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科学教育整合研究

2016-07-05宋秀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影子事物

宋秀

【摘要】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游戏课程、情感课程、领域课程、综合主题课程、活动整合课程、五彩缤纷广泛而深刻体现现代大课程论的新课程观。面对众说纷纭的理论,从事实践工作的一线教师的实践和定位,成为课程的主宰者,幼教事业的关键人。究竟怎样对幼儿认知发展目标进行重构和再定位?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整合

一、以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学习理论作为认知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

“幼儿科学教育整合”,课程总目标中的认知目标:通过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幼儿在认识浅显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自由地表现所认知的科学知识,加深其对科学知识的认识;逐步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运用教师提供的艺术材料、工具,创造出丰富有儿童特点的、有浅显科学含义的、有创意的、审美的、优秀的作品,起智力因素得到提高,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得到培。目标内容包括浅显的科学知识,例如声、光、电、磁、四季、生命周期、天文、地理等等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如果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反而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影响教育效果。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儿童所具有的学习、发现、探究、创造都会得到释放和实现。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能够发现他们是如何好奇地窥探这个世界,也能意识到孩子们如何敏锐地观注细微的事物,包括那些非物质性的,不能一目了然的,没有特定形状的,不受定力约束的。

影子就是细微事物之一。影子如何形成的,幼儿在没有任何概念。对影子的认知只有成人的言语获得。师:“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我妈妈说有太阳时就有影子”。对特定具体事物的感知,往往是以听和模仿成人言语的发音中获得。这时候的言语对幼儿来说,可以成为具体事物的代替物,它能引起幼儿产生与具体事物的感知所具有的同样的反应。由于语言能代替具体事物,对事物能起到抽象概括的作用,因此,在课题总目标要求下,我们选择子课题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绘本,以罗杰斯“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理论为指导,认知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光影”这以科学知识的概念学习中为例,要注意多使用语言来促进学习,化抽象为形象,并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帮助幼儿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和记住概念。例如小班课题内容我们选择《我的影子》这个绘本。定位认知目标:通过绘本阅读活动,知道影子会变化,了解影子会跟随人做一样的动作。愿意讲述观察影子的感受和表达游戏的心情。在向幼儿传授“光与影”这样比较抽象的自然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使用电教手段(边听边看幻灯、投影、录像等)来帮助其理解。活动“我的影子在哪里”“我的影子会…”“我的影子不见了”孩子在观察、体验、讲述分享中促进其抽象化概念的形成和认知的发展。

二、用符合认知发展的科学规律,在贯彻实施认知目标中再定位

教师在贯彻实施活动的规程中,利用多种感官,发展幼儿多角度认知事物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是幼儿认知目标有效学习的科学规律,教师必须认识遵循并加以运用。以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来发展概念。在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仍保持着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成分,其学习经验大部分还需感官的刺激而得来。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应积极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与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使幼儿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概念,如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触觉等感知观察认知事物。在科学实验室里,提供各种能磁化和不能磁化的材料,让幼儿掌握“磁能吸铁”的概念;提供各种能沉浮的物品,让幼儿掌握“物体沉与浮”的概念;提供一些涉及力学、化学、光学内容的探索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相关概念。在种植园与饲养角里,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学习相关的概念,发展认知。例如中班绘本《铁马》就是这样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关于“物体沉浮”的概念的认知。科学家造出了一个“全能”的交通工具――鐵马。铁马不但根真马一样能站、能跑、还能飞行、降落,这让科学家很是得意,但最后……铁马掉到水里了?铁马怎样了?在假设、验证和操作比较和总结后,孩子们得出自己结论。在泥工、积木拼插、绘画设计中表现出自己心中的“竹马、木马、泥马、未来的马”。我们知道,要帮助幼儿进行概念的学习,就一定要向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和操作的机会,通过耳听来了解乐音、噪音、高音、低音、大声、小声等概念;通过目视来感知大小、远近、长短、高低、厚薄、颜色、形状等概念;通过手触来体验平滑、粗糙、干的、湿的、冷的、热的、软的等概念;通过鼻嗅来区分什么是香、什么是臭;通过嘴尝来品尝什么是甜、什么是咸、什么是酸等。

总而言之,只要有了以上丰富的感官经验,幼儿概念的学习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以概念来发展幼儿的认知,看来也就非常可行。

三、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主张,对幼儿认知学习的过程再定位

教育的实践实现儿童的发展,实践的内容和过程完全根据幼儿的认知,它从幼儿的认知水平而来,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展开,从幼儿产生新的认知而结束。建构主义对学习的主张认为知识是生成的,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的。例如,对幼儿来说,水是透明的;对小学生来说,水是无色无味的;对中学生来说,水是两个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结合。主体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不同的实践活动,所以知识有不同的生成构建方式。支架式教学式,为幼儿搭建发展的平台,高效率的教师善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黄海涛著《探寻教育原点-幼儿科学与艺术教育整合导论》黄河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陈帼眉 姜勇著 《幼儿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影子事物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奇妙事物用心看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谁不在谁不在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