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黄梅戏表演艺术的认识

2016-07-08雍丽娟

黄梅戏艺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水袖表演艺术黄梅戏

○ 雍丽娟

戏曲是门综合的写意艺术。它的表演以“程式化”、“虚拟化”、“节奏化”和舞台上的时空自由为特征,形成了最注重含蓄,想象和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而黄梅戏能从草根艺术发展成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这是一代一代的黄梅戏曲工作者艰苦磨炼,并经过漫长地探索,不断地完善,创造才形成的。

同其它剧种一样,黄梅戏表演离不开“四功”“五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基本功,即唱、做、念、打(舞)和手、眼、身、发(髯)、步。具体又有:台步、身段、毯子功、把子功、发声、运腔以及翎子、帽翅、水袖等,这些都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是戏曲演员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的技能。一个优秀的黄梅戏演员只有扎实地打好基本功,才能在对作品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所掌握的技能,通过个性化的艺术处理反映在舞台上,使艺术作品得以完美体现。如《打神告庙》中的水袖运用就把敫桂英对王魁的爱、恨,以及对人生绝望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再如《投江》这场戏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加长水袖,在准确表达人物情感的同时也为整个艺术作品的呈现增添了亮点。

表演需要真实,因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真实就谈不上思想性和艺术性,要真看、真听、真想、真哭、真笑……也就是说,塑造人物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才具有感染力。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想使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和谐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又要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对艺术进行加工、提高,从而丰富我们的艺术表演手段。黄梅小戏《婆媳之间》就诠释了不同现实社会生活中婆媳之间的关系,和不同时期真实社会现象的写照。旧社会的婆婆是在那种封建制度下,形成了媳妇熬成婆的扭曲心理,对自己的媳妇百般挑剔、刁难。而当今现代生活中的婆婆,对自己的媳妇则是理解和呵护。虽然表演较夸张,且运用了古今转换表演手法,却真实地反映了不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人们对黄梅戏表演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不满足于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的需求。黄梅戏表演要做到创新立异,演员要把自己所学和积累在舞台上面通过人物展现出来,用表演手段对人物去解读,与观众产生共鸣,这个戏就有了生命力。黄梅戏《徽州往事》通过叙述徽州平凡百姓舒香的生活苦难,折射了当时晚清官场的腐败和社会动荡,从而注定了舒香最终可悲的结局。整剧不但台上的所有演员和舒香的命运息息相关,难得的是台下观众的心,情不自禁地随着演员的表演而动。我想贴近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具有现代元素是此剧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因素。

一个好的剧目,只有不断充实提高,常演常新,才能给观众提供新的艺术审美,也会使演员在舞台上的创作情绪保持新鲜感。

黄梅戏表演艺术是继承的,更是创新的。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才会有新的艺术因素的出现,才会有新的艺术精品的诞生。作为一名黄梅戏演员,只有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向前辈老师学习,从生活中提炼出创作的源泉,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表演技能,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好的作品,和自己所热爱的黄梅戏事业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水袖表演艺术黄梅戏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黄梅戏《中国梦》
Singing the Changes
SINGING THE CHANGES
黄梅戏《祝福》
水袖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