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谢芜村:怡然自得的绘画与俳句人生

2016-07-04王帅

世界文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俳句京都芭蕉

王帅

18世纪的京都在日本艺术史上大家辈出,诸如伊藤若中、曾我萧白、圆山应举……这一时期,艺术家们百家争鸣,被誉为“京都文艺复兴”。其中,江户时代的与谢芜村,在用短短十七个音节咏叹百感人情的俳句世界中,与松尾芭蕉并称泰斗。不过,芜村的本职并非创作俳句,而是绘画,在他留传于后世的绘画作品中,有多达三十件被指定为国宝级文化遗产,可谓当之无愧的大师级画家。芜村的最高杰作《夜色楼台图》,描绘了都市夜幕初降之景,洋溢着诗情画意,但这幅名作诞生的背后,却蕴藏了其爱女的不幸经历。芜村在俳句和绘画这两个世界里登峰造极,但他的生活却不尽如人意……芜村一生怡然自得,无欲无求,让我们一同探访这位史上顶级艺术家!

与谢芜村生于享保元年(1716年)的摄津国(今大阪)东成郡毛马村,他幼年失去双亲,20岁时离开家乡,从此,一生未归。芜村漂泊至江户,拜师学俳句,寄寓于松尾芭蕉传人早野巴人的夜半亭。巴人告诫年轻的芜村,俳谐应是自由的,这也为芜村日后的创作定下了基调。芜村27岁时,他一生中唯一的师父辞世。孑然一身的芜村踏上了流浪的旅程。随后十年,行踪不明,其曾在以北关东为中心的东日本一带探访各地的俳谐好友。之后,芜村开始向西流浪。

只身一人游历了全国的芜村,39岁时出现在京都北部丹后地区,这里是他母亲的故乡。或许是为了追寻母亲的身影,芜村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时光,结束了常年流浪的生活。芜村就是在这里立志成为画师,据说在当时,只要有人求画,无论酬金多少,芜村都一律答允,无人求画时,他也会不断练习。就这样,画家芜村在丹后诞生了。

现存于江西寺的《西竹图》屏风,就是芜村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画中描绘了翠竹被风拂动的样子,芜村尝试捕捉无形的风,使用更具感染力的画法表现其动态。芜村在丹后并未留下太多俳句作品,只在流淌于母亲故乡的河边留下名句:“欢心趟夏河,执履挥自在。”芜村直抒胸臆,大咏“欢心”,想必是忆起幼时被母亲牵着手渡河时的感受。

1757年,芜村在京都定居、成家,恢复俳谐创作,在绘画和俳句的造诣上更是精益求精。1766年,芜村与其他俳句作者成立“三果社”,提倡俳句的新风格。1767年,继承夜半亭俳号,自号夜半亭二世,发展成为一代宗匠。虽然芜村自学成才,向来默默钻研绘画技巧,但他也曾有过一次和高手较量的经历。

池大雅和芜村都是京都的著名画家,并称为日本文人画双璧。大雅比芜村小7岁,是位从十几岁起就被寄予厚望的少年天才。芜村在56岁时受地方豪商委托和大雅共同绘制画作《十便十宜图》,由他们二人为中国诗词配上画作。大雅以山庄生活的“便利”为主题,而芜村则以山庄周边的景观和四季的“宜人”为主题。大雅的“十便图”部分水平甚高,当时的日本画家难出其右,是同类画作中的最高水平之作。芜村看了大雅完工的作品后十分震惊,他虽然特立独行,但也自尊心强盛。在那之后,他用数年时间磨练画技,终于达到了大雅的水平。

芜村住在京都下京的平民生活区,小路深处的一间小小房舍,就是他发挥想象力写下俳句的地方,也是芜村的终老之所。芜村提倡“离俗论”,反对耽于私情、沾染庸俗风气的俳谐,致力于“回到芭蕉去”。他缺少松尾芭蕉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而是脱离于现实,沉溺于古典,但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现代俳句更注重写实,在当时,除了芜村以外也鲜有人使用这种创作方法。芜村在自己狭小的书斋之中,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浩瀚的文字中创作出精短的俳句。在这里,芜村创作出了珍贵名句“春海踏浪舞,闲潮倚银滩”,春天的海浪,一整日都在缓缓地拍打着沙滩,那快活且悠然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芜村的创作。

俳谐宗师最重要的工作是举行俳句会,指导自己的弟子。弟子们聚集到芜村家中,参加师父举办的“夜半亭俳句会”。芜村喜欢融洽的气氛,那时候,多数俳句宗师十分威严,尽量增加弟子数量,扩大影响力,谋求稳固的地位和财力。芜村则正好相反,甚是喜欢在自家寒舍与弟子其乐融融地品评句作,有时,还会让弟子来品评自己的俳句,这也是夜半亭和其他俳句会最大的不同。编纂门生的俳句集也是宗师的工作,将俳句会中所鉴赏的俳句编录成书,使门派之名流传世间。

但芜村并没有打算通过俳句来维持生计,因为他的本职是画师。在当时记录京都著名人士的簿册中,画家共二十人,时年60岁的芜村排名第四,是人气颇高的画家。据传,芜村自学绘画的过程中参考了中国画的摹本。但是,芜村的生活并不富裕,只能不断作画维生。只要付钱,什么都画,和现代的著名画家不同,芜村不过是靠手工费度日的一介民间画师罢了。在催付画费的书信中,芜村吐露了心中的苦闷——“家中困窘,欲言无语,不禁感叹,世间疾苦”。相传,贫困的芜村还曾买过“富签”,也就是今天的彩票。

弟子们知晓师父的难处之后,筹资成立了“屏风互助会”,芜村如愿以偿地用上了价格高昂的画具,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画作。《野马图》屏风便是互助会资助下的代表作,他在富有光泽的画绢上,毫不吝啬地使用显色性最好的颜料,这部作品模仿了当时最前卫的中国画风,以写实手法描绘马群,在宽近七米的大幅画面中,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马儿游乐于原野的姿态。芜村在俳谐弟子们不时的支援下继续作画,绘画与俳谐双管齐下。

芜村的作品至今仍留存在京都一隅,向人们展现着他的艺术世界。京都城市文化精髓的代表性 “花街”岛原,留存在其一角的雄伟建筑“角屋”,仿佛穿越回芜村艺术的时光机,一幅幅名作,花鸟、人物、山水……多种题材,生动地向后人描述了芜村当年活跃的身姿。

角屋是江户时代初期建成、唯一现存的扬屋式建筑遗址,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扬屋则是最为优雅的待客之室。“扇之间”——天花板上贴满了京都名士挥毫而作的扇面,“青贝之间”——墙壁和家具嵌满了闪烁神秘光辉的青贝……在这梦幻般的世界中,芜村之作更是不可或缺的:装饰“桧垣之间”隔门的《夕立山水图》即出自芜村之手,画中描绘了骤雨忽降,樵夫们赶路回家的场景,此画是芜村用擅长的中国风写意画法创作而成;《红白梅图》原本绘制于隔门,后来改制为屏风,金底浮白梅,展现出梦幻之美,实属杰作。

当时的岛原是文人济济、充满知性的社交场所,俳谐作品亦层出不穷,芜村之所以能在角屋中留下众多作品,不仅仅因为他是人气画师。芜村和角屋的主人是俳谐上的友人,屋主人也十分器重芜村,绘金漆彩画的奢华玩器大鲍鱼酒杯“浮巢”,便是主人请芜村命名的,名字喻指在琵琶湖中嬉戏的水鸟之巢,是角屋代代相传的名物,此事记录在芜村亲笔书写的笔记本上,珍藏至今。此外,芜村的挂画《武陵桃源图》也被留传了下来。桃源乡乃中国诗歌中描述的与世隔绝、生活安乐和美的理想之地,画中描绘了一名渔夫偶然来到一个洞穴,此刻即将踏入桃源之乡,岛原的音读与“桃源”相近,也是如桃源乡一般美妙的地方。芜村平日在窄小居所中,畅游在俳句与绘画之间,画中的渔夫或许正寄托了芜村来到“桃源乡”岛原时的幸福之情。

《夜色楼台图》是芜村的最佳杰作,被列为国宝。万籁俱寂的冬夜,背景的群山是京都东山。复杂的水墨变化,将笼罩着雪云的阴沉夜空表现得淋漓尽致。白色颜料巧妙地散落于纸面,体现出纷扬雪花的厚实质感;城中房屋则以淡淡的橙色点缀,展现出灯火隐约闪现的街景。这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绘画主题,此前也曾有人画过雪景或者夜景,然而“雪夜”则是前所未有的绘画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城镇全貌,也勾画了家家户户的朦胧灯火,仅通过对房屋的描绘,就让画面表现出居民的生活气息,是美术历史上相当创新的表现手法。灯火隐现的京都城镇,芜村却在画中让其经受冷雪,这究竟为何?

事实上,在这幅名作的诞生背后,隐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我们也可从芜村的名句“遍野一色菜花黄,东有圆月西斜阳”中初见端倪。在芜村所处的时代,从油菜花中榨取的菜籽油有着重要作用,让日本的风貌焕然一新。油菜花在战国时代从国外引进日本,随着其栽培的不断扩展,油菜花遍布全国。此前日本用芝麻等榨油,但榨取量十分小,由于菜籽油能够大量榨取,人们甚至能用它来点灯照明。菜籽油的普及促成了各种工具的发明,其中,轻巧且便于携带的行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行灯并不能像现代灯具一样照亮整个房间,灯火微弱朦胧,但正因如此才动人心弦。行灯的微光带人们跨越时空,来到怀念之地,回到怀念的时光,灯火中包含的意蕴,让人们不禁向往。小镇夜晚影影绰绰的灯火,勾起观赏者的乡愁,油菜花为这个新时代所带来的心灵寄托,被芜村通过此画展现得淋漓尽致。

芜村四旬过半才得一女,名叫久能,芜村对她极为宠爱。久能出嫁后仅仅半年,就因与婆家感情不和而生病,回到了芜村的身边。芜村在画中那仿佛要被大雪压垮的房屋之中,经历了爱女的离婚之伤,但只要点上灯火,一家人心心相连,也就能够捱过苦痛,这幅名画正是在芜村的这番心绪下诞生的。画中经受着夜雪吹袭的一间间屋舍,也透露出芜村的悲伤之情,房屋仿佛在与外面的冰雪严寒之夜对抗,赋予物体人类的情感,这种表现手法相当新颖。

即使在迟暮之年,芜村也未曾放下画笔。六旬过半的芜村一直在与衰老和疾病抗争。最终,芜村寿命将至,卧床不起,负责看护芜村的弟子几董记录下了他当时的样子,并写下《夜半翁终焉记》。芜村病势渐沉,他已死无所憾,静静地等待临终之际,唯有女儿一事放心不下,但他知道弟子们一定会替他照顾好女儿,便咽下了心中的不安。天明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784年1月17日)凌晨,他留下一首 《病中吟》—— “白梅花初绽,栩栩迎天明”。这是他人生最后的俳句,结合了天色渐明的晨曦与预示春天来临的白梅之美。芜村以此俳句为句点,为他自如驰骋想象、极尽俳句与绘画之美的一生,画上了完美的句符,享年68岁。

芜村死后,弟子们如他所愿,将他葬在了金福寺。金福寺位于京都东山,在此可将洛中风景一览无余,是与松尾芭蕉和与谢芜村都颇有渊源的“俳谐圣地”。位于金福寺内的芭蕉庵,是芜村在晚年花了四年时间重建的。芜村由衷地敬仰着俳谐上的大前辈——松尾芭蕉,当时,他十分痛心这座和芭蕉有着渊源的庵舍遭到荒废,便号召弟子和友人们筹集资金,为再建倾尽全力。芜村所作的俳句“长逝守碑旁,愿做苦芒草”,也表示了希望死后能在芭蕉身旁长眠之情。

大约180年后,即昭和四十三年(1968年),在本间美术馆内所藏的屏风上,发现了拼贴有芜村亲笔所写的俳句集原稿,芜村晚年亲自挑选的808首俳句都被贴在上面。屏风是弟子们在芜村死后制作的,给芜村的女儿久能充当再嫁的嫁妆,师父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心愿由弟子实现了。

2005年以来,每年年末,在芜村的忌日,芜村生前钟爱之地且留下大量作品的京都岛原角屋都会举办俳句大会,全国各地的俳人们聚集到这里,超越流派之别,交流俳句。芜村的《春夜宴桃李园图》挂轴是会场的必备饰品,此画描绘了中国诗人们在春夜与友人设宴同欢,一齐吟诗作赋,自由、愉悦地进行创作。芜村对怡然自得的不懈追求,也被后人真诚地传承下来。

猜你喜欢

俳句京都芭蕉
京都湾处
趣说俳句
雨打芭蕉
京都好咖啡
新派俳句的倾向
等闲托谁题芭蕉
京都访古记
关于松尾芭蕉俳句汉译的研究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芭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