更新,不再是一味地宣传民族政策和国家政策。

藏汉两版可以融合为一版,制定合订版的季刊,内容以藏汉对照的形式进行展示,以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促进藏语文章与汉语文章语境和内容的融合,减少语境困境对藏民族文化的了解造成的文化障碍。

应努力将藏文版的翻译版块内容增多,增加多语言内容,如英、汉、印等语言,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增加汉族以外更广阔世界对西藏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为藏地人民了解外界社会提供更为便利的平台。

综上所述,通过对藏汉两版《雪域文化》的比照研究,本文对《雪域文化》的编排特色、内容安排、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初步的总结,对藏汉两版的不同之处有详尽的比较说明,从而得出季刊《雪域文化》对藏民族刊物发展的影响,并推导出《雪域文化》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笔者的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 周德仓.藏文报刊:生存与发展[J].中国民族,2009(1):61-63.

[2] 陆洋.藏文出版印刷初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5(3):18-21.

[3] 李娟,任雅姣.当代藏文报刊编辑活动的功能探析[J].新闻世界,2015(2):163-164.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295-02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
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及语言分析
浅析赣州市景区公示语的翻译
浅析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翻译标准及策略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英语的语言特色对汉译旅游文本的启示
对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的探析
从翻译角度浅析《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