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互联网+”创新德育工作

2016-07-09王淑媛

考试周刊 2016年5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王淑媛

摘 要: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而言,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获得发展的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工作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开拓思路,既坚持传统有效的德育工作手段,又改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创新 德育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教育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而言,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获得发展的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工作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以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互联网+”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需求,为他们的成长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乐观态度和自主精神的培养。可以说,“互联网+”的运用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难得的契机。

首先,助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的开放性、丰富性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完善。互联网信息包罗万象,有效地调动创造性、主动性。网络交往,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平等意识。其次,助力拓展学校德育空间。互联网可丰富德育工作的手段。计算机模拟现实,使事与理、情与法等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互联网可开阔德育工作的视野。有了互联网,德育工作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效果乃至教育价值观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的拓展。互联网还促使德育工作的预警更及时。借助贴吧、社区、微博、QQ空间等,德育工作者从中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再次,助力学校德育工作社会化。借助互联网,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可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向社会化的转变。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实现德育教育方式和效果的最优化。

虽然互联网使德育工作在方法、手段等方面发生巨变,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更多的学生在享受资源优势的同时,也接受负面影响的可能。目前互联网上恶意的政治信息、西方思想意识及金钱文化、黄色文化、封建迷信等严重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世界是“道德的真空”,网上虚假信息及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让学生道德弱化。有关调查显示,学生上网吧聊天和打游戏是首要选择,真正在网上查找资料、浏览有价值信息的很少。部分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直接影响学习时间,甚至最终荒废学业。

二、“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创新

面对“互联网+”给学校德育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在坚持传统有效德育工作手段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德育工作新模式,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改变德育观念

理念是行动的前提和先导,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必须树立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德育理念,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1)从封闭到开放。传统的“封、堵、压”已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可自由地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了解多元价值,若不树立开放式的德育观,就无法帮助学生解惑,无法引导学生发展道德思维。(2)从灌输到引导。若以灌输为主,德育则成为一种说教。基于网络的开放自由,只有促进学生提升自主意识,引导式的德育工作才能更有实效。(3)从等级到平等。网络世界人人平等,教师应与学生真诚平等交流;况且学生可能从网上获取比教师更丰富、更前沿的知识。师生间的互动应是一种双向、平等的交流。(4)从顺从到选择。面对互联网无穷的信息,学生学会判断、筛选、分析,从而明辨是非。(5)从他律到自律。面对网络负效应,关闭网站或不准学生上网,这是消极、无效的策略。只有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教育,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才能使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2.丰富德育内容

面对互联网时代,德育内容要随时代而变化,要变单一型为综合型,除了传统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遵纪守法、社会公德、理想信念教育外,还应注重网络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网络安全防范教育等,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迎接网络的挑战,增强德育内容的时代感与针对性。

3.更新德育方法

网络环境对德育的方法提出新的挑战,德育的方法要与时俱进,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要变单向为双向,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引导,变单一为多样等。可以开展网络教育活动,抢占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加强班级网页、博客、论坛、贴吧、QQ群等网络空间管理和专题网站建设,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充分运用新型网络工具,加强家校沟通,不断丰富网络育德新途径。

4.优化德育环境

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要更大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待全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应严格监管。政府是网络管理的关键力量,要不断完善有关网络管理法规制度;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控制不良信息源头,“过滤”有害信息;净化社会网络市场,规范网吧管理。其次,学校要强化教育。要积极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有益活动;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重视网络道德教育;要加强与社会合作,致力德育软件开发。再次,家长要引导监管。家庭是引导子女健康上网的关键所在。要严格监控子女上网情况,主动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引导子女拒绝进入不良网站;家长应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接触社会等。最后,媒体要发挥监督作用。除了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协助政府部门促进网络规章制度的真正实施。更重要的是,网络媒体自身要以法规严于律己,规范运作;要积极履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要在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必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德育新机制、新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德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应对网络挑战,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创造研究的“健康舞台”。

参考文献:

[1]卢晓霞.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工作思考.

[2]张曦艳.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