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

2016-07-09董蔼莹

关键词:服务创新高校图书馆

董蔼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优势逐渐成为各国之间重点培养的资源优势之一,教育事业作为我国人才资源保证的基础产业,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与资料查找的主要场所,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校内部的主要职能机构。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校内学生的知识引领,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当中的精神文化象征。而学科化服务,作为目前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内读者服务的主要内容,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建设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高校学生知识含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积极促进了我国人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2-2

0 引言

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在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也处于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自主学习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学生的基本学习模式。图书馆作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其的建立和发展日益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内学科化服务创新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包括学科化服务的简要概述,以及对实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的途径,以此来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校中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先进的理论基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保障。

1 学科化服务概述

1.1 学科化服务定义

学科化服务,即通过相关的物力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利用用户的相关需求,实现帮用户快速找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是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内主要遵循的改革模式[1]。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科以及项目等的综合组件,形成相关的学科单元,并将资料内容的采集、利用等基础工作,与学科单元进行融合,实现对图书馆职能部门的整体整合,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工作。

学科化服务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图书馆内的信息服务的用户端过渡,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其对科研活动的资源保障,使其可以将服务定位在科研与教学当中,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可以充分的实现高校内部学科的建设,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学科化服务模式

如今,我国的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内部都建立了学科化的服务模式,而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学科化的服务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其的分析以及整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类型[2]。

首先是学科馆员模式,即以学科作为主要的对象,通过对专业人员的学科化服务模式培养,使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是目前图书馆内部实施学科化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科馆员模式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由国外相关学者所研究出来的,而在其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应用,已经逐渐被应用于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当中,通过学科馆员与校内师生建立的良好关系,可以有效的实现更健康的学科化服务。

其次就是学科信息门户模式,主要是利用了互联网技术,通过图书馆内部开放式数字信息服务的整体环境,实现将特定学科范围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检索,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学生可以充分的通过此模式来实现自主性的学科信息搜索,不仅减少了资料采集的时间,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图书馆内人力资源的浪费。

1.3 学科化服务的特征

在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模式当中,主要具有研究性、学术性以及知识性的基本特征,这三种特征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3]。研究性特征主要是在图书馆内针对高校内的重点学科以及相关的专家、学生等,作为学科化服务的主要对象,从而展开相应的服务。学术性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基本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信息处理能力,以推动高校内部学科的建设。知识性主要是建立在研究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之上,是实现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途径。

2 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的途径

2.1 建立与学科分类相关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化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等基本分类进行相关资源的整理重组,以此来实现学科单元的灵活构建,同时也可以将图书馆内的资源优化与学科单元之间进行平台的构建,充分的发挥出学科化服务的基本特点。将高校内部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图书馆内的基本服务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对于重点学科相关资源的体系构建[4]。在此过程中,首先可以先制定资源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案,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质量标准进行明确和优化;其次,应当集中当前高校内部的专业资源优势,建立具有特色化的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库;最后,可以加强与互联网技术的共同应用,为广大学子提供更便捷的信息采集途径。

2.2 建立学科化与个性化服务的整合模式

高校图书馆在建立学科化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以用户为基础的主要原则,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学科化与个性化服务的整合模式。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根据用户的基本特点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为其创造个性化的信息采集环境。通过以上两种途径,可以有效的将学科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进行整合,实现图书馆内服务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适应当前的数字化知识管理模式,将信息资源库的加强以及建设作为基本的发展目标,为广大学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科化与个性化创新服务模式。

2.3 建立以学科馆员为基础的服务保障制度

学科馆员模式。作为实现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极大程度上为校内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同时也使学科的资源、信息需求、资源服务等实现了现代化的信息整合。学科馆员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不应该仅仅通过对公共信息资源的依靠来进行服务,同时也应当根据学科不同,最大程度的接触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加入科研活动当中,通过对自身知识信息的不断学习,以此来实现对图书馆内知识信息平台的综合维护和对用户的参考咨询等,进一步的实现从传统信息员管理者变为提供者和建设者。除此之外,由于学科化服务模式是需要图书馆内的全体人员都要进行参与的基础工作,因此,不仅需要相关的学科专家,包括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综合理论知识的学习,简历以学科馆员为基础的服务保障制度,为高校内部的基础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

2.4 建立网络化的学科化服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个产业当中对其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在高校图书馆内实现学科化服务创新模式的建立中,也可以通过对其的应用,实现网络化的学科化服务平台建设。在图书馆内,应当根据不同学科的各自特点,对用户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并与馆内现有的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融合,构建现代化的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具特色的学科化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日益成为我国人们的主要关注对象,而教育作为我国健康发展的基础事业,为我国的民族兴旺、国家未来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高等教育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当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科学化服务理念的提出,使其作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当中的重点工作,逐渐被各大高校的图书馆所应用。本文将通过科学化服务的定义、模式以及特征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的提出实现高校内部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途径,使高校学子可以更加全面的发展,为我国的综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韩金,盛小平.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调查分析——以“985工程”高校为例[J].图书馆,

2013,09(01):66-68.

[2] 刘璇.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基地创新实践探索——以杭

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为案例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3(01):76-81.

[3] 麦淑平.基于知识构建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广东药学院图书馆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10(03):111-115.

[4] 严玲.中美高校专业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与发展探

析——以高校法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

2012,07(06):120-125.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高校图书馆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业扩双向服务研究与探索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