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微课的“短、小、精、悍”

2016-07-05王健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精品化学习者微课

王健

【摘要】近年來,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倍受教育界青睐,而对这四个特点的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将更有利于教师运用微课展开教学活动,并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

【关键词】微课 短 小 精 悍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大多数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其实,微课在国内的从提出到研究已经有些年头了。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的是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而作为舶来品的微课,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 Mc 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1】。

关于微课的定义,在国内还尚存在争议,目前比较流行的是胡铁生老师首先提出的定义【2】:“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微课各种定义角度不同,切入点各异,但总体上看,无论哪一类定义,都揭示出其“短、小、精、悍”四个特点。

(一)短,简而言之就是时间短,一般一节微课时间应控制在5到8分钟,最长不要超过10分钟;这是微课的基本要求,如果时间过长,就不能称之为微课了。那么为什么时间要短呢?美国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办的edx(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的研究数据表明,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3。而且6-9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比如长度超过12分钟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只有3分钟。所以,“微视频到底多短最合适”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6分钟。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注意力集中时间会略有不同,但不会过分偏离以上数据,尤其对于初中阶段学习者而言,其大多属于未成年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很难保证,因而录制过长的微课视频实际上是无效的,甚至还会引起学习者焦躁和厌烦的情绪,带来负效果。

(二)小,即容量小,内容碎片化。微课是迎合碎片化认知时代特征的产物,一般只是针对某个知识体系中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进行讲述,或者用于课前学生了解本节课的背景知识,常规基础的传授,内容不易过多。过于庞大的知识容量不仅背离了微课设计的初衷,也很难满足微课“小”的要求。因而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微课前一定要明确目的,每节微课只能去解决一个重点问题,或者是帮助学生构建某一个知识体系,为其延伸拓展学习奠定基础。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合用微课方式进行传授,因此精心筛选知识内容可以不仅保证微课的容量不超标从而不至于影响到授课质量,也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三)精,个人理解应该将微课精品化。我们时常会把教师设计和完成的一节优秀的课称之为精品课,而一堂传统意义上的精品课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巧妙地构思,生动的讲述和学生高效的信息接收和内化。微课作为课的一种形式,也不会例外,同样也需要以上的精品化特征,只是由于微课自身的特点决定,它的精品化与传统课堂的精品化有类似也有差异。由于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可视化教学手段,因而,一节精品的微课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视频,具体的来说,就是画面需要清晰流畅,视觉效果要好,配音要标准优美且无杂音,尽量避免因画质或音质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疲劳甚至不适。另外,一节精品的微课除了对画质和音质的高要求外,其实还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学习者的感受。目前多数微课只是针对一个内容录制一节微课,实际上这样还是没有达到完全的个性化教学的要求,由于学习者的自身基础,接受能力等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而一节内容完全相同的微课很难满足所有人的学习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针对一个教学内容设计两到三节侧重点不同,风格相区别的微课,,或者在一节微课当中设置必选、复习和推荐三个模块,以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选择,并且应在微课中适当提醒学习者暂停,回放等。

(四)悍,笔者认为就是效果强悍。简而言之就是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笔者总有一个疑惑,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始终无法解开,那就是微课再好,改善学生学习方面再显得力大无穷,如果学生不看又能怎样?问题的核心是怎样的微课能够吸引学生,因而一节够“悍”的微课是其发挥效果的关键。一堂好微课不是干瘪的说教,不是对着电脑幻灯片冷冷的复述,它应该是有生命的,有味道的,甚至是有温度的。初中阶段的教师面对的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是好动的,有时甚至是多动的,冷冰的死的视屏是锁不住他们躁动的心的。因此,我们死板的教育,严肃的说教即使可以征服孩子的多动的肢体也征服不了他们早已飞出千里之外的心。关于教师如何攻克这些难题,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一个微课制作团队,一个人很难即掌握高超的制作技术,又拥有诸多新奇趣味的创意,还掌握优美华丽的发音方法,这些问题只能交给团队去用集体智慧解决。最后,在微课录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尽量让微课画面动起来,用讲故事的方法讲知识,多种微课录制手段(如运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手写录屏)相结合,增加微课的多样性,趣味性。切勿过多带入成人讲座式教学痕迹。当然画面的简洁,重点突出,避免干扰信息出现也是“悍”的基本要求,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人类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商这些看似新鲜却又不足为奇的名词进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碎片化的阅读和屏幕化的认知是这个时代公认的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甚至是一些人唯一的方式,且不去评论这样一种方式的优劣,我们只需要清晰的认识到,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的微课教学手段走入教育是不可阻挡的大势!

应该承认我们目前的课堂教育还处于传统向现代过渡阶段,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现代化生活的大潮流中,尽管课堂中加入了许多讨论,探究等自主学习环节,但往往还是收效甚微,因此给我们的教育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困惑。然而,微课以其可视化,形象化的特点,极大的满足了学习者的需要,在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增强学习者的理解力,培养学习者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掌握和研究微课的特点,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科技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Guo P J, Kim J, Rubin R. 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C]//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CM conference on Learning @ scale conference. ACM, 2014:41-50.

猜你喜欢

精品化学习者微课
关于主题出版精品化之路的若干思考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办精品化报纸 向新时代献礼——人民日报新年改版探析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