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素质理论探究增强基层国库风险防控能力

2016-07-04曾琴

新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能力素质风险防控

曾琴

摘 要:员工能力素质不仅关系到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提升,更关系到国库部门整体风险防范。提升队伍素质是内控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结合恩施辖内支库工作实际,基于业务职能和风险防范的需要,运用专题谈论、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国库人员通用素质模型,为国库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力素质 国库队伍建设 风险防控

一、能力素质理论基础

素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著名的《测量素质而非智力》一文,“素质”概念正式提出。1993年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在著作《工作中的素质:绩效优异者的素质模型》中从特征的角度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这是目前公认的素质理论模型。其后美国薪酬管理学会对素质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定义,即个体为达到成功的绩效水平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这些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可分级的。

2002年以前,我国几乎没有专门介绍素质模型的文章,2003年开始,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仲理峰(2005)等人定义素质是能把职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彭剑锋、荆小娟(2003)认为素质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体特征的集合,它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也是驱动并区分绩效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的总和。

二、国库队伍能力素质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预算收入征管范围的拓展和国库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层国库资金收支总量和业务量逐年增长。国库业务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的趋势,这从客观上对基层国库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诚然是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完整、合理使用的最有力保障,但人更是内控制度发挥效能的关键。实践证明基层国库人员的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是所有各类国库风险的根源所在。国库管理的实质是“人本”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是筑牢国库资金安全屏障、实现国库管理安全高效的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持。根据国库在岗人员现状进行素质研究,对激励人的因素、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做好国库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库队伍现状分析

1.国库部门弱化、人員紧张

恩施辖内各县(市)支行设有会计国库(发行)股经理县支库业务,符合“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规定,但股室同时需承担会计财务、国库、支付结算与反洗钱、货币金银等多方面的工作,国库人员与其他业务岗位相互兼职,专业服务功能弱化。2015年恩施辖内县级国库从业人员38人,其中专职仅11人,不到从业人员的1/3。县(市)平均不足2人,实行柜员制的鹤峰支库更是无一专职国库人员。随着基层国库业务量增长和职能深化,国库专职人员不足势必对会计核算质量和风险防范产生影响。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县(市)支库队伍人员结构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文化水平低得多,高的少;从事操作性、单一型业务的多,复合型、有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少。据调查,恩施辖内这38名国库从业人员中,35岁以下仅6名,46岁至55岁10人,剩余22名在36岁-45岁之间,多在40岁以上,中年橄榄形结构明显。从业人员整日忙于核算业务,创新调研成果少,综合素质难以跟上业务形势发展的步伐,人员结构失调和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国库职能的发挥。

3.激励机制缺失

国库人员长期从事重复性核算工作,且每一笔业务必须谨慎对待,长期下来容易厌倦。随着国库系统不断升级,工作要求严、风险大,日常工作难免不出差错。基层行将调研信息和核算差错纳入考核,国库人员工作成绩难体现,年终考评难出彩。全辖38名会计从业人员中,初级职称及以下26人,中级职称12人,11名国库专职人员仅1人获得中级职称、1人为股室领导。国库从业人员业务繁杂、收入不高的现状让“旧人想走出去,新人不愿走进来”,极大影响了国库风险防范的力度和有效性。

四、基层国库素质模型研究

素质测评和素质模型构建一般的做法是聘请专业咨询公司或者购买测评软件,成本较高,对县支库来说均不现实。本文借鉴胜任素质辞典、国家公务员岗位胜任通用能力模型和前人对人民银行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模型的研究成果,采用专题谈论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恩施州辖内国库人员素质进行研究。

1.样本选择

由于总人数较少,为提高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的有效性和包容性,样本未进行剔除选择,而是将七县(市)38名国库从业人员全部纳入调查。

2.问卷调查

西安课题组在其发表的《对人民银行专业技术人才胜任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统计得出以下15个要素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胜任特征要素出现8次以上:专业知识与技能、团队合作、成就导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创新意识与能力、分析式思维、主动性、自信、信息寻求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坚韧性、注重细节、概念式思维。由于各支库人员均具备初级或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因此本文以这15个要素为基础设计利克特式量表,以“非常重要”为5分,以1分为单位递减,至“完全不重要”为1分,要求被调查人员结合岗位情况评定国库风险防范对以上素质能力的需求程度和符合程度。

3.专题谈论

受限于样本分布和成本,专题谈论法较BEI行为事件访谈法更易实现。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分解岗位任务,得出影响国库风险防范的关键素质。

4.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份,收回问卷38份,问卷有效率100%。调查结果显示,责任心、主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细节、学习能力被认为是影响国库风险防范的前5大素质;而自信、创新意识与能力、坚韧性、概念式思维被认为是不怎么产生影响的非重要因素。

在专题小组讨论中,参与人员进一步对这15大素质进行了归纳总结和重要性排序。一是成就动机,包括责任心、主动性等,表明愿意出色完成任务,这被认为是影响国库风险防范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只有意识到国库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立志做好,才能筑牢风险防范并提出前瞻性和解决性措施。二是能力基础,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信息寻求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这些素质被认为是做好国库风险防范的基本素质。一旦缺乏这些素质,国库风险防范只是纸上谈兵。三是思维认知,包括分析式思维、概念式思维、创新意识与能力等,是对于问题的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是影响国库风险事件处理的重要素质。四是个人特质,包括坚韧性、注重细节、自信等,对国库风险防范产生一定影响。

五、針对性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深藏于冰山下,是影响国库风险防范的重要隐性素质。引导国库人员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打牢思想基础,构筑思想防线,不断提高国库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防范资金风险提供坚固的思想保障。

2.建立中心支库对县支库现场业务培训机制

知识技能是唯一显性、可以通过培训获得的素质。根据基层队伍现状和业务发展需要,中心支库应承担起对县支库培训的职责。每半年组织县级国库人员赴中支实地学习或中支派员到县支库进行现场培训一次,以业务操作规范、差错处理情况、制度执行要求为重点,业务骨干现场辅导,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同时建立培训台账,将培训内容整理成册下发各支库,形成现场培训的长效机制。

3.培育风险防控文化

提高国库人员对基层国库及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认识。在国库内部实行风险防控民主管理,切实提高国库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倾听国库人员对风险控制的意见和建议,为其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其自觉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和浓厚的风险控制氛围。

4.完善激励机制

发挥鞭策激励作用,提高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完善“正、反”双向激励机制,真正把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配备到国库部门,对国库工作成就突出,安全无事故的以及堵塞漏洞、避免风险和案件发生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在提拔任用、工资晋级上倾斜。

5.加强县支库业务核心团队建设

专职国库人员不足的现状难以适应国库履职专业化的需要。加强县支库业务核心团队建设,以国库专职人员为核心,完善岗位设置,合理配置人员。各支库营业部门可适度将人员向国库业务倾斜,增加专职国库人员人数和监督力度。同时积极对外招聘国库会计专员,吸引更多品格优秀、素质优良的人才加入到国库队伍中来,为国库风险防范奠定人才基础。如有条件有必要,可设立单独的国库部门更好实现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定职责。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人民银行专业技术人才胜任力模型研究[J]. 西部金融,2012,(8):85-90

[2]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人事处课题组,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央行青年干部培养问题研究——以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为例 [J]. 黑龙江金融,2013,(12):10-12

[3] 梁建静,人民银行基层国库队伍人力资源配置与优化[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4):75-77

[4] 张艳平,能力素质模型与人力资源管理[J]. 青海金融,2013,(1):52-53

猜你喜欢

能力素质风险防控
幼儿教师评价自由游戏活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分析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高职高专学生制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