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困难与路径选择

2016-07-05余静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挑战

余静

【摘要】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已是当前理论研究工作者关注的新课题,是摆在广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从某种意义而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不仅会遇到来自理论方面的难题,而且还会遇到实践方面的困难。针对于此,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是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过程、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和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挑战 路径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

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提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见解和主张。大多数学者根据毛泽东在1938年10月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并加以补充,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既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和丰富,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种观点虽然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但是从现代的眼光和视野看,还是不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但是,如果二者的“结合”仅仅处于初级层次,这与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不相符合的。更不要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机械的“结合”、简单的相加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深度、有机结合”,也只是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只是漫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历史进程,而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创立。因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在于立足于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通过“化”的创造性过程,创造出一个符合现代中国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面临的挑战

虽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已经问世,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大致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2.1来自理论方面的挑战。

有部分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合理性做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应该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决定了它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因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提法是不科学的。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西方,是马克思、恩格斯立足西方的文化和哲学传统,根据西欧资本主义的实际和工人阶级运动的需要而创立的,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不可能的。

2.2来自实践方面的挑战。

首先,这项研究既不是单纯的文本梳理、理论建构,也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历史归纳,而是要进入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分析和提炼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形成的哲学观念和思想。众所周知,从具体实践到抽象理论的跨越、提升往往艰难而又曲折。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仍然处于创造、甚至摸索的过程之中,是一种正在生成中的动态实践活动。实践中的不确定、不成熟、不定型,以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曲折、反复,必然会干扰、影响理论层面的总结、概括与提升。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构建路径

基于上面提到的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构建途径和方法。

3.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在理论形态上是一个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西方,但它是整个人类哲学智慧的结晶,因而能够超越欧洲,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中国也不例外,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形态上的中国化是世界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其中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一般,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特殊,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世界视野和中国视野的统一。

3.2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中、西、马之间的深入对话,汲取一切可能的学术资源和思想智慧,为创造融汇中西的哲学新形态做准备。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形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中西马,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转换,创造出一种融汇中西马的哲学新形态,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始终保持开放的胸襟,广泛吸取和借鉴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做到“古为今用”、“西为东用”。

3.3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核心,从中发掘出重大的哲学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核心哲学理念。

生活实践是哲学理论之“源”,是哲学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所在。只有切实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依靠这种独特的实践,进行客观的深入的总结和提炼,才可能创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同时,具体的历史实践也是检验一切哲学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任何观念、理论和方法都不能享受特权,都不能逃避生活实践的反复检验。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困难。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然是一个逐渐生成的历史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提早在中国这块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参考文献】

【1】孙伟平、张羽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与進路》,《哲学研究》,2015(4).

【2】王锐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个哲学追问》,《新视野》,2016(3).

【3】白贺林、苑兰娥、刘明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质疑》,《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3).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挑战
我来挑战(二)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