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2016-07-05程巧玲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程巧玲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育数学精英,而是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收获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收获情感,发展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开发教材,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数学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职责,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停留在原始的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树立起创造性的发展观,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教学探索。

一、开发教材,赋予教材以活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材是用于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媒介或知识载体,但不是教学的唯一,虽然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性要求,但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教材不可避免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把握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在充分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能从实际生活和学生内在的需要出发,灵活组织和处理教材,变书本上的死知识为课堂上的活知识,以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如教学“简单的统计表”,把例题改成学生都很熟悉的话题,上课时,可以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各国获得金牌数的统计表进行教学,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取得了5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令举国振奋。抓住这一事例,把它自然地动用到教学中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发挥了教材的育人功能。学生由这一事例还想到了自己将来也要成为一名奥运健儿,为祖国争光,思维得到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设计了对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作为铺垫,然后出示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由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然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地:如果让我们测量长方形黑板的面积,测量正在讲课的这个长方形舞台的面积,测量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的方法,可以吗?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要测量的事物的面积都这么大,也用面积单位来一块一块地进行测量,行吗?全班同学立即展开激烈的争论,得出了“用这种办法不行”的结论。怎样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呢?要测量操场的面积,该怎么办呢?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对于教材和教师传授的知识,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入乎其内”,而忽视“出乎其外”的学习指导,久而久之,学生成了书本的奴隶,大大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因此,要教育学生认真地对待书本知识,不唯书,不唯师,通过实践活活动,来证明书本上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根据每个人个性特点,书上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如在教学“化简比”时,例题是把“5/6∶2/3”化成最简整数比,书上讲到的方法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化简,即:5/6∶2/3=(5/6×6∶2/3×6)=5/4,而实际在化简过程中,部分学生不习惯这种方法,认为5/6∶2/3=5/6÷2/3=5/4也是可以的,但迫于书本上没有这样的方法,所以不敢提出来。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指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化简比,但用第二种方法来化简,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鼓励学生认识到:书上的方法不一定的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完全可以超过书本。再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10小时,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许多学生列式为240÷4×10,思维上的从众使部分学生不敢有别的想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敢于创新思考,教师可以引导:4小时行了240千米,那么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呢?8小时又行了多少千米呢?于是学生出现了新的计算方法:1、(10÷4)×120,因为10除以4表示10里面有2.5个4小时,而1个4小时行了240米,2.5个4小时(10小时)就行了1000千米。2、(10÷2)×(240÷2) 课后我问那位同学是什么时候想到用倍比法来解此题的,那位学生自豪地说:“我一开始就想到了,只是另外同学都认为只有一种方法,而且第二种方法的算理我不能很好地叙述,所以一开始我不敢……”可见,思维上的从众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敢干向别人挑战的精神非常必要。

三、开展多种方式的思维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生所面对的数学问题千姿百态,必须开展多种方式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形成适应多变的实际,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如设计“开放”式的习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问题,有利于促进思维灵活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如在教学比多(或比少的)的应用题时,指导学生操作摆小棒,出示: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根,两行各有几根?再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先让一位学生说出本班学生的男女人数,(如:男26人 女24人)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另外,还可以把一些“生活化”的习题带进课堂,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答,培养他们考虑问题应该全面的学习品质,同时以解答过程中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完“数的整除”有關知识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教室里装了十盏灯,并按顺序编为1至10号,一天晚上,灯都熄着,王丽第一个走进教室,她把编号凡是1的倍数的灯多打开。第二个走进教室的是张浩,他觉得亮这么多灯没必要,就把编号凡是2的倍数的关闭。第3个走进教室是李凡,他认为教室还是太亮了会浪费电的,于和,他把编号凡是3的倍数的灯的开关都摁了一下,开的关闭了,关闭的打开了。问:教室里哪几号灯还亮着?结果学生的解答方法很多,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