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南民间艺术资源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2016-07-08王富强

黄梅戏艺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皖南民间文化民间艺术

○ 王富强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高校艺术人才培养与安徽地方民间资源整合的研究和实践”,项目编号:SK2014A201。

引 言

皖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文化感染力,并且艺术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现代社会民俗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一些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衰败和消失。因此,在地方高校建立本土民间艺术教学体系,将民间艺术资源引入高校教学,是对中国民间艺术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并能促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1、 皖南民间艺术资源概述

1.1 皖南地域定义

皖南特指安徽江南地区,明朝以前安徽一直划江而治,江南与江北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因此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皖南起源于唐代江南道,雏形于宋代江南东路,成型于元代江东建康道与清代皖南道,定型于民国皖南行政署。范围包括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广德州。

1.2 皖南民间艺术资源归纳

皖南地区拥有多项国家级、省级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芜湖铁画、皖南皮影、旌德漆画、徽州三雕等。

在戏曲方面,徽剧是国粹京剧的前身。另外还有傩戏、皖南皮影戏、文南词、当涂民歌、芜湖梨簧戏,花鼓戏等地方戏曲文化。

2、 民间艺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的审美与创造活动,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正确理解与认识民间艺术,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认识水平,是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与民间手工技艺的学理与法理基础。设计作为文化的产物,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与创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深入了解与认识民间艺术,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与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的应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学与文化学意义。将民间艺术资源引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对提高当代社会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延续性的认识,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地方高校承担着促进和保护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传承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目前在地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设置民间艺术课程十分常见,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2.1 学时构成不合理

当今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建设强调应用型这一理念,民间艺术类课程作为非主流课程出现在教学体系中,这是其一;其次,由于缺乏民间艺术传承人参与课程教学,导致民间艺术课程仍沿用纯理论课的形式出现,严重缺乏实践实训课时,这也违背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民间艺术内容所涉及的各个层面都来源于生活,学生若想真正了解某一课题,就必须进行实际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是难以高质量地完成这些工作的。

2.2 理论与实践分离

民间艺术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艺术土壤。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并不只是欣赏民间艺术形式,而是要学以致用,将现代艺术观念、艺术形式、艺术语言与民间艺术结合,以一种新的语汇传承和再现民间美术的精髓。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只停留在了解知识的层面上,对更深入的制作流程、制作技巧与工艺方面了解较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长此以往,课程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2.3 教学手段单一

民间艺术作品的展现形式应该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立体化的。教师需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感知能力。但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只能借助板书或多媒体解读民间艺术作品,呈现方式不够灵活。因而,面对教师布置的研究课题,许多学生不得不依赖网络资料,结果导致学生的观点雷同,缺乏个性和创意,这必然会影响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3、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改革方法

3.1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民间文化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许多人认为民间文化是落后淘汰的艺术,学习它觉得没有品味,甚至觉得学习它就是封闭了自己的前程,其实我们仔细地进行市场调查,每年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就业率高的岗位,创业成功的项目往往是大家关注度并不高的所谓的“冷门岗位”和“冷门行业”,这些所谓的“冷门”在地方风声水起,许多相关的部门求贤若渴,空位以待,高薪聘请。而在许多大学生眼里,包括学生家长眼里的所谓热门的专业,在寻求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面临就业难,创业竞争力大的社会现实,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理念,从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大众化的教育背景下,创新培养各类民间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市场但缺乏人才的民间文化传承人,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3.2 构建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要在传承本地民间文化方面起到无可推卸的责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将不同层次的民间文化的课程纳入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中来,在引入的过程中要对即将引入的民间文化作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实地调研,做出周密的调研计划和专业设置方案,这既是对未来开设的新课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未来从事这门课程学习的学生的就业前景负责。要明确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思路,结合本院校的教学实际,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拓展本校的民间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开设丰富多彩的地方民间文化课程,制定具有地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3.3 创新教学方法

要引进适合课堂使用的民间文化资料。要引进民间艺人尤其是民间文化的传承人作为首席客座教授,传授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以期最大限度的保留民间文化原有的艺术风格。引进民间艺术的经典作品,让传统的民间文化的精品在内容上、技艺上、风格上打动高校艺术设计的学生,同时丰富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容,提升高等教育教学的文化品格。

其次要解决民间艺术的实践问题。一要设立相关的大师工作室,主要目的是:通过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有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积累学生的工作经验;锻炼学生的管理与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更方便直接地了解民间艺术;疏通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增强与外界交流的能力,锻炼自身实战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二要出校门到民间艺术的发源地(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民间艺术真实的生存状态,了解民间艺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帮助民间艺术基地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在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过程中最有成效的表现在于能创造出新的与时俱进的民间艺术作品,不断地有新的能吸引观众的民间艺术品的出台,是民间艺术走入高校课堂最成功的展示。

4、结 语

以皖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为研究对象,对皖南地区的民间工艺等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将课程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紧密结合,汲取皖南民间艺术的精华,发挥皖南民间艺术资源的优势,树立艺术教育的新理念,探寻艺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艺术类高素质人才和传承性人才,凸显高校的艺术特色。使濒临消失的地方民间艺术遗产得以传承与延续,既为当地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又能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实践平台。

猜你喜欢

皖南民间文化民间艺术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民间艺术篇
《皖南印象》
民间文化元素在现代舞台美术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