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也要与时俱进

2016-07-08宁宝龙

黄梅戏艺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现代人特长戏曲

○ 宁宝龙

戏曲艺术,特别是在当代,大家会异口同声说“不景气”,究其原因,为什么会不景气,恐怕任何人也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用科学的眼光看戏曲怎样才能跟上时代,怎样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去为大众服务,去为社会服务,去为时代服务。

很显然,大家的物质生活在改善,欣赏艺术的水平在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现代人离不开电视,电视不光是我们党的重要宣传工具,也是千家万户享受艺术生活的渠道。从某种程度上电视影响了舞台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包括(歌舞、电影、杂技)国家级和省市级文艺团体不说,县级文艺团体以及民间的文艺团体基本上被排挤了。这好像很残酷,其实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如果不与时俱进,淘汰在所难免,所以说任何艺术都应该为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服务。

回顾我们的祖先从民间小调发展成为今天的舞台艺术,历经艰辛,风雨沧桑,确实不易。它是经过历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戏曲家共同创造的,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戏曲艺术以它独特的身姿跻身于世界之林,同时它庞大的根系又深植于土壤之中。它既是下里巴人,又是阳春白雪;它既可以展示于高雅的圣殿,为高层社会服务,也可以走上街头,令目不识丁的老百姓拍手叫好,如醉如痴。因为它宣传的是真善美,揭露的是假丑恶,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然而,戏曲走到今天,“不景气”的局面落在我们戏曲人头上,做为当代戏曲人应该担负起这个历史责任,不能让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停留在我们手中,从而影响它的发展。

旧时代演戏一桌两椅,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两箱管,舞台简陋,环境恶劣,而且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那时候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贫乏,什么表演形式都能接受,都能够欣赏,但我们不应该认为那个时代市场没有竞争,而否定我们前辈们的努力和成绩。

舞蹈是形,歌唱是声,绘画是色,只有戏曲才是集舞蹈、歌唱、绘画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非常珍贵的一门艺术。但今天,人们就不那么认为,特别是年轻人会更加冷漠。他们为什么会对我们民族文化不理不睬,这应该引起我们戏曲人的深思。究竟是我们抛弃了时代,还是时代抛弃了我们,时代在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说戏曲是门严肃艺术,可能是节奏有点慢,但这不是原因,你可以让它跟上时代节奏,既然是综合艺术,就应该发挥综合艺术特长的优势。电视剧人人爱看,因为它面对现实,直视社会,宣传时代美,揭露时代丑,与时代节奏同步,与现代人心里相吻合,它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忠实朋友是当之无愧的。

在这个年代,戏曲艺术好像无形中背上了一个包袱,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直视自己,不去发挥自己的特长。任何艺术都有它发展的市场和空间,从艺术角度去看,戏曲艺术与电视剧、话剧艺术有相同之处,也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就戏曲而言,为什么不去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赢得自己的观众。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停留在旧的形式上,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发展,一成不变的旧形式观众是接受不了的。已故小品大师赵丽蓉老师,她演出的小品就非常贴近时代,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口味,甚至超越现代人的想象。任何时代,题材与剧本都是最重要的。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不敢接触社会,不敢与时代的反面势力相顶撞,不敢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正能量,只是为了应付任务、迎合某些人口味而东拼西凑的作品,都是枯燥无味的,即便是搬上舞台,观众也不会买账,众多不利于戏曲发展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应及时排除或正确对待,不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长期下去,戏曲艺术事业的发展就会断送在我们这些人的手中。这些话虽然言词过激,但对一个热爱文艺事业的人来说,也情在理中。

今天我们站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应该与时俱进,继续弘扬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不应被眼前困难所压倒,在保留我们艺术特色的同时,多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播下去,做一个不愧于时代的戏曲人。

猜你喜欢

现代人特长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老板的特长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智珠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