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本主义视角浅析乡镇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管理工作

2016-07-05李仕楼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留守儿童

李仕楼

【摘要】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在城市务工,导致缺乏了家庭的关爱,在性格、行为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可能存在些许差异。因此笔者在本篇文章当中,针对乡镇留守儿童管理当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人本主义 留守儿童 管理教育

一、留守儿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家庭教育

为了给子女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家乡进城务工。但是因为他们每月的收入并不高,同时在城市里居无定所,很难支撑孩子在城市上学的开销,因此会将子女留在农村。虽然现在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孩子与父母之间可以通过手机每天沟通,但是这些沟通方式显然不能替代孩子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同时有时候因为工作繁忙,家长可能很长时间才可以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这就导致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同时也缺失了家庭教育。

(二)学校教育管理条件差

城乡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是众所周知的,有的农村地区学校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办学的条件也很差。学校缺乏办学必备的基础设施,导致很多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同时也无法为远处的学生提供住宿的条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学校并没有开展专门的心理课程,更不用说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学生长时间接受不到心理辅导和教育,学校也无法时刻了解学生心理的变化,这些都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时也为班主任的管理造成困难。

二、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班主任在管理留守儿童的时候,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这方面也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通过增加心理咨询室,可以对学生定期展开心理疏导的工作,强化儿童心理抗压能力,使他们不至于在困难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同时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当中,也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学习、生活变化方面,关注他们思想上面的变化情况,在管理中注入更多的个人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能够找到在班级中的归属感。

(二)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合作,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将学生每天的表现做好记录,并且利用各种通讯方式及时向家长回报这些信息,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课堂当中的表现,以及思想状态方面发生的变化。在每年春节的时候,教师都应当尽量劝说家长能够回来和孩子团圆,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平时也鼓励孩子自己与家长多交流,诉说最近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学校和家长才可以形成一股合力。班主任在学生与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让家长认识到了关系孩子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孩子的教育当中。中国最古老的通信方式是鸿雁传书,而如今孩子与家长分居两地,这种寄信的通信方式仍然可以适用。班主任鼓励孩子用信件与家长保持交流,孩子可以在信件当中询问父母最近工作的情况,在工作当中有趣的事情,以及自己最近的表现,家里面的变化等,既可以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也可以和家长倾诉烦恼,通过寄信的方式拉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在征得双方同意且保护隐私的基础之上,可以对每季度的优秀信件在班级展示并且表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写信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责任感

在外面打工的父母会定期给孩子寄零花钱,因此可以说孩子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孩子认为读书好坏无所谓,对班级这个集体也缺少责任感,因此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生活负责的态度。有绝大多数的孩子厌倦学习,甚至出现逃学的情况,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通过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负责的态度,让他们明白自己只有现在认真读书,学习知识,今后才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其次,不仅要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态度,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对班级集体、家庭负责的态度。孩子成长在家庭、班级集体当中,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老师的关心,父母的疼爱,其他同学的帮助,但是有很多孩子只懂得对外索取,但从没有想过回报或者付出。这些学生通常表现为对集体活动不积极,懒惰自私。老师一方面需要通过思想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与家长的聯系,让家长为孩子提供付出的机会,同时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关系他人,将集体的荣誉放在心头。

(四)让学生阳光生活

班主任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在管理留守儿童的时候补课出现歧视的现象。对于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监护这个特点,老师应当从情感上加强对他们的关系,以弥补他们家庭温暖方面的缺失。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日常生活管理当中,都应当将关爱渗透在每个细节之中,用自己的情感与感化他们。很多留守儿童是祖父母在抚养,他们之间缺少沟通,导致孩子出现了性格孤僻、敏感的情况,老师要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等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健全他们的人格。总而言之,老师从行为和语言两方面感化学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阳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家长都进城务工,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导致在性格、行为等方面可能存在些问题。学校在对这部分弱势群体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为他们创造出健康的成长平台,开展科学的管理方式,增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之间有更多的情感沟通。同时通过思想疏导、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这个大家庭温暖,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06).

[2]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05).

[3]李涛.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归因[J].学前教育研究,2006,(2):42.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留守儿童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