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的思想价值融合路径探析

2016-07-04苏阳罗丹

新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局意识军民融合

苏阳 罗丹

摘 要:军民融合不仅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深刻变革,也是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良性互动的国家战略。军民深度融合不仅包括经济、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融合,更需要思想价值的互通和共融。为此,要适应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必须要在思想价值融合上做到位,才能为后续政策制度的跟进和落实创造成熟的社会认知心理。本文探索提出了推动军民融合在思想价值融合方面的路径,即以强化融合意识、提升认识层次为基础,以强化大局意识、突破利益藩篱为关键,以强化协同意识、确立统筹思维为重点,从而为助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式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社会认同。

关键词:军民融合 融合意识 大局意识 协同意识

军民融合是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它不仅意味着军队建设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的转变,也将对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伟业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时强调,军地双方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思考问题,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这就在国家战略层面对军民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军民深度融合不仅是经济、技术层面的融合,更是思想价值的融合。当前,军地各方还普遍存在思想认识跟不上、思维层次不到位、融合理念不先进等问题,并已成为制约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进一步统一认识,率先实现思想价值上的融合才是军民融合各项政策制度有效跟进的先决条件。

一、要推动思想价值融合,强化融合意识、提升认识层次是基础

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首先要强化融合的观念和社会心理。当前各方对军民融合的内涵、范围、意义的理解存在狭窄和宽泛两种极端。有人对于军民融合的认识停留在“双拥共建、扶贫帮困”的浅层次上,认为军民融合只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换个说法。有人则认为军民融合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与己无关,军民融合基本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没有变成实际行动和有效举措。这在主观上就给这一新理念贴上了“标签”、扣上了“帽子”,限制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步伐。而事实上,军民深度融合的内涵和外延是丰富而深邃的,它既非军民共建层面上的简单合作,也非遥不可及的宏观战略,而是涉及思想观念、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政策措施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囊括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国防动员、海洋空天、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的全方位全要素融合,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大事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民族复兴和崛起的进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碰到各种发展难题,历史的经验表明:化解好“大炮”和“黄油”的矛盾,做大做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经济基础,平衡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走富国强军的统一之路,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才是我们破解强国兴军难题、确保国家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提升认识层次,是后续政策制度有效跟进的基础。充分认识到军民深度融合不仅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伟大工程,更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现代战争规律深刻把握基础上的战略规划。可以说,军民深度融合,不仅是当前军地各方开展工作的导向,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高度,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军民融合发展对国防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要推动思想价值融合,强化大局意识、突破利益藩篱是关键

当前军民融合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阻力反映出国家整体利益与多元主体利益之间的摩擦。一方面军方开放意识不足,将军队作战能力的生成看作国防和军队自身范围内的循环,军队需求牵引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致使民用技术研发与军队需求信息对接困难。而另一方面地方参与国防建设同样动力不足,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认识催生了“军民融合是帮军队”的误区。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一体化”战略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缺失。深入一步看,是整个社会利益观转变不到位,因为从根本上说,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打破军民界限,在整个国家利益平台上整合利益关系的过程。

大局意识是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强化大局意识,就要在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关系中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利益的实现。因而,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军地双方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要以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自觉摒弃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和个人得失的狭隘观念,以“计利当计天下和”的责任担当和宽广胸襟,勇于跳出小天地、小圈圈,彻底打破和消除各种利益藩篱和利益垄断,积极投身军民融合伟大实践。

三、要推动思想价值融合,强化协同意识、确立统筹思维是重点。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基本形成了经济和国防两大建设相对独立的“二元体制结构”,军队后勤承担了过多的社会性保障职能,自我封闭,自成体系,导致军队建设的摊子铺得很大,成本高、负担重。而地方在经济发展规划上考虑国防和战备要求较少,特别是大型基本设施建设,缺乏基本的统筹思维,如高速公路建设要不要考虑战时简易机场的问题,修建码头时要不要考虑到军舰的停靠问题等等。而美国的州际公路每50公里就有一处飞机跑道,许多路段都专门修建了应急飞机场,可以起降重型飞机。英国更是立法规定:高速公路必须每150公里修一个飞机跑道;所有大、中型船舶设计都尽量体现军用要求,最终必须经过国防大臣签字才能通过。发达国家军民融合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树立军民协同发展的统筹思维是构建合理的融合机制、制定科学的融合政策和走出军民深度融合路径的前提和基础。

事实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最本质的东西,是在经济社会与国防之间建立一个开放的系统,消除军内外一切妨碍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融合障碍。经济和国防建设统筹的好,会产生相互融合、彼此借势、实现双赢效应。

參考文献

[1]黄朝峰,曾立.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

作者简介:

苏 阳 现任武警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讲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

罗 丹 现任武警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助教,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专业,硕士。

猜你喜欢

大局意识军民融合
树立大局意识优化招才引智环境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历史节点上的大局意识
以“两学一做”推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是政治意识的内核,大局意识的保证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