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6-07-05李晓红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兴趣习惯

李晓红

【摘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关键词】自主 习惯 兴趣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进小学生的阅读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主题,有目的的阅读,学生是主动的接受者。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不动笔墨不读书。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标自然段,画好词佳句,要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要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更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续编故事,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

当然,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我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先了解课文的内容,相信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我用一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動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有课内的文章会想到课外的哪些内容?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首先,要学会选择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我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让学生去图书管选书,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阅读。其次,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这样,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了感情;另一方面,在学校组织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月读书交流会、金秋诗会、讲名人故事、猜谜语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上演精彩,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读书卡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总之,阅读是知识的输入,我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自主兴趣习惯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