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角”也要当作“主角”演
—— 我饰演大型现代黄梅戏《骄杨》中“孙嫂”的一点体会

2016-07-08江迪明

黄梅戏艺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老旦杨开慧花旦

○ 江迪明

“舞台上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这是前苏联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在其名著《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所说的一句名言。的确,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一台戏的成功,主角固然十分重要,但配角的作用不可忽视。最典型的是,北京人艺上演的《茶馆》和《雷雨》,每个角色都可圈可点,最终才久演不衰。还有,京剧样板戏,更是每个角色都是精挑细选。如《红灯记》,钱浩亮的“李玉和”十分出彩,可是,李玉茹的“奶奶”,刘长瑜的“铁梅”同样精彩。还有《沙家浜》,“指导员”、“阿庆嫂”、“胡司令”、“刁德一”哪个表演不是精彩纷呈?一个只有“主角”,没有“配角”的“戏”,是无法吸引观众的,无法取得成功。

在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参演剧目《骄杨》中,我饰演了“孙嫂”这样一个小角色,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配角”,戏不多,也就两场戏、两段唱,但给专家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了好评。对于我来说,没有别的经验可谈,唯有认真而已。

《骄杨》是一部歌颂革命历史人物杨开慧烈士的黄梅戏。黄梅戏《骄杨》和其他剧种塑造的“杨开慧”有所不同, 她首先是“毛泽东的爱人”,是革命者的家属,其次,她才是“革命者”。这种“人性”的“力量”显得难能可贵和感人,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而孙嫂是杨家老资格的佣人,对杨家忠心耿耿,可以说既是杨开慧的生活保姆,又是她的精神支撑。因此,孙嫂在《骄杨》这台戏中,戏份不是很多,但却非常重要,对完成杨开慧的形象塑造起着映衬和烘托作用。

从行当上划分,孙嫂是老旦。黄梅戏舞台上,老旦戏不多,无多少先例可循。我在舞台上是以花旦和青衣为主打,饰演老旦是第一次。如何演好孙嫂这个角色?对于我来说,比演好杨开慧还富有挑战性。要演好孙嫂,先得了解人物。像孙嫂这样的普通妇女,她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但又有正直和善良的一面。她忠心于杨家,但她心里却有自己的主见。因此,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她不得已交代了,但她的交代避重就轻,有所保留;在杨开慧面前,她隐瞒了一些事,但事后她又有发自内心的惭愧。当敌人要把杨开慧押赴刑场时,她能站出来阻止,但当敌人威胁她陪葬时,她又吓得哆嗦。

为演好孙嫂,我主要从“唱”、 “做”两方面下功夫。戏曲是演唱的艺术,黄梅戏尤其如此。孙嫂形象能否立得起,关键是唱腔。黄梅戏老旦的唱腔和花旦有很大不同。花旦讲究的是唱腔的柔美,而老旦讲究的是厚重。一个是三月的桃花,美艳光鲜;一个是九月的石榴,风韵沉静。这就要我改变以往的演唱的成熟路径,去寻找老旦的发声位置和韵味。通过借鉴其他剧种老旦的演唱技巧,我在实践中,逐渐揣摩出孙嫂演唱的要领,一要朴实,因为孙嫂毕竟是个农村妇女,她首先是朴素的;二要大方,因为孙嫂毕竟在杨家干了几十年,经过了一定的文化熏陶和见识,和足不出户的农村妇女不同;三是响亮,孙嫂虽不是共产党员,但她至少同情革命,对毛泽东和杨开慧从事的事业是支持的;四是悲痛,在监狱特殊的环境,孙嫂精神上经受的打击也不小,加上她说了违心话,做了违心事,因此,在唱这几句时我就用了“阴司腔”表示了自己的忏悔:“千年的铁树泡了心,百年的老红木烂了根。孙嫂我今天做了亏心事,只有到阎罗殿里受酷刑。”接下来的叙述唱词改用老平词的“二行”转“三行”,这样更符合孙嫂这个人物。

除了唱,在念白上,我也非常注意人物的身份,尽量用小白,并且做到发声靠后。如告诉杨开慧毛润之没有死的那句台词,就纯粹用了安庆话,既显出了孙嫂的思想单纯,又体现了她对毛润之的尊重和钦佩。

“做”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的最基本的手段。在古装戏中,老旦有老旦的程式动作,但现代戏却没有。因此,在塑造孙嫂这个人物时,我在人物动作上,尽量借鉴影视的表现手段,以生活化的动作为主,包括台步、身段,包括情绪的起伏,内心的变化,都尽量接近生活,做到自然,贴切,既忠实人物,又忠于艺术。在舞台的实际效果上,也取得了成果,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和称赞。

因此,作为一个演员,不管你演什么,关键是“用心”。在舞台上真的没有“小演员”。

猜你喜欢

老旦杨开慧花旦
花旦
花旦
非洲之夜
非洲之夜
绵绵古道连天上
花旦
粤剧花旦黄嘉裕:90后也会喜欢粤剧
京韵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