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荷叶知音
—阎肃

2016-06-30文|郭

曲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阎肃知音老爷子

文|郭 勇



四川荷叶知音
—阎肃

文|郭 勇

惊悉敬爱的阎肃老爷子走了,我们感到很难过。想起和他唯一的一次交流,一直历历在目。

那是2012年8月,第五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在江苏泰州举办,我们带了一个四川荷叶节目《学校来了北大生》参赛。当时的评委监审组老师是阎肃和刘兰芳二位。

快轮到我们表演时,主持人把我们叫过去,问:“这‘四川荷叶’应该怎么介绍啊?”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能简短地说了几句。他们听了,摇摇头,茫然地走上舞台,报幕:“下面请欣赏由四川省曲艺家协会报送的四川荷叶《学校来了北大生》,由中国曲艺之乡岳池县的小朋友们表演。”

没其他话可说。没弄懂的东西,确实无法展开说啊。

但是我们几位小演员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和评委们耳目一新,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主持人鞠萍上台笑着说:“小朋友还练过杂技似的,腿一下子就上去了。四川荷叶我们了解得还真不多,让我们请教一下阎肃老师,听听阎肃爷爷对你们节目的点评。”

阎肃说道:“这个节目,我看了觉得好亲切哟。上个世纪50年代初,那时宣传队上街,少不了这么一个节目——荷叶。我们有金钱板、荷叶,那时都是一个人表演,最多也有俩人表演,有男女对唱,宣传婚姻法、土改法等。荷叶,它的特点是:右手扦,左手板,一张荷叶扮笑脸。荷叶就是那小镲,那时候那镲好像要大一点,可能孩子的手小,镲就要小一点。镲就像荷叶一样,敲的时候两手都忙活,又得打板,又得敲这个小镲,还得玩穗子。”

回忆这些往事,录音里还听得见阎肃老爷子那亲切的话语声。可惜老爷子如今走了,四川荷叶少了一位真正的知音,无法再有机会聆听老人家的教诲,让人黯然神伤。

四川荷叶《学校来了北大生》演出照

“可是,我们不会她们(岳池小朋友)这个,她们的表演难度很大:第一,六个孩子唱荷叶,我没有见过。说实话,六个孩子声音很齐,没有枝杈,很统一,一看就经受过系统的良好的训练;第二,小演员们形体都很好,最后的亮相,都像是舞蹈队员、杂技演员,腿上的动作多好。当中一个大的,叫作‘一抓’(大叉),两边那个是后盘腿,都有功夫。而且她们朴实无华,口齿清楚,声音整齐。我旁边的刘(兰芳)主席直夸她们嗓子好,群莺闹春,声音多好呀,有早春二月群莺飞的感觉,很舒服。”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很害怕,《学校来了北大生》,她们怎么唱呀?事实证明,她们表演得淋漓尽致!而且是她们这个年龄段孩子该说的话,而不是板着个脸唱大人的事、大人的词,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咱们对南方曲艺形式接触得少,在四川,尤其是川北,荷叶很流行。因为它省事,不需要伴奏,说来就来,来了就唱,十分便捷,七字句十字句,很走点,二二三/三三四,都是这样,挺好的,很接近群众,很容易‘走转改’,接近基层,又轻便又易行。我觉得这种形式挺好的,真的,很方便。她们的演出在我看过的荷叶节目中是属于上乘的。谢谢。”

阎肃的这些话,是我们现场录下来整理后的原话。他既向大家介绍了他所熟知的四川荷叶这种曲艺形式的特点和历史,又高度评价了小演员们学习传承创新的表演技巧,在场的其他几位评委也频频点头。最终,我们的节目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在一段时期内,四川荷叶这种曲艺形式,处于渐渐低迷的状态。近年来,我们为了抢救它,下功夫挖掘,终于把它搬到了少儿曲艺大赛上来。但到底行 不行,心里还是很忐忑。今天居然受到我们仰慕已久的阎肃老爷子这番赞赏和好评,真是喜出望外,比得了大奖都兴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这个曲种传承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回去后,我们一直坚持继续创作四川荷叶的新节目。2015年,我们的四川荷叶《娃娃闹春》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主办于10月17日晚在北京民族剧院演出的“向人民报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成果展演曲艺专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四川荷叶已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四川曲艺中的一朵奇葩。

回忆这些往事,录音里还听得见阎肃老爷子那亲切的话语声。可惜老爷子如今走了,四川荷叶少了一位真正的知音,无法再有机会聆听老人家的教诲,让人黯然神伤。

阎肃老师,一路走好。

(本文图片由作者和范杨提供)

(责任编辑/朱红莉)

猜你喜欢

阎肃知音老爷子
知音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山水知音
折纸圣诞老人
阎肃:勇于自嘲,变难为易
首届阎肃杯全国青少年音乐大赛即将启动
精神永驻 路在远方——忆艺术家阎肃老师
成全
解梦
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