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坛的早晨

2016-07-09陈涛

湖北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琉璃瓦陈涛神坛

●陈涛



地坛的早晨

●陈涛

到地坛是一个冬日的清晨,暖阳还刚刚在天边升起,地上早已是人来人往。地坛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迎接着像我一样的游人,一辆车一辆车从地坛门前喧腾而过,一拔一拔的人向地坛走去。地坛的早晨,就是自阳光从疏林间透过开始的,天空并不是那么清亮,但阳光下的影子还是那么真切,偶尔一两声的鸟鸣,并不觉得刺耳,倒觉得特别亲切,仿佛在此地已鸣叫了很多年。地坛的早晨,就是在一群群游走的人们脚步声中开始的,这些垂垂老矣的人们,把这地坛当作了他们最后的守望,在围绕着地坛一路游走中,诉说着晨起的故事。那满头的银发,都让人觉得每个在这里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这里的黄色琉璃瓦的屋顶,红色的墙。

地坛肯定是有故事的!那早已失去光泽的琉璃瓦屋顶,却诉说着历史的积淀与人世的变幻。当年的地坛,是皇帝祭祀的场所,每年夏至,明清两代皇帝均到此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以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当年的地坛,规模宏大,气势空前,注定是无限的荣耀。而今,从遗留下来的神坛殿宇,依然可见它当初的风采。悠悠岁月而过,只留下这满眼岁月的痕迹,与满园苍翠的青松古柏,在这冬日的暖阳中,透出一点点生机与活力。

地坛注定不是寂寞的,当它走下神坛,成为一座大众的公园之时,就注定它与喧嚣为伴,注定与热闹相随。满园游走的老者不会是这个园中的主角。园中一角,吊着嗓子的老人们,在用自己的歌喉唱着属于地坛独有的声响,尽管没有什么听众,但那缱绻缠绵的曲调,却让人感受到这不是一两天的功夫。

或许五百年的风雨历程,让地坛看淡了人世,太多的花开花落,也让地坛多了一份荣辱不惊的从容。那坍圮了的高墙,早已变成了新的,散落的玉砌雕栏,早已安放到它应去的地方,曾经可以随意来去的殿堂祭坛,都已被围了起来,让游人花费更多的参观费才可以进去。所以走在地坛,再也看不到一丝史铁生的印迹,但却处处可以感到他的存在。一棵早已枯萎的古树引起了我的注意,同样古老的枯藤盘绕在它的上面,静静地等待着时光的流逝,而倒数着自己在世间最后的挣扎。当年史铁生肯定无数次地在这里停留,也无数次感慨命运的不公与生命的无常,而今,枯朽的树木还未倒去,但曾经无数次看它的人早已逝去。十五年的朝夕而伴,史铁生并未看到今天这座曾经的荒园是何等的光彩,在一片流光溢彩迎来送往中又重获新生。

在如潮的人流中,偶然一两个坐着轮椅来到地坛的人,让人不禁有刹那的回望,仿佛那写满地坛诗意的人又重回地坛,但仅仅是一瞬间的迷离,又重归冬日的凄凉。无论如何,这地坛的早晨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朝阳,更是一种希望,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这座园子,让我们也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这或许是每一个早起人的共同心声。冬天的地坛不可能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冬天的地坛不可能是那发不出的发霉的信件,冬天的地坛更不可能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或许每个到地坛的人都会对冬天的地坛有各自的感怀,但至少在这种感怀中都会有史铁生的影子,只可惜在地坛却恰恰丢掉的是自己的灵魂与记忆。

或许在地坛的枯柏之下,可以有史铁生的一尊石像,或许在地坛的某个角落,可以留有史铁生的安息之所,至少,这座名园的复兴有着史铁生的印记。但可惜的是,可以在园中开辟一大块的场地建门球馆,可以把巨大的斋堂出租出去,却没有办法留下一点对于史铁生的怀念。文化是需要根的,当我们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思念抛弃,这世间还有怎样的情感系住我们的心怀?

(作者单位:江陵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琉璃瓦陈涛神坛
封二 春姑姑走啦
陈涛吉祥物设计作品选登
曲阜琉璃瓦:儒风雅韵下的流光溢彩
走向神坛的祭侄文稿
转型直销 两面针能否重回神坛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走下神坛还是加固神坛
碎琉璃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TWO-BEAM STRUCTURES
过普渡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