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家笋粑

2016-07-05巴陵

饮食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辣椒粉糯米粉丸子

巴陵

奉家地处新化西部雪峰山脉中段奉家山腹地,与隆回、溆浦接壤。奉家山是座神秘之山,我多次到那里去探访。这次再到奉家山,受邀参加新景区渠江源开园之际举行的渠江茶叶论坛,无意中遇到了一种奉家山的特色美食,农民叫它笋子粑,文化人称它奉家笋粑。

我与笋粑邂逅,是在主办方准备的晚餐上。我吃饭的时候,餐桌上来了一道素菜,黄澄澄的成薯条状。我不知何菜,一旁的厨师告诉我,那是奉家山的特色——奉家笋粑。听说这是道新鲜的应季菜,我立刻倒来一杯白开水,先洗去嘴里的杂味,再仔细享用这奉家笋粑。

奉家笋粑最大的诱惑不只是它的味道,那黄澄澄的颜色,也非常吸引我的眼球。那黄色里带点儿糯米粉的白色,在众多菜品里格外抢眼。我夹了一块笋粑放进嘴里,粑粑里有些柔软,却并不软榻,可以感觉到它的糯性和韧性,咬在嘴里,还有弹劲和韧劲,有弹牙的感觉。

我吃奉家笋粑,感觉它最大的特色是没有鲜笋本身的麻口和涩味,全是竹笋经过处理后的鲜味和甘甜,弥漫在口腔里,久久不退。奉家笋粑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竹笋特有的鲜爽,咬开笋粑的时候,那股清香扩散而出,那么清幽,那么让人心动。

我在奉家的两天时间里,特别关注奉家笋粑的来龙去脉,向当地老百姓了解笋粑的历史,向当地厨师请教笋粑的制作,终于搞清楚了笋粑的制作要领。

奉家笋粑以新鲜竹笋为原料,可以是鹞竹笋、水竹笋、麻竹笋等小笋子,也可以是冬笋、春笋、黄芽笋等楠竹笋。把采来的新鲜竹笋剥去笋壳叶,挨笋身的脆笋衣可以留下,笋子泡水清洗干净,小笋子需要撕开,楠竹笋需要切成条,在沸水中煮透或烫熟。把准备好的糯米粉放在一个锥形擂钵里,倒入煮过的竹笋,用擂擀擂碎竹笋,与糯米粉自然揉合,捏成拳头大小的坨,搓圆成丸子,即新化人说的粑粑——这只是奉家笋粑的初坯。

笋粑初坯不能太软太大,要稍微硬挺一些以方便成型。菜锅添茶油烧开,放入笋粑,文火两面翻转慢慢地煎炸,把笋粑初坯的丸子煎炸到橙黄色,才是笋粑的成坯。笋粑成坯为了收藏方便,还需要去水分。可以借助太阳,把笋粑晒到七成干。再用篾条将笋粑穿起来挂在火坑上,或者收在坛子里,吃时再拿出来。

据几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回忆,他们那时候做笋粑,方法最原始、最古老。竹笋不用水煮,而是隔水在竹篾牒上蒸,蒸熟的竹笋不用擂钵捣碎,还是放在石臼里舂烂,舂成糍粑状。调料除了糯米粉,还要加些辣椒粉,初坯不捏成丸子,而是要揉搓成饼状,不用油煎,直接放炭火上烘烤,烤到两面金黄,香味飘逸为止。

笋粑做菜时需将拳头大小的丸子切成一厘米厚,两三厘米宽的条。菜锅洗干净,烧干锅里的水分,放茶油烧到七成熟,放入切好的笋粑条,排成行,细火慢煎,煎黄煎透。加少量的水和盐、味精、辣椒粉等作料,把作料的味道煮进笋粑里,再加大蒜叶,等水煮干即可出锅。

当我离开奉家山之时,望着路两旁的群山,心想奉家山自古交通落后,只有渠江与外界相通,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质朴善良,经他们手制作的笋粑,亦是如此。难忘奉家山,难忘奉家山的人,难忘奉家山的笋粑。

责任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辣椒粉糯米粉丸子
切糕秘笈
我的“丸子”妹妹
草莓大福
经典中式调料2样
丸子西施
丸子西施
丸子西施
韩国发现添加辣椒粉的泡菜中含有可抑制肥胖的乳酸菌
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