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分析

2016-07-05崔淮伟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素养

崔淮伟

【摘要】在新课改实行以及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现代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加强了重视。绝大多数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了语文素养教育对于高中学生的积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受应试教育影响,在高考的指挥棒之下,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一直被弱化,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程度不高,对文化的感知力以及语文美学鉴赏力等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下,本文就针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素养教育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素养 教育

一直以来延续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以传统的书本内容讲授,书本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片面关注于文本内容学习,而忽略了知识的积累以及学习技巧的掌握,对于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缺乏实质性的意义,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提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语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其教学特点也在日益发生改变,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不足

1、学生基础薄弱

在中考以及高考压力之下,高中学生前期的语文学习活动主要集中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出现了学生文字基础不牢固、文学基础薄弱等状况。通过对高中学生的课堂练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高中学生作业书写非常潦草,课堂练习思路凌乱,同时对于课堂内外作业完成态度非常不严谨。少数同学因为长期不良的写作习惯,仍然存在严重的错别字现象,教师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进行干预才能矫正。

2、表达能力较弱

受传统灌输式教育活动影响,学生对教师讲课,被动听课的教学方式习以为常。在这种思维定势之下,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缺乏学习热情。具体来说,一部分性格內向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提问抱有胆怯、害羞心理,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在表达过程中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措词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与此同时,许多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较弱,最明显的表现为文章主体不明、逻辑混乱。

3、知识面有限

在片面重视课文文本知识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下,高中学生接触到的语文知识多来源于课本,同时,无论是教师还是高中学生,都缺乏寻找途径拓宽知识面的意识,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语文素养不高现象。许多学生的作文素材通常是教材上的诗歌、文本,或是老生常谈的名人事迹,缺少课外积累的语言文字表达显得十分苍白。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创造能力也受到了消极的影响。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

1.转换教学观念与学习观念

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认识到新课标的创新本质。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实现对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教育的开展效率。例如通过拓展教学的开展,将高中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如音乐、美术等,通过多种教学视角,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积累到丰富的语文素材。此外,还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即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与思考,巩固已学知识,探索更新的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等教学方式,在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高中学生的学习观念转变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学好语文的重要性,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督促自己学好语文,累积知识,如此才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作为高中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领路人,高中语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到榜样的作用。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增加个人魅力,如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学习与提升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严格要求,对教科书精心钻研,对语文学科最新动向与研究方向及时掌握等等。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从而更好的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促进社会的进步。

3、将语文素养教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工作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而应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禁锢,使教育工作真正走入生活之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素养提升是知识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将语文课堂知识与学生生活科学结合。在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合理的运用高中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实践、课外搜集等活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觉主动的结合生活实践,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并通过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4、为学生创造表达与交流的良好环境。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要提高语文素养,就要通过不断的表达与交流训练,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加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良好的素养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学生表现自己思想与情感提供适当的时机。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如朗读比赛、写作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巩固语文知识同时,大胆表现自己。良好沟通与交流环境的创造需要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与改进,从而为促进高中语文素养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积极引导向学生向课外进行拓展。语文素养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较多的心血,通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敬茹.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育观.[J].新课程.中学.2014,(5).

[2]胡元.从高中语文练习的角度来审视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

[3]蒋红伟.如何发挥高中语文的育人功能.[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8).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