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振兴鸡东经济

2016-07-04王井芹

新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

摘 要: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振兴鸡东经济,介绍了突出调优调绿的政策,加速打造优质高效农业,探讨了推进规模发展,壮大特色养殖产业,提出了创新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效益,给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 鸡东经济

鸡东县本着“粮食品种调优、经济作物调宽、畜牧效益调高”的思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打好“绿色牌”,同时还要唱好“特色戏”,这样才能使粮经饲的结构合理,才能推动种养加一体发展,才能推动农牧渔协的发展使三种产业成为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这样才能使鸡东立足市场变化和需求,才可以给鸡东农民带来实惠,得到加大捕捉省内外、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贴近市场信息,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一、突出调优调绿的政策,加速打造优质高效农业

1、优化产业布局。以南北公路为重点建立优质玉米产业带,优化产业布局,以八楞山水库流域为重点,在这一带尽快建立绿色有机水稻产业带,同时,在南北山区建设杂粮产业带,还要以八大林场为重点,在八大林场中建设北药、食用菌经济产业带。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传统种植向饲料、经济作物、食用菌、果蔬等方向发展。

2、打造精品农业。围绕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施减玉米、稳水稻、增果菜、增杂粮、增北药等“一减、一稳、三增”行动计划,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面积将达到130万亩;烤烟面积稳定在0.5万亩左右;在种植方式上,重点推进“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壮大顺发、故香、富民粮油等龙头企业,打造馨禾牌大米,发展优质高端水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创建品牌农业。黑龙江小磨坊有机杂粮有限公司在我县的有机水稻、有机杂粮生产面积将达到1000亩。扶持培育农民崔城伟兄弟的“诚伟香”牌中草药养生米等系列产品发展壮大。打响故香米业“米之忆”、野鹰米业的“野鹰”、好运来合作社的“长庆”品牌。此外,申报地标性大米品牌“馨禾”大米和鸡林乡大米地理标识。

4、实施“粮”改“豆”。 2016年鸡东地区,已将玉米种植面积缩减,已经由2015年的109.91万亩缩减到1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9.91万亩,利用国家对大豆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号召农民逐步恢复大豆种植面积。今年,大豆面积达到7.74万亩,同比增加0.5万亩。发展红小豆、谷子、绿豆、芸豆等杂粮杂豆,面积达到4.3万亩,同比增加4.22万亩。在发展方向上,重点发展芽豆和高蛋白食用大豆。

5、实施“粮”改“经”。一是发展食用菌生产。今年计划发展到1000万袋以上。二是发展林下经济。依托兴农镇东宝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平阳镇、鸡东镇、哈达镇、兴农镇,北药种植发展到10000亩,并争取与汉广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建设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力争通过GAP认证或达到中药材产地种植及初加工国家标准,申报北药无公害标识1个;我县2013年开始引进红树莓栽培,截止2015年共种植红树莓315亩,主要分布在平房林场225亩,平阳镇15亩、兴农镇30亩,2016年计划种植1000亩以上。我县2013年开始引进栽培大榛子,截止2015年共种植平欧杂交榛子234亩,主要分布在平阳镇135亩、凤凰山林场75亩、联合林场9亩、平房林场15亩。2016年计划种植1000亩。

三是发展棚室蔬菜。以鸡东镇、平阳镇、兴农镇、明德乡蔬菜种植专业村为重点,蔬菜生产示范基地0.5万亩。兴农镇在北环路两边发展家庭庭院经济,面积8000平方米,可带动农户28户;同时,在去往兴农镇麒麟山入口處,建农业采摘园18万平方米,可带动农户12户,大力发展农业旅游观光。

二、推进规模发展,壮大特色养殖产业

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原则,加快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比例。一要抓住玉米收储价格下调,加大养殖业的发展,它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可以有利于引导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也可以增加玉米过腹的转化能力。二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火鸡、鹿、山林(虫草)猪、林蛙等特色养殖业,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引领特色养殖业发展。三要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粮-猪-肥”、“粮-禽-鱼-肥”、“秸秆-牛(羊)-肥”等生产模式,推动畜牧业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并重转变,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到2016年末,全县肉牛、生猪、羊、禽饲养量达到58.9万头、10.9万头、28.75万只、534万只,畜牧业产值15.8亿元。

三、创新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效益

把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引导农民“抱团”发展,增强增收致富能力。工作中,我县要求村组干部各领办一个旱田500亩或水田200亩的合作社。采取“六统一”经营模式,直接与种子、化肥等农资企业对接,与粮库、粮食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由“产加销”向“销加产”转变,取得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带动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万亩。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措施

一是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通过“评星践诺”活动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作用,这样就可以突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可以使农村致富带头人得到增多,破解了党员发挥作用不突出的问题,为农村改革发展、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有力支撑。

二是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在农民中的“主心骨”和“领头雁”作用,为老百姓树典型、立标杆、引方向,引领和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通过率先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率先领办合作社,提升规模经营效益;通过率先发展致富项目,促进地栽木耳、林下经济、果蔬种植等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率先领种科技示范田,提升绿色有机和优质高效农业种植面积。

三是开展农业宣讲活动。全县组成25个宣讲团,他们积极深入到村屯进行宣讲活动,到目前为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0余期,举办电视讲座10次,培训农民6.8万人次,为农村的科技水平提高尽力。

参考文献:

[1]王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浅议[J]. 中国农业信息.2015(9).

[2]林峰海.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 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2(6).

作者简介:

王井芹 (1977-),女,鸡西市鸡东县,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农业产业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创新农业产业发展 打造县域经济强县
辽宁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策分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