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不同词性词汇功能,探究高考完形填空微技能

2016-07-09林志扬

考试周刊 2016年52期

林志扬

摘 要: 高考完形填空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难度高、区分度较大的一类题型。考生在高考前应提高哪方面的微技能才能顺利完成考试任务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近三年高考完形填空选项词汇的命题规律进行分析,结合不同词性的词汇在句中的功能作用,探究完形填空的考查微技能,为考生在处理完形填空微技能提升提供方向。

关键词: 高考完形填空 词汇功能功用 微技能

一、近三年全国Ⅰ卷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选项词汇词性个数统计

从上面表格中,在近三年完形填空每小题考查不同词性的词汇个数分布数据来看,高考完型填空侧重于对实词的考查,虚词为辅。主要是实词最能体现文章语篇的语境,考生需要依据所给定不完整的语境信息,综合运用各种微技能将短文补充完整。

二、不同词性的词汇在句中的作用

(一)名词通常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它代表某一个动作的发出者或是承受者。

(二)动词通常在句中充当谓语动词或非谓语动词,它是主语在特定情境下所发出的客观动作。

(三)形容词通常在句中充当表语或是定词,它是对主语内心或是外在状态的一种表述或是对某一种对象名词的修饰。

(四)副词通常在句中当充当状语,它用以表示动作发生的程度、方式或状态。

(五)连词通常在句中起到引导句中的作用。

三、不同词性词汇考查的微技能

(一)考查对整体把握的微技能

1.考查文章中心的概括能力

从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语境这一命题特点上看,考生在处理每一小题时,不管是哪种词性的词汇都需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在高考高度紧张的环境下,考生恰恰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性的把握而失去大量分数。高考完形填空的文章,都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心思想明确,文章的段落及细节都围绕中心展开。考生在选词时只有紧密结合文章的中心,才能够选对正确答案。所以,对考生来讲,做好完形填空的前提是通过快速阅读文章并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并作为解答每一道题的依据,因此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概括能力。

2.考查构建篇章整体结构能力

完形填空通常在第一句话不设空,给考生一个完整的语义,它是文章故事发生的背景或主题,也是考生窥视文章的一个窗口,结合自身的生活与学习经验,以及高考完形填空文章具有积极向上、思想健康这一特点,考生应迅速构建篇章的整体框架与主线,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如果考生能够正确构建框架及主线,则不但减轻了答题的心理负担,而且对于阅读速度的提高及之后词汇的正确选择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二)考查对细节把握微技能

1.名词是对考查考生对事件或话题的分析及概括能力

在一篇文章中,中心只有一个;在一文段中,段落大意也只有一个,名词作为主语或是宾语,它都围绕某一话题或一事件重复出现或同类出现,文章当中出现的名词一般具有一致性或是相关性。如果文章的中心话题看作一个全集,那么文章中出现的名词可以看做是这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考生在把握中心思想及整体结构后,应具有分析话题相关词汇的能力。当然,如果名词体现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它就需要对篇章或是文段进行概括与总结。例:This has been a wonderful?摇 ?摇for our family。

2.动词考查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推理能力

在语篇当中,每一个动作的发出,都有它的客观性与必然性,即每一个事件发生的都会有其特定的背景或是将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在作选择时,考生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分析推敲特定人物之所以会发出这一动作的前因,以及与后面所发生的事件是否合理。

3.形容词考查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揣摩能力及对对象的评价能力

(1)形容词作表语时体现主语的特征或是心理动态,作为故事性的文章,不同事件发生必然会引发人物的心理变化,即任何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会因特定的情节背景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考生应站在故事人物的角度体会某个特定背景下的心理状态。

(2)形容词作定语用于修饰名词,在特定故事情节的背景之下,是故事中人物角色在特定场合对某一事物或是事件的评价,考生同样需要站在角色的角度理解,结合相关背景对事件或是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4.副词考查对人物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或是形容词,表示程度或状态,所以,不同的条件状态下相同的态度但程度会有所不同。比如,一个学生在没作出努力的情况下,刚好通过了测试考试,他可能会非常高兴。但是一个学生经过勤奋学习,同样刚好通过了测试考试,他高兴的程度一定会比第一个来得低。

依据高考完形填空设空命题的特点,我们发现,它侧重考查考生的整体构建能力,概括细节能力,对情感的揣摩能力,以及对事件或事物的评价能力,考生考前只有充分强化以上的考查能力才能顺利完成测试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根花.完型填空命题潜规则.2011.

[2]英语完型填空的考点与能力考查.网络.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