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在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2016-06-28张玉霞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然茶文化

张玉霞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真”在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张玉霞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为深化茶包装的设计理念,分析了“真”在茶包装设计中的适用性与必要性,探讨了茶包装设计中对“真”的诠释与追求,具体体现在色彩的选择、图案的运用、材料的选取等方面。茶包装设计中的“真”,不仅是对隐藏于茶叶商品中茶的天然属性、茶文化的宣扬,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与文化内涵的外显,在反映我国茶文化的同时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关键词:茶包装设计;茶文化;真;自然

1问题的提出

茶包装不仅具有保护茶叶、便于储运的基本包装功能,而且还体现出茶的天然属性与茶文化,以此来增加茶叶商品的附加值,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市场销售,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席志新指出,茶叶包装设计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体现出讲协调、平衡、中庸、天人合一的整体文化[1]。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观念影响着现代茶包装设计。“真”是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之一,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亦在茶包装设计的图案运用、色彩选择、材料选取中得以体现。段森宇认为,由文字和图形构成的茶叶包装设计,从文字中可见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其图形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体现出诗画的均衡发展[2]。汪滢指出,利用色彩的冷暖感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述茶商品的特性[3]。王丽英认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传统材料的使用,使得设计作品呈现出纯朴、清新、自然、环保的风格,体现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内涵[4]。本文旨在分析茶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色彩、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如何给人以视觉、触觉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冲击与感受,在恰如其分地表现茶叶品性的同时,体现着“真”。

2真”在茶包装设计中的适用性与必要性

“真”,《说文解字》解释为“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又指本性、本原、自然,与假、伪相对立。老庄道家思想推崇“真”,老子视“真”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庄子对“真”的界定为:“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5]“法天”即“法道”,“天”与“道”的境界在庄子眼里成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主客相融的“天人合一”境界超越了“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是精神极度自由的境界,在此境界中最为珍贵的是对本真的追求。周元侠认为“真”在“本质上是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之源的关注,是人的自由精神向自然本体的复归”[6]。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树生长于青山绿水间,得日月精华滋养,被称为尘外仙芽。茶叶自采摘后经自然之法加工,饮用后又回归自然,溶于土壤,肥沃大地,属于原生态产品。茶叶从被发现到享用,逐渐超越了消暑止渴的功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茶文化。中国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充分吸收了儒、释、道思想的精华,以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形式呈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的宗教内涵。其中,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人与茶的关系呈现出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两种境界。自然人化指的是人们把茶叶当成与人一样有生命、有灵性的生灵;人化自然则是人对自然的回归与渴望,具体表现于品茗时对自然的亲近、与自然的情感交流等。茶叶的自然属性、人与茶叶的关系均源于“真”,在现代茶包装设计的色彩选择、图案运用、材料选取之中亦得以彰显。

3包装设计中的“真”

3.1色彩之“真”

在人的视觉感受中,色彩是最活跃、最敏感的因素,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也最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变化与情感反应。在茶包装设计中,对于色彩的合理应用是影响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茶的不同品性与种类,结合人的色彩心理与色彩情感,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包装色彩追求,如绿茶的包装色彩追求清新鲜爽,红茶追求温润纯正,花茶追求清香怡人,乌龙茶追求馥郁清幽,这是从色彩对人的心理感受与情感反应方面追求的“真”。同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寓意出发,将中国传统色彩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使得茶叶信息得以准确、直观地传递,这是从色彩寓意方面追求的“真”。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红色,中国传统色彩观认为红色具有驱邪避凶、喜庆吉祥、成功正义的功用,在一定范畴内是民族气节的象征;黄色是封建社会帝王的专属颜色,是富贵权利的象征,体现着一种制度性的文化,具有帝王风范。大红袍的包装设计一般以红色、金黄色为主,如图1所示。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耐冲泡,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包装设计用暖色最易表现其色与味的特性。同时,鉴于大红袍与皇家、宫廷的紧密联系,运用象征兴旺、吉祥的红色与亮丽、尊贵的金黄色搭配,尽显尊贵与特别、吉祥与喜气。大红袍的色彩设计符合人们“尚红贵黄”的审美心理,不仅从色彩属性、色彩对人的心理感受与情感反应方面对大红袍的品性进行说明,而且从色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方面来说,是我国吉祥文化与民族底蕴的色彩外现。

图1 大红袍包装设计

中国绿茶闻名中外,如产于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具有色绝、香绝、味绝、形绝的特点,其包装如图2所示。包装整体设计成一部线装的古书,白色的“龙井茶”点明茶叶的商品信息,黑色的行书“韵”表明龙井茶的美学内涵,位于包装右下角的白色茶壶、茶杯与折枝梅花以及茶壶上的绿色竹子,既是传统文人雅士所钟情的物象,又是对“韵”的进一步说明。占据包装绝大部位的鲜艳、视觉冲击力强的绿色,不仅在色相上与龙井茶本身的颜色及外部的生长环境一致,而且绿色是生存本能的颜色,能够对人的心理起到安静与修养的功用,不同亮度与纯度的绿色引领人们摆脱烦躁而进入宁静和谐的境界,蕴含着清逸出尘的文人气息。

图2 西湖龙井茶包装设计

3.2图案之“真”

茶叶本性清淡幽雅,是饮中圣品,自古有君子之美誉。天性自然、素朴的茶叶,在包装图案的选择上,以参天古树、重叠峰峦、幽静溪涧等传统山水画为主要素材,在诗情画意中追求自然至境、寄托隐逸情思。传统山水画家将素朴致远的山水田园视为理想的生存空间,在无约无束、任性自然的隐逸生活中“澄怀味象”,这是在“涤除玄鉴”“心斋”“坐忘”等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以“虚静”的心理状态从事艺术实践的结果。“虚静”是排除世俗杂念和各种欲望后的平静的精神状态。在“虚静”的心理状态下,事物才会展示出它的本质与特性,创作主体的心胸与自然万物才能相融合,创作主体才能进入“代山川立言”主客相融的境界,相应的山水画作品,才能表现出朴质自然、虚静恬淡的境界,这与茶叶超逸脱俗、自然素朴的特性相吻合。

茶包装设计在图案选择方面追求自然之境,席志新认为:“受道家‘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崇尚‘自然之美’,追求文人林下清谈之风与潇洒飘逸的精神气质,把归于自然作为美的至境。”[1]145将传统山水画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不仅贴切地表现出茶叶自然、素朴的天然属性,而且体现着茶叶虚静恬淡的文化特性,在追求古朴雅致、庄重大方的整体设计风格的同时,呈现出古雅飘逸的传统文化色彩。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在设计中亦提倡融入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等本土化的内容,从而使得相应的设计作品更具幽远、空灵的东方传统韵味。

汉字的深刻与完美令其成了一种具有思维观念和审美心态的语言图画[7]。书法汉字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与情趣的直接体现,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与视觉冲击力,如篆书古朴高雅、隶书朴实厚重、楷书端庄稳重、行书流畅飘逸、草书一气呵成。将书法汉字纳入到茶包装设计中,不仅准确地传达出茶叶的商品信息,而且增强了茶包装设计的视觉冲击力,使得茶包装设计更具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

铁观音的包装设计(图3),充分运用中国传统书画元素,画面右下角是用青绿山水技法绘制的山石、垂柳、屋木,中景为依稀可见的山脉,经过淡化处理的行书位于山脉上面,绘画与书法共同营造出古朴悠远、虚实相生的唯美意境。浓墨行书“铁观音”置于淡化处理的“茶”字的上面,旁边又有朱色“阿里香”印章,左下角是水墨速写的南方房屋,竖排宋体字“阿里香茶叶”位于屋檐下,不仅诠释了茶叶的商品信息,而且彰显了铁观音的悠久历史。紫砂壶吐出的黑色、白色云纹,既是对铁观音天高云淡的生长环境的诠释,又是对铁观音超逸品性的形象说明。山水画、云纹图案与文字的有机结合,使得茶包装信息明了、主题突出,在诠释铁观音商品信息的同时,将消费者带入山水画清新飘逸、虚实相生的自然至境。李砚祖认为:“自然谓之性、谓之天,只有完全按照自然之本性,‘顺物自然’,不去施加人性的力量即装饰的力量,不‘伪’,才能‘与天为一’,保全其‘真’美。”[8]这是从图案方面追求茶包装设计的“真”美,在提升茶叶商品价值的同时,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图3 铁观音包装设计

产于福建省平和县的白芽奇兰,新萌发的芽叶呈白绿色,因有奇特的兰花香味而命名。

图4 白芽奇兰包装设计

白芽奇兰茶属于乌龙茶类,外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因产地海拔高,茶树病虫害少而不使用农药,这一点符合国际市场对有机茶的要求。白牙奇兰的包装(图4)选用传统红色,白色行书“中国风”与楷书“白芽奇兰”是对茶叶的商品信息的简明说明。白芽奇兰采用中国传统的制茶工艺制作而成,作为有机茶畅销日本和欧盟,深受国外顾客的欢迎,已在国际茶叶产业形成了一种“中国风格”。包装设计中近似于圆形的画像石拓片,是对白芽奇兰悠久历史的说明,更是对其古朴的美学意蕴的诠释。

3.3材料之“真”

茶包装的物质载体是材料,不同色彩、肌理、质感的材料传达出不同的主题和内容,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传递给人们,因而对材料的选择关系到整体的包装风格。属于原生态产品的茶叶,其包装材料亦选择生态包装材料,主要是原生态材料与合成生态材料。原生态材料指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植物,如竹子、木板、芦苇、稻草等为主要包装材料,这些材料获取方便、廉价,且易加工,废弃后回收宜分解,对环境污染不大,符合现代人们即买即饮的消费习惯。同时,这些原生态材料外表虽然粗糙,但更贴近自然,更具亲和力,是对茶叶“绿色”特性的最佳诠释,给久居都市的人们带来新鲜、自然的味道,契合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愿望。合成生态材料指经过加工而发生质变的材料,如陶瓷器、纸等。茶包装设计中应选择最容易生产、实用、环保、便于携带的生态包装材料,肖玲通过对武夷岩茶包装材料进行研究,发现茶包装“是立足于设计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保护自然资源、节约成本生态观念作为设计指导思想,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9]同时,也是对包装内茶叶时效性的最佳诠释,符合现代人们即买即饮的生活习惯与回归自然的心理渴望。

四季常青、中空外直的竹子,受“比德”思想的影响而有“七德”: 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竹子因此成为“君子”的象征,自古以来凝聚着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用竹子作为茶包装材料,如图5所示龙井茶包装,更具雅致与简洁之特性,在防潮的同时增添了龙井茶包装的文化性与趣味性。竹筒包装充分演绎着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为竹,竹为我,竹与我在此为一,“庄周化蝶”的情境得以重现。文人雅士在孤傲耐寒的松柏下对弈饮茶的画面,更是对龙井茶所追求的超逸脱俗、虚静恬淡境界的形象说明。

图5 西湖龙井茶包装设计

4结 语

经过对“真”在现代茶包装设计中的适用性与必要性的分析,发现茶的天然属性为“真”,人与茶的关系源于“真”,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之一为“真”。基于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茶包装设计在色彩选择、图案运用、材料选取方面也追求“真”。现代茶包装设计中的“真”,不仅恰当地表现出茶的品种特性,从消费者心理与情感层面加强对包装内产品价值的认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追求与艺术追求,从而促进茶叶的销售,增加茶叶的经济价值,而且提升了茶叶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在反映茶文化的同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参考文献:

[1]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J].文艺争鸣,2010(6):144-146

[2]段森宇.“诗画”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探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2):69

[3]汪滢.茶包装的色彩设计体验和构思[J].艺术与设计,2009(12):53-55

[4]王丽英.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6):57-58

[5]孙通海.庄子:中华经典藏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360

[6]周元侠.庄子的人生境界论的真善美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9-10

[7]皇甫娟.包装设计中民间艺术元素的体现[J].包装工程,2015(2):107-109

[8]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14

[9]肖玲.生态包装视角下的武夷岩茶包装设计[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8-31

(责任编辑:胡永近)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6.05.023

收稿日期:2016-02-16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美术学专业教学团队项目(szxyjxtd201304);宿州学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szxyzyzg201304)。

作者简介:张玉霞(1980-),女,宁夏石嘴山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书画理论与技法。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6)05-0084-04

猜你喜欢

自然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