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中的“中年”危机

2016-07-05石海芹付少玮

工会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刘波王涛大龄

□本刊记者 石海芹 付少玮



讲述·故事

职场中的“中年”危机

□本刊记者 石海芹 付少玮

“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如今,对很多求职者来说,35岁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年龄。而对于大龄在职员工,一旦遭遇行业或者公司变动,就很容易沦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人到中年,职场危机要如何化解?

常说“三十而立”,35岁正当年,然而在如今的职场上,35岁却成了求职者们的一道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大招聘会中,不少企业时常列出“35周岁以下”的年龄要求。

“35岁”的职场人在意的不是年龄,是可塑性

“现在想要跳槽不容易,问了很多单位,都说工作经验没问题,就是年纪上好像有些尴尬了。”70后的王松,大学一毕业就在一国企从事建筑监理工作,一心求稳定的他在岗位上一做就是十多年。然而,由于去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公司缩减了业务线,也下调了工资待遇。有些不甘心的王松萌生了去外面碰碰运气的想法。

“我去应聘主管级别的岗位,可老板宁可提拔自己下属。有人建议我从基础岗位开始做,毕竟这个行当有经验的人还是很吃香的,但很多岗位都要35周岁以下的,而我已经40岁了,明显不符合要求。”对于年龄门槛,王松有些想不通,“实话实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做事情责任心强,处事又稳健、有社会资源、有工作经验,单位把我们招进去不会吃亏的。说到底,就算不延迟退休,我还能再做20年呢!”王松争取跟HR聊了一下,但“他们表现得也很为难的样子。”王松无奈地说。原本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没想到现实十分骨感。

对于“35岁现象”,王松的遭遇并非个例,42岁的李宁也曾遭遇过。李宁认为,这完全是老观念在作祟,完全不合理。“如果真是人才,超龄了又怎么样。非要拿年龄说事儿,这绝对是年龄歧视。难不成35岁以上的都干不动了?”

记者在各大招聘网站中也发现,虽然有明文规定,招聘启事中不得含有性别、年龄等带有歧视性的字眼,但不少企业的求职条件中仍赫然出现了诸如“35岁以下”等字眼,有些招聘职位,甚至自动不接受超过35岁的求职者的简历投递。

记者随机在身边的朋友中做了小范围调查,发现只要是上了些年纪的,在应聘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对于企业的做法,他们虽然心有怨言,但也只能选择接受,毕竟招聘条件是用人单位决定的,不接受也没辙。

“一个人到了35岁,容易发生身份和角色的转换。”做了十余年HR工作的李女士说道,这个时候的求职者大多成家了,压力增加了,而且35岁的人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求职优势更多的是靠经验,有了思维定势。而这样的人到了一家新公司,公司再要他转变自己的想法很困难。

35岁左右的人大多比较成熟,有自己的社会评价体系和标准,可塑性相对比较弱,公司对他们也不好管理。“尤其是他们对工资待遇、福利待遇要求比较高,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发牢骚、提意见。如果一个员工成天在领导面前发牢骚、提意见,那上司们的心里肯定不好受。这样的心态也造成了公司不愿意录用35岁以上人员的原因。”同为HR的赵先生则指出,一般有年龄限制的职位技术要求普遍不高,这时候年轻就是一种优势。“从生理结构上来说,35岁是一条分割线,人的体能开始走下坡路。对于企业来说,部分招聘岗位需要常年加班,放弃休息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工作需要他们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从这个方面来看,年轻人似乎更加胜任。”

中年人的职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大龄求职难,大龄在职也不易。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多数中年职场人属于“高龄高薪”群体,在面临经济危机周期时,往往会成为公司裁员的第二或第三波。38岁的王涛不幸被命中。

“王涛,去吃饭啊!”同事徐丽娟热情的打着招呼,王涛却轻点了一下头就迅速躲开了徐丽娟的目光,然后疾步走过她的身边。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平日里和善的领导今天变得举止异常,但是王涛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昨天的中层领导会议上,领导明确指出,今天必须找被裁员的推广部和内容部的员工谈话,而这个任务已经被指定到了他的身上,与此同时,作为这两个部门的联合领导,他也要考虑自己的去留。

裁员风波终于还是波及到了自己。尽管38岁的王涛不想面对,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残酷的摆在了自己面前。2016年伊始,新一轮“裁员潮”向中国袭来。许多知名企业纷纷宣布了裁员计划。在这场大潮中,王涛所在的集团也没有幸免于难。

上午9点半,在抽完第3根烟之后,王涛猛地掐灭烟头,开始去内容部叫第一位同事到自己办公室。

“最近怎么样?工作感觉如何?”不善言辞的王涛知道自己这样的开场白糟糕透了,但是他却无法单刀直入告诉对方实情。他也知道正是因为自己一向柔软的性格,领导才把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安排给了他。

公司最近业务不景气,集团要求停止某些业务并裁去冗员,这是王涛告诉下属裁员的原因。但是他自己很清楚,其实不景气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重要的是高层们争斗太厉害。集团新派来的总经理刚来一个星期,就在高层会议上把之前的两位经理批了个狗血喷头,3天之后,这两位曾被集团高薪请来的清华北大才子就联合递交了辞职申请,并带走了几位核心成员。就连自己的下属推广部部长也嗅到了危机,所以早早递交了辞职申请,为他的创业去做准备了。现在剩下一堆烂摊子,总经理交给了王涛来处理,理由是“他跟现在的同事更熟悉,更好沟通。”

内容部22个人,推广部13个人,只有极少数人在发现公司最近业务进展缓慢之后就提前选择了离开,更多的人选择了等待,而这等待的人中还包括平日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内容部两位部长。所有这些人都是王涛要谈话的对象。

他计划每个人15分钟,这样一上午他至少可以跟10个人谈话。今天一天就能完成内容部的沟通了。但是第一个人,从进门到送出办公室,他发现自己花了30分钟,其中一半的时间他在苦口婆心安抚对方情绪。截至中午12点,他才谈了5个人,而谈完话的人会立即跟周围同事交流,办公室的气氛紧张又诡异。而自己的去留如何,他还没有好好考虑。

王涛老家在四川,本是都江堰的一位历史老师,30岁那年,他在北京培训时与在京的好友聊天,彼时正赶上互联网创业大潮,朋友怂恿他一起过来做,架不住吸引力的他选择自己先来京,好的话再让孩子和妻子都过来。最初王涛在一家军事网站担任网站主编,由于他熟稔历史,所以做起网站倒是得心应手,很快他有了些许积蓄,恰好赶上现在的集团成立分公司需要人手,有人介绍他也就来了这里,两年前妻子和孩子也都来到了北京。

现在他所做的分公司主做视频业务,他担任营销经理一职,分管品推部和内容制作部。1年以前,是他和现在的同事一起熬夜加班做出了现在的网站,如今刚有了些许起色,集团新来的总经理却要大刀阔斧改革,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裁员。

以前是体制内的中学老师,同事之间没有直接的竞争,除了评职称的时候偶有摩擦,但是自己老好人的形象也从未让自己有任何压力;再之后的军事网站也是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事,偶有争端大家也不会放在心上。如今在这家规模庞大的民企,集团业务遍布全国,王涛本以为自己在北京的路越走越宽了,可是这一次的裁员风波,却让他看到了圈子的重要性。

下午两点,王涛叫了内容部的部长刘波来谈话。很多时候,王涛觉得自己跟刘波有点相似,因为二人年纪相仿,虽然刘波迄今还未婚,但是相似的年纪和性格让他们之间的沟通要更顺畅一些。只是这一次,不再像是往常一样只是沟通工作,而是作为领导告诉她,她很有可能被裁员,同时作为朋友,他们还要相互为对方出谋划策考虑是留还是走。

对话在尴尬的气氛中展开,王涛知道刘波对这份工作极为重视,年届不惑却依旧单身的刘波属于工作狂类型,虽然直到现在她也不过才是个部长,但是能在这样的大型民企业担任部长,前途还是可观的,据说每年集团都会下放几个北京户口给各公司员工,福利待遇也还不错。况且,部长只是员工私底下的称呼,外出她的头衔可是内容部总监。

作为单身大龄女青年的代表,刘波自然知道工作对自己的重要性。这份工作几乎是除了家人以外她所有的寄托,偶尔她也会跟新来的员工聊天,当那些刚毕业的小孩子在工作之余报各种补习班充电学习时,她总是会充满好奇的去打听,有什么课程是自己可以学习的。来此之前她在某集团担任杂志内刊主编,现在的工作也是朋友介绍,在她这个年纪再要出去投简历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多年来她只是跟文字打交道,其它领域并无过多涉猎,每每看到那些20出头的年轻孩子努力往前冲,刘波就总有一种想让时光倒退的念头。

古人云四十不惑。刘波却始终没想明白,到底不惑的是什么。自己也有年纪相当的好姐妹在外企工作,工作压力比自己大许多不说,到40岁也成了一个尬尴的年纪。外企的高管一般都是外籍人士,由集团从国外直接派驻,且以男性为主;普通职员,又大多是80、90后,相比自己,这些以时尚、潮流的年轻人显然更受欢迎。女人一旦到了40岁左右的年纪,就像是碰到了“职业天花板”,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年纪。“在外企,年纪大的女人要是做不到高管,就只能嫁个好老公,回家做全职太太,或是自己辞职创业。”好姐妹常常这样告诉她。“其实我自己都很难想象几年以后是什么样,到时即便我还在这里,但是看到领导和同事都是年纪比我小的人,我也不好意思继续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刘波这样告诉坐在对面的王涛,一半是安慰他,一半也是安慰自己。刘波没说出口的是有一次她在卫生间无意中听到新来的实习生聊天,直接用了“老女人”三个字来替代对她的称呼。

其实集团对于他们这样的中层领导还是有特别优待的,相比只能拿着赔偿金离开的普通员工,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去别的分公司工作,只不过无法获得同等职位,而且还需要跟新入职员工一样经历3个月的试用期。集团给了她一个月的时间考虑,未来要何去何从,刘波还在考虑中。

“车到山前必有路,没什么。”刘波笑着安慰王涛,似乎自己比他还要坦荡,但是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母亲已经年届7700,从遥远的江苏过来跟她一起过,就是为了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刘波打算先不告诉母亲工作变动的事情。“等到新工作安定了再说吧。”

大龄怎么破?因时因势,找好定位

“大龄”职场人,工作经验丰富、人脉资源宽广,但是职场危机却是切切实实地存在着。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职场人感到工作不开心的时候,马上去找另一份工作?与其盲目地去选择,不如停下脚步理理思绪。先静下心,让自己的职业定位更加清晰,这样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指导自己“择业”。

“已经定了,但是还没有拿到offer。”这不,王一萍在电话里兴奋的告诉刘波这个消息。

王一萍是刘波的好朋友,年纪比刘波稍长,丈夫是私企老总,女儿正在读高中,自己在一家商标公司担任销售总监。公司不大,但是干了有1122年了,手边的助理来来回回换了好多个,只有她还在这个职位上一直没变。

“也不是没想过换工作,尤其是刚来的时候,跟老板的关系怎么都觉得别扭。”这是王一萍最初的麻烦。老板跟自己差不多的年纪,王一萍虽然不属于强势的女人,但是凡事总有自己的看法,这多多少少让自己和老板的关系有点紧张。为此她多次想过要离开,但是最后,带着几分要证明自己的不甘心,她选择了留下来,先做好手边的事。

出现改变是在某一年她陪老板去国外出差,两人同时看中了一款包,她忍痛割爱给了老板,老板心情大好,立即送了她另一款新包,两个女人的微妙关系就在一个包上解决了。

自此之后,王一萍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因为自己在这个行业干了很多年,很多客户都比较熟悉,尤其许多国外的客户会因为别人介绍而专门冲着王一萍才来这家公司,作为公司的得力干将,她一直深受老板器重,每年年底,老板给她的红包总是要比别人的厚一些。为此,刘波一直很羡慕王一萍的状态,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一切都很圆满。

但是王一萍最近也有点苦恼,去年因为闲来无事,她报名参加了律师考试并且顺利通过,这对于她如今所从事的工作极为有用。为此,时间不久,就有同行想要挖她过去,工作虽然可能更累,但是薪水相应也会更高。考虑到在现在的工作已经极为熟悉,而且女儿又快要参加高考,王一萍还不知道如何抉择。

为此,她也一直在咨询身边人的意见。好友刘波的遭遇给了她一个特别的提醒,自己才40出头,离退休还早,与其等到用处不大时被单位辞退,倒不如自己潇洒的离开,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挑战。所以,在见过刘波的次日,她就去了新单位谈论相关入职事宜。

仅仅2天之后,她就已经在电话里向刘波报告好消息了。现在,王一萍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不伤害现在老板感情的当下,能够稳妥的离开。

刘波突然意识到,“大龄”职场人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跟上时代,就等于把自己推向了落伍的盲流。越是有危机感、压力感,就越是应该主动学习。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得自己的知识面和职业技能“保鲜”。同时,应该主动与年轻的职场人沟通磨合,使自己很好地地融入年轻人的精神团队,同时也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陷。

现代职场中,遵循着这一规矩:企业主在一定时期总会提供一个舞台,但只会有一个人胜出,其他备选就会选择离开。留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合适的。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取,跳槽求职这道年龄的“坎儿”是完全可以平安顺利跨过去,保持职场基业常青的。刘波多日以来阴霾的心一下豁然开朗起来。

“我觉得无所谓竞争力的丧失吧,只要你一直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就还是有合适的职位在等着你。”提到未来,刘波依旧充满憧憬与期待。关键是要挺过那段最难熬的阶段,而职业目标及定位不清,才是最大的风险。刘波握紧拳头,一字一顿地说,“我要好好地,重新定位和规划。”

相关链接35岁,欧洲职场人的黄金年龄

与国内部分人所谓的“35岁危机”不同,在国外,职场人的黄金年龄是35--45岁,按照这一标准来看,35岁人群的职场重塑之路才刚刚展开。那些福利制度较好的欧洲国家,如果在经济衰退、劳动力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的时候,职场年龄歧视反而是针对年轻人的。因为劳动保障比较健全,往往会把工龄短的员工先裁掉,所以年轻人的失业率一般都会远远高于中老年失业率。因此,35岁人群只要突破自己的瓶颈期,依然可以在职场上发光发热,通过努力成为职场的领跑者。

猜你喜欢

刘波王涛大龄
王涛油画作品
王涛 李佳星作品
大龄女也该有春天
晚霞
ONE-DIMENSIONAL VISCOUS RADIATIVE GAS WITH TEMPERATURE DEPENDENT VISCOSITY∗
大龄儿童的春节萌囧CUT
王涛作品
大龄海蟾蜍
刘波:大海与我作伴
千万别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