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泗州戏的记忆

2016-06-27刘奇昊

美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荷锄戏班阿姨

刘奇昊

窗外细雨绵绵,雨声敲打在青瓦上,顺着屋檐,像串成珠帘似的不住落下。恍惚间,那一丝细碎的关于泗州戏和亲人的记忆也随着雨的印记逐渐串联起来,使我回到从前那段不曾细细思量却一直难以忘怀的时光。

犹记得童年的生活是从来不乏趣味的。有别于今天物质高度填充的满足,那种愉悦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欢乐。五月的乡下,田间总是少不了忙碌劳作的气息,这个时候,人们每每总是携着倦怠而归。而我对于五月,也常怀有莫名的期待。

傍晚时分,人们照例荷锄缓缓归家。各家各户简单对付了晚饭,便搬起长凳,陆陆续续地来到村口的大槐树下,等待着大戏开演。这便是等待了一年的泗州戏班。每逢农时,戏班总是准时来村子里演出,这也成为农忙时节,人们疲乏一天后的唯一消遣。

隐约想起懵懵懂懂的年纪,有一次与父亲同去看戏的光景。戏班大概有十来人,那身行头打扮,令人看了便过目不忘,而那次也是我生平头一次接触到泗州戏。父亲告诉我,泗州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当时对此十分惊叹,天真地感叹道:“啊?那这些叔叔阿姨们岂不是都已经成仙人了吗?”父亲听了,不禁“噗哧”一声笑了出来,随即充满爱怜地摸摸我的头,对我说道:“傻孩子,二百多年的是戏,而不是人呀!”我若有所思地轻轻点了点头,可内心的疑惑终究未能解开。

台上的演员们忘情地表演着,台下的乡亲们欢呼鼓掌,好一派热闹景象!那挂着面条般白须的男人,声音洪亮,犹似霹雳惊雷。如此,这个“凶恶”的形象便潜移默化地印刻进我的心底,每每遇见,总免不得一番震怖。与之大相径庭的,该要数涂着香料、搽着粉脂的旦角阿姨了。只听得她轻声娇语,吐字绵绵连连,好像四月的垂杨,酥酥软软,醉人心脾。儿时最喜见的,也就是此了。

父亲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因而对于泗州戏这一传统戏曲,他总怀揣着深厚的情感。此后,于我成长的十余年间,泗州戏的韵调总是不绝于耳、不绝于情、不绝于心。

如今,陪我听戏的父亲已然离去,而曾经困扰我的那个疑惑也早已烟消云散,唯独难以忘却的,是泗州戏带给我的快乐,以及关于父亲的所有记忆。当熟悉的腔调再度响起,咿呀细语回荡在耳边时,往日的岁月便萦纡在心间,挥之不散。心底里,有一根弦在幽咽婉转的曲调中被轻轻拨动着,它仿佛听到了来自灵魂的声音。

猜你喜欢

荷锄戏班阿姨
春日乡间即景
植树节(1)
清明种树
加菜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现代文化视野下二人台艺术的多元传承模式
推销
老区民间木偶戏班现状调查与研究
简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