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中的理论研究

2016-07-05张广山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

张广山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二战后德国经济的腾飞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德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重要引擎。然而近年来双元制职业教育遭遇了空前的危机,转型势在必行。通过研究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的各种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进行的变革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元制 职业教育 转型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特别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常常被认为是德国工业生产模式的支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技能培訓从一开始就作为开发优质产品的发展策略而得到支持。另一方面,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培训代表了德国社团管理体制中一个最重要的领域。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冲击下,这种曾经被认为是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制度也步入了转型期,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中的理论研究也由此衍生。

一、德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理论研究上的分化

一个多世纪以来德国在普通教育发展模式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上是有明显区分的。总的来说对普通教育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很多,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却很少,对普通教育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往往不会提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在研究普通教育模式的发展时之所以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讨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第一,通往大学的高等教育历来是通过完全中学的渠道,而不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途径。[1]学生从完全中学毕业后便取得了进入高等教育的资质,所以这部分学生一般会选择直接升入大学而不是进入职业教育系统。第二,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学科背景不一样,因此几乎不存在学历方面的竞争,也没有必要作过多的比较。第三,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职业教育系统的教育计划才开始集中到基本的认知技能(如阅读、数学)上,而大学或其他类型的开展普通教育的学校向来强调广泛的认知技能的培养。这也可以从这样一个事实反映出来:直到现在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仍不需要学校的毕业证书。普通教育注重认知技能的倾向和职业教育注重操作技能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两种教育发展模式在理论研究上的分化。

二、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政治经济学中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揭示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对德国工业生产模式和德国作为福利型国家发展模式的特殊影响。当前对元制职业教育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主要遵循下面的方法:元制职业教育教育发展模式建立在以强调职业教育和其它政治经济制度间的联系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和劳动力市场制度联系的先前研究的基础之上。

因为其制度性的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应用于制度层面的研究,往往忽略了潜藏在正在发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教育发展模式变化之下的经验过程。政治经济学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往往聚焦于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和作为其政治代表的社会伙伴的关系上,这也解释了作为整体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政治经济学制度方面很少受到注意的原因。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中的主要理论观点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德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还会对德国的就业结构和产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受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强烈冲击,由此衍生出了关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的众多理论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分别是基于社会伙伴支持的政治性实用主义观点、基于社会科学的新制度主义的观点和基于高等教育是与知识型社会相适应的资格制度的假设观点。

(一)基于社会伙伴支持的政治性实用主义观点

基于社会伙伴支持的政治性实用主义观点主要集中于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因为高等教育的扩张,学者们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的未来感到担忧。[2]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与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吸引力此消彼长,尤其是考虑到未来20年德国毕业学生人数在人口统计学预测上的下降以及博洛尼亚进程中高等教育的改革,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这个问题多次被社会伙伴特别是工会组织提出,因为他们招募新成员和参与社会的可能性正面临威胁。高等教育系统学生人数和入学新生比例的上升引发了劳动力市场和雇佣系统加速学术化的讨论。

(二)基于社会科学的新制度主义观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市场经济中制度间相互协作、相互作用的范例,[3]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和典型的“非自由主义”教育和培训制度。因为涉及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这种观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基于高等教育与知识型社会相适应的资格制度的假设观点

这种理论主义观点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特别普遍。根据这种观点,由双元制职业培训转向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因是知识生产模式由经验性知识向不同形式的理论性知识的根本性转型。高等教育机构已经成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要场所,而以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在逐渐下降。因此,德国教育模式的逐渐“学术化”反映出社会中知识类型的分化和细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统和职业教育系统的不同发展前景的差异导致的社会分层现象的出现和扩大化。

四、结束语

回顾一下高等教育和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两大系统的历史性分离,便能更好的理解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中的各种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模式的转型必将引起德国社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变化。教育行为以及劳动力市场和雇佣结构的变化是决定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中的理论研究也将更多的围绕教育行为以及劳动力市场和雇佣结构的变化开展。此外,一些链接职业和高等教育的新尝试应该引起理论研究多加关注。高等教育和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两大系统间新的关系调整是否预示着德国教育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尚未可知,但德国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中的理论研究也将更多的围绕双元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系统间的衔接和协调机制进行,如两个系统间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结构的变革等。

【参考文献】

[1]崔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71-74.

[2]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德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结构调整十大方略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44-53.

[3]杨玉宝.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认识[J].比较教育研究,2002(3):37-51.

猜你喜欢

双元制职业教育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