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探究

2016-07-05王庆湘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妇女鲁迅

王庆湘

【摘要】在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属于最弱势群体,作为新文化运动一面旗帜的鲁迅,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表达了极大的关注与同情,并致力于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这一点刚好与五四反封建的思想主题相符合。

【关键词】鲁迅 女性形象 妇女

引言

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鲁迅先生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生活的同时,鲁迅也对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首先取得政治上的翻身,经济上的独立权,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必须进行深沉坚韧的战斗。

1鲁迅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解析

鲁迅笔下的女性经历了三个阶段:一阶段为蒙昧不知,浑然不觉自己的悲剧命运是历史和社会的悲哀,她们的思想紧紧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和禁锢;二阶段为开始觉醒,但反抗力有限。这些女性已然意识到了自己应该而且可以为自己的权益去争取,或至少去做些什么,但由于对封建制度的认识有限,最终还是屈从在封建制度的高压之下;三阶段为奋起抗争。这些女性受过新思想的熏陶,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渴望通过自身的斗争来获得人格的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她们具有民族责任感,不仅希望女性得到解放,更希望整个中华民族得到解放。

1.1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蒙昧不知

《祝福》中的祥林嫂与《明天》中的单四嫂是封建社会的悲剧角色。

《祝福》中描写展示出:祥林嫂勤劳、善良、任劳任怨、逆来顺受,从来没有想过反抗。即使是她反抗再嫁,也仅仅是维护封建“节烈”观的一种表现。她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鬼神迷信,将自己的辛苦所得拿去捐一条门槛,任万人践踏。最后,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

《明天》中的单四嫂形象是:她也是个寡妇,靠着纺纱养活自己和儿子,她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当宝儿病了以后,她求过签,许过愿,求何小仙,最后宝儿是吃了何小仙的药而死去的,但是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同情她,单四嫂无法忍受这样精神上的悲哀只求能在梦里与宝儿相见。

这两部作品表明出是封建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将她们置于死地的,仔细研究作品会发现像祥林嫂她们这样的妇女,从来没有想过争取做人的权利。鲁迅揭示她们受着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对她们疯狂的奴役和压迫,以及她们在意识形态上的精神创伤,说明当时许多像祥林嫂那样麻木生活的女性还是大有人在。

1.2反抗与妥协的雏形—开始觉醒

鲁迅要为这些受歧视和压迫的女性解除冤屈,揭示问题所在,因此在《离婚》、《风波》、《肥皂》这些作品中,鲁迅成功塑造了像爱姑、七斤嫂,这些敢于公开抗争而又泼辣刚烈的妇女形象。

《离婚》中的爱姑虽然是个泼辣敢于抗争的妇女,但是在婚姻的问题上她还是一个失败者。当她的丈夫姘上了寡妇要离弃她时,她整整闹了三年,并与兄弟一起拆了丈夫家的灶,出了恶气。但是在七大人、卫老爷等官僚地主的威压下,她可悲地把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最终在“七大人”面前,精神防线轰然倒塌。其实,爱姑外强中干,对弱者逞强,对强者软弱,从勇于反抗到妥协,这就是她的经历。

而在《风波》中的七斤嫂对自己的亲人和好心人个个是横眉冷对,非怒即怨,无比霸道;而对待仇人却小心翼翼、客气讨好,见到赵老爷“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跳”,“竭力陪笑”,这样亲痛仇块的事,她做起来可是自然无比。由此可见,七斤嫂是个一股凶悍之气,语言粗俗,个性扭曲,欺善怕恶的精神上的空虛与,感情上的苍白人物,这就是鲁迅对她的写照。

从以上这些形象来看,鲁迅通过刻画这些中产阶级中的女性,虽然她们也是在反抗,以自己的言语,自己的行动,对当时那个社会中的不满而表现出来,很泼辣很蛮横,但是在那样的环境里,男性还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主体,社会不认可她们,不管她们怎样的反抗,结局还是悲剧的,这只能说明即使是中产阶级的女性还是逃不了被社会的践踏,她们的身上虽然有进步的地方,她们的反抗意识已经慢慢浮现。

1.3女性觉醒的代表—奋起抗争

在五四运动后,女性觉醒或者是妇女解放的提倡都显得越发强烈,而在鲁迅的作品中,女性的觉醒与解放意识的升华,这一转变,在《伤逝》与《纪念刘和珍君》中是最为突出的,其中的子君与刘和珍君更是定义为当时的新女性,都是知识分子,也由此作为女性觉醒中的代表典型。

子君与先前所提到的形象不同的是,她受过知识的熏陶,是被“五四”新风浪吹醒的知识青年,在《伤逝》里,她是为了争取婚姻自由,不顾一切非议与讥笑,勇敢地冲出家庭,在她这形象中,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最坚强的。但是个性的解放却离开社会的解放而单独解决,没有远大理想的爱情也就失去了基础,例如:涓生和子君由于社会的压力,经济的逼迫,思想性格的弱点,最后还是被迫分手,社会的困窘,使得她的幸福是短暂的,最后还是幻灭。

鲁迅通过对这三类女性形象的描写,鲜明而深刻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妇女地位和形态,并希望她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命运,认识自己灵魂中沉重的奴隶意识,争取和男人平等的地位,争取做人的价值,真正摆脱被奴役的处境。然而,怎样才能使女性脱离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真正的做人的权利?这也是鲁迅深切关注和一直思考的问题。鲁迅意识到女性个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个性自由和权利的确认,是女性获得解放的必要条件。

2鲁迅的妇女观

鲁迅塑造了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这几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通过她们在封建社会及其道德礼教迫害下的悲苦人生命运,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暗和愚民政策所造成的罪恶。这是鲁迅塑造这些妇女形象的目的之一。

怎样才能使妇女脱离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真正的,争得做人的权利,这也是鲁迅深切关注和一直思考的问题。鲁迅对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历来主张进行坚韧的战斗。为此,在他的作品中,多处描写了女主人公们的挣扎与反抗。对这些女性们身上表现出的对封建恶习势力的奋不顾身的反抗行为,鲁迅显然是无限赞同与极力支持的。鲁迅的这一态度,与他指出的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把妇女解放运动融入社会革命大潮之中,只有解放了社会,妇女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观点是一致的。

结束语

鲁迅先生的妇女观为女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女性的解放包括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两方面。经济独立是基础,思想独立是前提。女性的独立首先要有独立的意识。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女性才有了争取的动力,才可能去为了人身自由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妇女鲁迅
鲁迅《自嘲》句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