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晚的语言要与百姓共鸣
—谈2016年央视春晚的小品印象

2016-06-30徐开麟

曲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类节目小品语言

文|徐开麟



春晚的语言要与百姓共鸣
—谈2016年央视春晚的小品印象

文|徐开麟

说真的,看了几十年的春晚,从没有像今年这样看得仔细,连嗑瓜子的时候,目光也很少游离电视画面,尤其是语言类的节目,因受人之邀写点评论什么的,所以,还真的努力用心去欣赏,用情去体验,尽量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演员的表演融入到一块去。

每届春晚过后,人人都是评论家。但要是真去细细地评,还真难,特别是评论今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更难。因为,在我看来,今年春晚的小品、相声,效果不好不坏、立意不深不浅、故事不新不旧、掌声不愠不火。

套用2015年两个热门的流行词:颜值和气质。春晚的歌舞类节目代表了春晚的颜值,语言类节目代表了春晚的气质。今年的春晚几乎穷尽了当下最先进的舞美技术,把最美的、最炫的、最艳的呈现给了广大观众,获得了夺人眼球的颜值。然而,气质是由里而外的表现,语言类节目则是通过情节的起伏发展、语言的精准推敲、矛盾的独到化解、演员的自如展现等元素而形成的,语言类的节目必将通过语言引起观众的共鸣。以,除了对一贯坚持精品力作、精益求精的央视春晚突然放低标准,让青年演员上台“实习”的做法表示难以理解外,我带着对今年春晚小品的看法,走进了一个个喜欢和关注春晚的群体,听听来自观众的共鸣。

小品《快乐老爸》剧照

邻家喜欢养宠物的大嫂,很喜欢冯巩,可是她不喜欢今年春晚小品《快乐老爸》中的冯巩,她说,撇开一嘴不太好笑的网络语言不说,单说戏中的老爸,他丢了狗狗着急,但当他抱回了别人家的狗狗,就不顾人家主人着急吗?最难以让人理解的是,狗狗的主人找上门来了,他还一个劲地掩饰,这种行为能让人感觉到一个老人的快乐心理吗?最后与爱心的强行对接,除了给人带来一丝暖意外,缺少的也许就是新意了。

公园一角,几位老人在议论小品《放心吧》,有的说,看到医院场景的出现,还以为要反映医疗改革带来的变化了;有的说,看见穿病号服的人上场,猜想要拿医患矛盾说事了。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然而,当看到作品的故事是围绕“骗子”展开的时候,的确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社会上的骗子耍着各种各样的骗技,让防不胜防的人们随时随地都要给自己提个醒。但是,有人还是对小品中那位穿着红鞋子的男青年说的一句台词有点看不懂,男青年说:“刚才我全看明白了,你乐于助人,你是一个好人。”可是,人们发现,从他上场到小品结束,根本就没人告诉过他事情的全过程,他怎么会明白的?怎么会说出“这都是好事,这事过去了”呢?可能是编导们忘了补上几句了吧。一位退休的语文老师说,这个小品究竟是要说“放心”,还是想说“相信”?相信了才能放心,让人放心,首先要让人相信你所说的话,这里面有一个逐步接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小品以突然喷发的“放心”概念结尾,就显然有点仓促了。

谁都知道逢年过节的时候找快递是一件很难的事,这个时候快递员的忙碌也是空前的。可是,小品《快递小乔》中的快递员小乔却很“闲”,他“闲”着在别人家里管这管那、“闲”着去说一些“不严谨”的无聊话、“闲”着去暗恋女客户……一位快递员对我说:假如我们真的有那么空闲,就得去喝西北风了。当然,我也很羡慕小乔能“幸福”地在客户家坐那么长时间……但是,让我不明白的是,男主人一句话“我是他丈夫”就能解释清楚的事,偏偏被各种人为的巧合打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背景墙上那个挂钟的时针却始终定格在10点10分上。嗨!这位快递员看得还真仔细啊!

小品《快递小乔》剧照

我姐的儿子是开网店的,经过多年的勤奋与努力,已经是钻石级了。春节聚会中,他对今年春晚的小品《网购奇遇》提了很多意见。他说,我是做网店的,这个我最熟悉了,也被客户差评过。但见过低智商的,没见过像小品中的店主这么笨的,让人消差评,还要客户承认自己是“色盲”,这不是低智商又是什么呢?现实生活中,网店店主的确非常重视被客户“差评”,但是,一旦发生“差评”,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电话认错、上门赔罪,或者用更优质的服务来挽回客户的看法,从而达到消除差评的目的,而不是狡辩、耍无赖。像小品中的这位店主要挟甚至威胁客户,不是给自己消除差评增添难度,自找麻烦吗?这时,我姐插话了,不是说小品要注重细节的真实嘛,那么潘长江给蔡明缝衣服的那根线究竟有多长?一会儿好几米长,一会儿一尺多长,难道是在变魔术吗?还有,最后蔡明离家的时候,怎么会连门都不关呢?

小品《将军与士兵》剧照

这些在我看来,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我倒觉得,从1992年开始踏上春晚舞台的潘长江,24年后的今天,还在被人从个头身高上找笑料,难道不是个遗憾吗?

继去年春晚推出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小品后,今年的《是谁呢》也引来了好多观众的热评。工资卡上多了5万元,肯定会引起妻子的猜疑;事情发生在刚被提拔为科长的老公身上,也会让人联想到持卡人是否受贿,一定得弄明白这飞来横财的来历,但关键是如何弄明白。随着小品情节的开展,难免让人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巧合多多”,为了达到“我不是苍蝇”的庄严表白,小品一连设计了3位“求助者”上门,什么事一定要到家里来说呢?而且是在同一个规定场景说同一件事。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但是,太巧必成拙。太重的编剧痕迹,太巧的情节设置,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的疲劳。

让人震撼的小品是《将军与士兵》,观众在感受满满正能量的同时,也看到了强军路上的官兵关系,从短短14分钟的小品中体会到了大阅兵背后的感人故事。但是,小品毕竟是一种文艺样式,它必须把作品所要阐述的主题巧妙地融入于艺术之中。为了表达将军训练动作不到位的原因,编导设置了“换衣服”的情节,为后面的剧情推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再换位思考,衣服换了就能让士兵产生当将军的感觉了吗?将军就能感受到士兵的心情了吗?显然,为了发现日记、病情诊断而出的这一招,是招,但很难说是高招。再说,小品中的将军在最后面对观众表演大段台词的时候,句句振聋发聩,鼓舞人心,但给人的直觉好像是离开了春晚的舞台,走到了大会的讲台,面对的不是戏中的士兵,而是他麾下的无数将士。我认为,这样的表演似乎已经跳出了小品的范畴,将军高大上但没有交流的表白反而会削弱小品中一位“好军官”的艺术魅力。

小品短小、简练、精巧、幽默、清新、泼辣、刚劲,根植于社会基层,探索开掘与渲染现实生活的内蕴。小品以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时代精神,追求深刻的社会现实性和鲜明性等特点,成了支撑当今各类演出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支柱。

多年来,春晚的小品成了语言类作品的主体,出人出作品,是每一届春晚的最大收获,也是广大观众每年最大的文化期待。

虽说众口难调,但今年央视春晚在策划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历经4个半小时的晚会,没有明确的主题,策划也不分篇章,就像一顿丰盛的宴会,虽然道道菜肴精彩,但是无序的上菜环节,必定会给食客带来多多少少的不适应。当语言类节目在“不太严谨”的晚会策划中呈献给观众的时候,老是“另起一行”、“断断续续”的晚会风格和少有承上启下的节目串联,也会给语言类节目的观赏性造成些许损伤。

马克思曾经过说:“在更高得多的程度上用最朴素的形式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

小品就是离生活最近、离观众最近的最朴素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也许是因为小品的朴实,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然而,也正是小品的朴实,才需要创作者更加努力地深入生活,挖井汲水,更好地把政治和艺术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用能与百姓共鸣的语言,塑造中国文化第一大餐央视春晚的文化气质,从而无愧于人民的文化期待!

(作者:上海市曲协理事、剧作家、文化策划人)

(责任编辑/朱红莉)

猜你喜欢

类节目小品语言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语言是刀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小品)《加班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小品)《一年又一年》
我有我语言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