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素养

2016-07-05雷百晨钱琼艳左玲玲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互联网大学生

雷百晨 钱琼艳 左玲玲

【摘要】大学生作为当前网络时代里最大的群体,互联网已成为其知识获取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而与此同时,面对内容纷繁的网络世界,如何将大量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就成为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本文就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及如何提升创新素养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素养

一、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大学生对互联网+认识程度

(一)网上订餐:据了解在大部分高校中,大学生都通过手机来订购外卖,外卖向快递那样可以直接送货上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便捷。

(二)网上金融理财:现如今不管是学生还是工作人员,大部分人所携带的手机中必然会有支付宝这个app,购买商品或是点餐时可以使用支付宝付钱,解决了没有现金支付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可以不携带现金就可以出口逛街了。

(三)在线购物:网上购物已经在社会人群中广泛普及,特别是在世界各地的高校中,生活中需要什么就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拿到自己想要的货物。这应该是大学生最直接、最主要的参与“互联网+”的形式。

(四)其它“互联网+”模式:其他的模式主要表现为在线教育,在线租车,网上购票等一些模式,表现为大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方面的预约,租赁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相比较于传统的去车站窗口购买火车票,现在主要参与的是网上订票+窗口取票以及票务快递的形式进行火车票的购买。

三、创新素养定义

创新素养是指创新者的基本素质,表现为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积极实现自我、发觉自我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对外部信息环境的敏感程度和洞察力,通过努力后天培养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也是一个人内在的求知欲、挑战欲,是人类求新、求变的本能。

四、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必要条件

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珍贵契机。要想在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下创新,必然要具备一些必然条件。

学校层面:首先,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其次,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证,尤其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经费和硬件投入。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大科技表彰力度,并与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选拔等评比活动挂钩,从而调动主体和个体的积极性。

教师层面: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学生科技创新队伍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中,有些学生很大程度上都想依赖教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指导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传统依赖思想挑战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大学生层面:大学生应多查阅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就能增加对创新创业市场的认识,当然大学社团活动锻炼综合能力是创新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要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不要总是在别人的引导下发展自己,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法,主动思考问题。

五、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

(一)加强实践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外部环境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获取时,教育工作者要指导学生对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训练和指导。使大学生对有用信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感度,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形成思新求变的意识和冲动,要敢于质疑,要敢于挑战权威和书本知识。通过科技创新,使大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使大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所学,使主体产生稳定、持久创新的渴望和需求,形成科学的思维定势和理性自觉的推动力量,成为唤醒、激励和发挥大学生本能所蕴涵的潜在本质力量,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突出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不是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完善的一种素养,它可以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不断地进取,加之后天培养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新时期,知识呈爆炸性增长,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命。新技术带动新的发明和新的创新机会,要广泛培养大学生探索新事物,涉猎其他学科领域,尤其是信息科学领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了个性才可能有创新,在教育过程中要弘扬学生个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独立的创新精神培养。

创新精神是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改造已有的,发明创造新思想、新事物的意志、信心和勇气。创新精神的培养重在“精神”,精神是一种思想境界,强调思想的独立、人格的独立。只有独立,才能不墨守成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敢于打破旧的,创造新的。

六、结论

创新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助推剂,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直接关系着大学教育的成败,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之基础。但是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社会经济形势难以把握,创新创业信心和动力不足,缺少技术、资金和平台等方面。“互联网+”为各个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建立"互联网+"的思维,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创新创业的路径。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马云著.读懂互联网+[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

[2]李燕,袁逸佳,陈艺贞.“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多维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16(3):83-84.

[3]赵文秀,王长文,韓丽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外资月刊, 2014(1):259-259.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