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

2016-07-05李元润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音乐教学存在问题

李元润

【摘要】文章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性,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三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学 存在问题 创新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积极探索音乐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高中音乐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审美能力,因而音乐教学的创新迫在眉睫。一方面,健康观念的形成。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过渡阶段,音乐教学的创新会使得其形成积极健康的观念,提高生活感悟的能力;另一方面,减少升学压力。高中阶段同时也是学生面临升学的重要转折阶段,其学习压力必然相当之大,适当的进行创新性音乐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减轻升学压力,促进修身养性的。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多数高中音乐教学相对比较落后,不符合国家对教育的改革,无论是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都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笔者根据高中音乐教学的研究,总结了影响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因素,具体分为以下两点:

1、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目前,部分高中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笔试教育,一味的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不仅不会提升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还会使其对音乐课堂失去学习兴趣。在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多数对其进行生硬的知识灌输,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主体地位被忽视,严重降低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部分高中学校将音乐课程视为“小科”,意思就是非重点教学科目,并且,家长对音乐教学也不重视,导致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时间减少,学生的音乐素质很难得到提升;一些高中学生由于自身文化课程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成绩无法提高,只能利用音乐学习考上较为理想的大学,在本质上缺乏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学生无法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的原因之一。

2、师生之间音乐观点不同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会涉及到较多的音乐学家、音乐名曲、音乐理论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才能促使教师将音乐更深层次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使学生的音乐精神得以提升。但是,目前部分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在音乐知识理解上与学生产生相同的观点。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与教师成长经历与时代不同,不能对早期的音乐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身教学不足之处,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某一音乐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进行描绘,导致学生无法与教师产生共鸣,学习效率较低,教学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1、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使自身教学方法有效性提升,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且搜索出较为有趣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歌曲,在教学之前为学生播放,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进行演唱与演奏的示范,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某一音乐观点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想象,并且根据自身的想法对音乐进行自主创作,在此期间,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作知识,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赞扬与鼓励,因为此时教师注重的不是学生创作的优良,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音乐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较为重要的,并且,也是教学方法创新工作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音乐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音乐《草原放牧》一课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与草原风情有关的教学物件,相关的故事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音乐的情感以及创作背景,为学生讲解创作思想,在学生对音乐中的感情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开始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草原的习俗,对学生的座位进行调整,使其可以感受到草原气息,便于学生对音乐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3、创新音乐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较为重要的,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评价方法加以创新。首先,教师可以创新考试方法,例如:在期末考试中,教师可以将笔试作为考核中的一部分,安排学生进行竞演,以竞赛演出的形式确定学生的音乐成绩;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才艺展示,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其加以评价,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引导其发展自身才艺;最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使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

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音乐作为感染力丰富的一门聽觉艺术,是人类思想情感表现和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音乐课程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感意识。而良好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又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保障。审美即是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是追求美的实践活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音乐教学作为艺术传承和艺术再创造的教育活动,其教学所使用材料文本多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经典作品,蕴藏有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文本艺术之美所在,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作品中所具有的优美歌词、动听旋律和美妙情感,及其音乐表演的技巧美,帮助学生促进审美过程的实现,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针对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解决,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重视教学评价等,只有将自身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健.浅析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音乐时空(理论版) ,2012( 06) .

[2]刘光洪,邱霞.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方法初探[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2) .

[3]葛中云.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方法初探[J]. 神州,2012(5):47-47.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音乐教学存在问题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