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秦观词的女性形象

2016-07-05罗静妍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秦观女性形象

罗静妍

【摘要】秦观,北宋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在其传世的百余首词作中,有约二分之一的词是描写女性题材的。本文从这些词作入手,分析秦观词中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了解秦观清丽凄婉的词风,以及他朦胧的女性平等意识。

【关键词】秦观 女性形象 民间女子 闺中思妇 歌姬舞女

秦观,作为婉约词的代表词人,在词的创作上“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追求辞情兼胜的词风;而在题材上,秦观词以抒发离愁别恨为主,他用幽怨愁恨的语言刻画出一批细腻柔美的意的女性形象,使词呈现出阴柔之美。下面就秦观词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究。

一、率性真挚的民间女子

在秦观词中,有一类女子,她们不似封建贵族女子那么温柔敦厚、听天由命,而是天真可爱,率性而为。在词中,秦观采取的是舍形取神的手法,他不会过于强调人物处在的环境描写,也不对人物的面容外貌进行特写,而是以浅近直白的语言,把这部分民间女子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凸显出她们性格中率性真挚的一面。

在《品令》二首中,秦观描写了两位天真可爱的女性形象。且看《品令》其一:

幸自得,一分索强,教人难吃。好好地恶了十来日。恰而今较些不? 须管啜持教笑,又也何须肐织!衠倚赖脸儿得人惜,放软顽道不得。

此词是秦观用南方方言写的,带有较为浓厚的乡土气息。词中一开始就交代了恋人双方因女子“索强”而闹矛盾,冷战了十来天后,男子来哄她,可女子依旧是撅着嘴,摆出一副不理他的样子,但其实她已经不生气了,只是没未表露出来,因此在词的末尾出现“衠倚赖脸儿得人惜,放软顽道不得”的画面。词中没有对女子进行正面描写,而是以一个男子的口吻,向读者描绘了女子既娇而羞、既相惜恋人而又故意使坏的神态,让女子的形象更加打动读者。

在《品令》其二中,亦是从一个男子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帘儿下时把鞋儿踢。语低低、笑咭咭”的多情动人的女子形象。为了追求爱情,她有意通过声音去引起情郎的注意。“把鞋儿踢”、“语低低”、“笑咭咭”这三个动作,把她的心思都给说出来了,让人读出她的聪明和可爱,以及内心中的羞涩。

另外,秦观的《满园花》则是从一个普通民间妇女的口吻倾诉婚姻的不幸,女子痴心忍让“苦撋就”却让男子更加骄纵,“倒把人来僝僽”。没有一味的哀怨,在下片中女子勇敢而坚决地要离开男子,“从今后,休道与我,梦见也、不能得勾”,塑造了一个痴情而又坚毅的民间妇女。且看《虞美人》其三,“红妆艇子来何处。荡桨偷相顾。鸳鸯惊起不无愁。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描写了一位看到男子后好奇而害羞的女子,反映了该女子的真性情。

二、哀怨感伤的闺人形象

闺人,一般指的是朱门贵妇。这类女性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思想上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因丈夫在外追求功名,或离家远行,她们终日独守空闺,备受感情的煎熬,在无尽的等待中空度年华。秦观采取中国传统的“男子作闺音”的创作模式,在词中也塑造了这一类女性形象。在词中,他多用“泪”、“梦”、“瘦”、“恨”等字眼,来刻画闺人“无言”、寂寞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忧伤和孤独意识。如秦观的《浣溪沙》其五: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梦魂飞不去,覺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明显地,这是一首描写闺中怨情的词,描写了一个物质生活富裕,但幽怨寂寞的思妇形象。词中用一个“恨”字,道不出她心中说不出的压抑和寂寞。后面的“苦”字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也是独具匠心,它除了蕴含着对离家在外的爱人的担心和思念,同时也把闺中少妇的幽怨表达得淋漓尽致,她只好把思念寄托在梦中了。可是明天,大概她亦是在等待中度过了。读来,让人难免忧伤。

又如《如梦令》其一,刻画了一个伤春的闺中人形象。与前面的《浣溪沙》其五的“暮春残花”不同,此词一开始就说明“春色著人”,可词中女子睡醒后却无心欣赏,她由眼前的满园春色联想到满庭残花的暮春之景,伤感于年华流逝,最后落得个“人消瘦”。

三、娇美悲情的歌姬舞女

歌姬,在封建社会,这部分女性大多被士大夫们视为佐欢玩物。作为文人士大夫中的一员,秦观会常参加名士宴会,在娱乐时也多流连于青楼等场所。为此,他留下了一些刻画了歌姬形象的词。从词中可见,秦观多从同情和爱怜的角度出发,透过她们的声色生活,向读者展现出真实的歌姬形象。她们虽娇媚可人、才艺出众,但大多摆脱了浓郁与媚俗,与民间普通的女子无异。

像普通女子一样,她们有着哀愁和悲伤。秦观的《菩萨蛮》以虫声泣露、独卧、泪湿、阴风、雨涩等字眼来透露着词中女子的孤寂与哀愁,在《点绛唇》中,他以“月画堂宫徵生离恨。美人愁闷。不管罗衣褪。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嗔人问”道出女子因别离而伤心,偷偷哭泣。而类似的女子形象还出现在《减字木兰花》、《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等词中。

像普通女子一样,她们渴望拥有美好的爱情。奈何在当时社会,她们始终无法摆脱悲情的命运。且看《调笑令·崔徽》:

(诗曰)蒲中有女号崔徽,轻似南山翡翠儿。使君当日最宠爱,坐中对客常拥持。一见裴郎心似醉,夜解罗衣与门吏。西门寺里乐未央,乐府至今歌翡翠。

(曲子)翡翠。好容止。谁使庸奴轻点缀。裴郎一见心如醉。笑里偷传深意。罗衣中夜与门吏。暗结城西幽会。

此词是秦观根据元稹的《崔徽歌并序》所作,唱的是唐代歌姬崔徽的故事。在《调笑令·崔徽》中,崔徽先是遇到了宠爱自己的使君,然后找到了爱情,虽然最后词中也是以她跟裴敬中的约会结束,看起来她已经逃脱悲情命运了。但对照元稹的《崔徽歌并序》后发现,词中无论是诗还是后面的曲子,秦观都没有交待崔徽与裴敬中相恋的悲惨结局。其实相恋几个月后,由于裴敬中的返回,崔徽因相思过度,精神崩溃逝世了。可在《调笑令·崔徽》中,秦观没有提及这个令人痛心的结局,大概他心里还是希望崔徽和裴敬中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如此悲情的歌姬形象,在秦观的词中并不止崔徽一个。《调笑令·盼盼》刻画了一个因爱而守寡,苦度青春的歌姬形象;而《调笑令·灼灼》中的灼灼则是终日以泪洗脸,深陷痛苦相思中。在词中可以看出,秦观对灼灼的同情之情,“莫遣恩迁情变”、“万古空传遗怨”,因为他知道,对于灼灼而言,拥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是多么不易……

【参考文献】

[1]周義敢、程自信等.秦观集编年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7.

[2]徐培均、罗立刚.秦观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3]白银银.论欧阳修词中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刘高宏.浅谈秦观词之女性化特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11.

猜你喜欢

秦观女性形象
雷州遇苏轼
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什克洛夫斯基诗学视野下的秦观《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