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文化研究:评弹

2016-07-07栏目特邀主持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女艺人书场苏州

栏目特邀主持人:周 良



吴文化研究:评弹

栏目特邀主持人:周 良

主持人语:苏州评弹的研究工作,除原评弹领域内的专业研究人员外,自20世纪末以来,在多所大专院校中,也出现了一批研究人员,且呈日渐增多之势。这些院校研究者撰写了很多学术论文,不仅从艺术角度来进行论述,而且还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研究苏州评弹,成为了当下评弹研究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本刊陆续发表了众多有关苏州评弹的学术论文,既有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也有史学研究方面的努力,推动了苏州评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期继续发表下列四篇文章:

周巍、吴琛瑜的《清中叶以来苏州评弹书场与社会变迁》指出,清中叶以来的评弹书场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分别为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伴随着苏州社会的剧烈变迁,评弹书场的类型、数量、层次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书场的发展变化和艺术的发展变化同步,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薛雄戈的《从观东大戏院案看近代女性地位的改变》以评弹女艺人登台问题为中心,围绕1934年发生在苏州的观东大戏院案这一段历史,叙述了它的发生、升级和裁决。在还原案件的过程中,作者阐明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过程中女性登台演出的合法化问题,认为在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之下,传统性别规范被逐渐打破,女艺人最终获得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季珩的《从〈清稗类钞〉看清代评弹发展状况》首先论述了该书在评弹研究中的史料价值,继而作者又解读了《清稗类钞》中有关评弹的内容,颇多新的见解,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将史学研究与艺术本体研究相结合,写出了新意。

刘晓海的《光前裕后:评弹传统“跟师制”传承模式探析》关注了历史上的评弹艺术传承问题。跟师制的传承模式是传统评弹传承的主要模式,承续着评弹的薪火,是评弹艺术发展数百年长盛不衰的有力支撑。1949年之后,评弹传承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何传承、发展传统的传承模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女艺人书场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千万直拍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当代评弹书场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苏州光裕书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