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包胙之思

2016-06-27曾涵

美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荷包糯米粉汤汁

曾涵

我夹起一小块荷包胙,轻轻放入口中,只是瞬间,亿万沉睡的味蕾就被唤醒。猪肉的浓香,糯米的幽香,荷叶的清香,裹挟着某种黏稠的回忆,一起在口腔里荡漾起来。好久都不曾吃到这么好吃的荷包胙了。我珍重地咽下,说:“很好吃,就像奶奶做的一样。”

托父亲的福,我几乎把南康各地的荷包胙都尝过了。父亲酒宴多,他经常都会捎上我一起赴宴。在赣南地区,红白喜事的宴席上必定少不了这盘压轴菜——荷包胙。作为一道传统的客家名菜,荷包胙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用荷叶包上料理后的猪肉,做成“状元帽”的形状,并用火蒸熟的一道菜。吃了十几年的荷包胙,我的味蕾是越来越挑剔了。通常来说,乡下的荷包胙总是比酒店里的更好吃一些,也许是因为那更为古朴的做法和更为真挚的情感吧!如今,好吃的荷包胙越来越少,而一但吃到让我觉得可口美味的荷包胙,我总会觉得,它就像是奶奶做的。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幻觉罢了。奶奶已走了十年了,她做的菜的味道,我的记忆其实已有些模糊了。

但这一口荷包胙却将这种朦胧的念头催发了出来:我很想再吃一口奶奶做的荷包胙。这是不可能的,但我知道该求助于谁。

几天后,我去了姑姑家。姑姑是一个矮小却精干的女人,微微发胖,待人温和。一到她家,我立马凑到她面前,开门见山地说:“姑姑,我想吃你做的荷包胙。”姑姑面露难色,说:“你想吃的话,也可以,只是味道恐怕会不好。”我一脸不解。她又说:“荷包胙要做的话,一次就要多做一些,单单做一个就不太好。”我懊恼地垂下脑袋,姑姑见状,连忙说:“不过一个月后你堂哥结婚,那天的荷包胙就由我来做吧。”我又开心地笑了。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姑姑的手艺是得过奶奶“真传”的。

那一个月过得真是煎熬,心心念念着一个月后的婚礼,却还得沉下心来慢慢等待。我上网搜索了一下“荷包胙”。这道菜始创于乾隆年间,当时大余人士戴衢亨高中状元,于是大摆筵席,谢请四方相邻。他的厨师开动脑筋,就创造出了这道荷包胙,并且流传至今。我叹了一口气:古老的荷包胙已沉睡在历史的烟云中,未来的荷包胙还在一个月以后,我还是慢慢等着吧!

其实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眨眼间,我已坐在了前往宴席地的轿车上。窗外的街景飞奔向后,渐渐拉成了一条线,这般决绝又无奈的身影像极了飞逝的光阴。一个月如此,十年,不也是如此?

下了车,我环顾四周,寻找姑姑的身影。不远处,那幢白色洋房的侧门处,姑姑正挥着红色的袖套招呼我过去。我像一只小鸟一样冲了过去。

“就等你了。”姑姑笑着迎接我,“东西我都备好了。”

我随姑姑进了厨房,看着那些食材:切成小方块的五花肉,泡发好的荷叶,调制好的汤汁,炒熟碾好的糯米粉。它们整齐地排列着,听从姑姑的调度。

我搬了一张小木凳,坐在一旁看着姑姑侍弄。我问:“姑姑,这些东西有什么讲究吗?”

“有啊。”姑姑说,“像这猪肉,要肥瘦均匀才好,不过我知道你喜欢吃瘦一点儿的,这次就挑得更瘦一些。”我欣喜地道谢。“荷叶的话,夏天摘好,晒干备用。”姑姑接着说,“汤汁是最关键的,我用高汤做底,拌入盐、糖、酱油、米酒等调料,一定会很好吃。”

“那糯米粉……”我问。

“这可不是街上随便买的,这是我自己碾的。”姑姑说,“酒店里都用现成的糯米粉,虽说方便,口感却没那么好。”我点头称是,也许正是这食材准备上的精挑细选,才让荷包胙呈现出不同的味道。

听完姑姑的介绍,接下来就要看姑姑操作了。只见姑姑走出厨房,从太阳底下提进一个大桶,将五花肉、汤汁、糯米粉依次倒进去,然后拿出一根手臂粗细的木棍,开始搅拌起来。

“力度要适中,搅拌要均匀,尽量让每一块肉都充分粘上作料……”姑姑边搅拌边说。

不知是天气还是环境的缘故,姑姑的话语竟在空气中发酵得潮湿而飘远,就像梦中的呓语,带我的灵魂飞走,飞到二百年前的那场筵席上,看厨师们准备这盘新菜。我细细观察,看他们的脸颊是否泛着荣光,看他们的鼻尖是否会渗出细密的汗珠。它又带着我的灵魂穿梭时光,从清装女子到民国服饰的女子,再到现代打扮的女子;从贫民百姓到乡绅富豪。当他们准备这道菜时,是否都像姑姑这般虔诚,这般认真呢?上下二百多年,竟像快进的电影一样在我眼前翻飞变换。

“差不多了,再腌一会儿就好了。”姑姑拍拍手说道,将我拉回现实。我朝她点了点头。

等待的间歇,姑姑对我说:“你出生后的百岁宴,宴席上的荷包胙都是你奶奶亲手做的。荷包胙不是像‘状元帽’嘛?奶奶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你也能考个‘状元’。你可以吗?”我郑重地点头:“我一定会尽力的。”

聊着聊着,肉就腌得差不多了。姑姑拿好荷叶,开始将肉包入荷叶中,并扎成“状元帽”的形状。姑姑灵巧的手来回穿梭了几下,一只荷包胙就扎好了。姑姑骄傲地笑了笑,看得我在一旁不断地点头赞赏。

终于到最后一步了。姑姑将扎好的荷包胙整齐地叠放在大木桶里,然后放在灶火上蒸。想起姑姑之前说的“荷包胙要做的话,一次就要多做一些”,我就莫名地想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谚语。

又是漫长的等待。看着桶底的火苗噌噌地往上窜,我的心底油然生出一种悲壮的美感。姑姑突然问我:“你知道这个大木桶的学名叫什么吗?”我摇摇头。姑姑凝视着我,说:“叫‘甑’。”我问姑姑,她是如何知道的——姑姑的学历并不高。姑姑微微一笑:“开始我也不知道,后来是你奶奶告诉我的。我当时也很吃惊,要知道,你奶奶没念过书,一个字都不认识的。你奶奶身上有太多的秘密要我们来解,可惜再也没机会了。”我小心地觑了姑姑一眼,她的眼睛在阳光下有一种水漾的光泽。我轻轻地拍了拍姑姑的肩膀,她强作笑颜:“大喜的日子不提伤心事,再等一会儿吧。”

我便静静地坐在一旁耐心等候。木桶里,水蒸气在缓缓升腾,像一条洁白柔和的丝巾,地上残留着爆竹的红色纸屑,一派喜庆祥和之气。

蒸好了。看着冒着热气的荷包胙从桶里拿出,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仿佛是见证了新生命的诞生。我赶忙央求姑姑帮我拆一个。

拆荷包胙也是一项技术活,拆不好会使里面的汤汁飞溅。不过这可难不倒姑姑。她用一根筷子一挑,再用手一提,完整的荷包胙就掉入盘中,大肆散发着它的香味。

金黄的荷包胙静静地躺在白色的瓷盘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灿灿的光泽。我操起一双筷子,夹了一块放入口中。

我该如何形容这一口荷包胙呢?我只感觉自己亿万个味蕾都在欢快地歌唱,我只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奇异的花园。美妙!奇幻!更重要的是,我还吃出了里面蕴含的情感:祝福、自豪、思念、感伤、传承……

我咽下这口荷包胙,抬头,正迎上姑姑期待的目光。我满眼热泪,说:“好吃,就像奶奶做的一样。”

那一天在欢声笑语和觥筹交错中结束。晚上,我躺在床上,开始回想与荷包胙有关的点点滴滴。二百多年前的筵席,今天的酒席,奶奶的期盼,姑姑的祝福,还有时光与未来,感伤与幸福。

猜你喜欢

荷包糯米粉汤汁
切糕秘笈
草莓大福
人性化防倾斜碗
小话痨
绞尽脑汁
小孩子的天长地久
水晶包遇上小馋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