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016-07-05李周全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审题条件

李周全

审题主要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的过程,而进行审题的基础条件需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且具备良好的审题习惯,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能力。而审题能力并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学习、反思和积累,以及巩固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培养高中学生审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帮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养成审题习惯。下文主要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进行具体阐述。

一、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一)渗透全面发展的思想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全面发展的思想,并重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屈不挠以及迎刃而上的意志力,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出现粗枝大叶、急躁、畏难以及懒惰的坏习惯现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列举典型事件,通过列举内容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例如,“一些科学家和数学家,他们是如何学习”,把这类的例子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其进行探究,把这些人物细心、不怕苦且耐心的品质进行体现,并将这些人物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在遇到问题时稳步向前,从中得到更好启发,并有效的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常见类型题目进行总结,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还需要数学教师共同进行,由于数学题目所反映出来的都是数学内容,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只有两者之间更好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例如“在三个数字4、5、6中,任意选取数字与小数点组成一位小数,而最小数字为?选项有A.46.5 B.45.6 C.4.56”,这道题多数学生会选择C答案,但是如果你仔细审题就会发现答案是错误的,解题重点应为已知条件中“一位小数”,而学生重点只在“最小”,随之导致结果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把每一句话当做重点掌握,从而正确的解答例题。由此看出,学生只有在具备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理解数学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三)增强审题意识

在数学的教学中,审题能力已成为综合性较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所成效,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从而找到最合适的审题方法,对此,教师应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充分贯穿审题能力,并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同时还需要合理的应用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摸索及探究,把审题方法和数学教学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发现问题的重点

当面对数学题目时,应先找到题目的重点条件,并把这些语句进行勾画,对已知条件进行具体分析,更快的找到解决方法。例如:“因汶川地震的发生,社会各界对其进行爱心捐赠,而这些物资几天时间就超过了一千五百万,这一千五百万如何用科学技术法来表示?”这时学生只要找到重点“一千五百万”以及“科学技术法”,就可以快速的解决这道题目,从而减少解题时间。如“已知c、d为2y2-y=1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求(c-d)(c+d-1)+2cd值为?”在这个数学题目中,重点内容为“实数根”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所以,针对题目应先找出c和d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把关系式代入公式中,并求出所得值,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数学问题只有确定了重点条件,才能快速的得出最后的结果。

(二)把问题顺序进行整理

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会很多,学生可能认为太过复杂,根本分不清哪些是主次,同时不了解哪些条件是有效可行的,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题目的次序进行整理,从而更好的解决。

(三)画图理解问题内容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其中几何课程较为难理解,可以说是“问题离不开图形,图形离不开问题”,由此看出,在学习几何时,不能只是简单的看着题目就进行解题,应根据条件画出相符的图形,从而更好的理解已知条件。而部分代数题需要与图形相结合才能充分的理解,例如“行程问题”或是二次函数之类的题目,通过草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分析题目的内容,这是数学教师经常会采用的方法之一。

(四)列表形式解题

大部分数学题目都具有很多数据及条件组成,由于题目给予的条件太过复杂,学生很难正确的掌握题目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从而对问题的解答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列表方法来对问题进行梳理,并掌握各数量与条件之间存在的关系,充分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义,更快的解决问题。例如:“某工厂主要生产A、B两个产品,在生产A产品时,需要材料Cu 5克,花费时间5秒;而生产B产品时,需要材料Cu 9克,花费时间3秒。如果在生产A、B两个产品时一共花费一小时,需要Cu 5.4千克,那么A、B各生产了多少产品?”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列表,假设生产A产品y个,B产品x个,则具体情况如下表:

根据这个图表就看出题目内容,从而轻松的解决这一例题。

(一)发现隐藏的条件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列举的例题不光只有表面条件,还有一些隐含条件,然而这些隐含条件在题目中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也可以说是需要推导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题目中有明确表现出某些特定的必要条件,而有些不必要的条件在题目概念中或是存在于某个图形中含而不露,而这些条件往往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在对题目进行审题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已知条件的能力,从而快速的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准确且快速的对问题进行解答。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其中边长为4和5,则另一边为多少?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在这题中,应该迅速发现隐藏的条件为“等腰三角形”,而根据这个隐藏条件可以得出“三角形两边相加大于第三边,而两边相减小于第三边”。因此,根据这个三角形性质,可以得出这一题目的正确答案,如果学生只考虑已知条件是很难解出答案。

结束语:

总结得出,审题主要是把数学题目进行解答,并对内容及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审题的主要前提是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只有认真的审题才能有效进行解答。因此,教师应深知审题的重要性,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把自身的审题方法进行传授,致使学生养成审题习惯,把审题方法和实际生活进行更好的结合,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能者。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审题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