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的风雨叫“烟雨”

2016-06-27张训海

美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骤雨狼狈黄州

张训海

天有不测之风云,谁人不遭遇一二次雨呢?突兀其来,把人淋得像只落汤鸡,人避之躲之唯恐不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公元1082年春,苏轼“沙湖道中遇雨”,那是场骤雨、大雨,也是场恶雨。苏轼此时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死里逃生的谪客应该“拟把疏狂图一醉”或“把酒问青天”,但他躬耕荒地,遇雨时不惊不俱,不作落难之想,不见狼狈之状。他从容优雅,“何妨吟啸且徐行”,他是儒士农夫,更是提得起、放得下的不倒翁和硬汉子,书卷气、大丈夫气充盈于胸。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望江南·超然台作》)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斑。“酒醒却咨嗟”“诗酒趁年华”,诗人识得解脱苦闷,自我排遣的人生法宝。林清玄说:“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苏轼当然是第一流的人物,是个能于苦难生命中找到人生滋味的人。

宦海沉浮,三起三伏,苏轼于惊涛骇浪中舞之蹈之。46岁的苏轼,即使还能“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早已褪尽那份轻狂,他对人生的一切遭遇处变不惊,处之若常,异常冷静。他有应对一切变故的足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硬力。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即便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会让人病困,但苏轼喜欢这场雨,感激这场雨,他觉得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因为他可以在雨中“身如不系之舟”“载歌载舞”,自得其乐。

2010年,网络上曾流行一首红极一时的小诗:

那天大雨,你走后/我站在芳园南街上/像落难的孙悟空/对每辆开过的出租车/都大喊:师傅/(《大雨》)

苏轼的超凡脱俗并不浑然天成,面对人生的巨大打击,他不曾痛苦失落,不曾愤懑失意过吗?泰然处之需要时间的沉淀,超然物外也需要物质媒介。正如这首《大雨》所写,面对不能叫喊,不能挽回的背影终于消失不见,一切尘埃落定,而大雨不停,浑身湿透,无比狼狈时,同样狼狈和委屈的还有一颗受伤茫然的心。

既然无法逃离一场雨,倒不如坦然受之。苏轼想到了,也做到了。如果苏轼能给这首《大雨》的小诗做个续本注脚,他或许会这样写:

后来唐僧来了/他扯袈裟做一把雨伞/我说:不用/

置身江湖,就得学会游泳。苏轼能明白这点,所以他通达,是个智者。可贵的是,苏轼不仅学会了潜游,还学会了花样泳。在他眼里,冷雨不再是冷雨,而是浪漫的烟雨,即便眼不见江南烟雨,他也能“长记”“欹枕”之。所以在雨中,他骄傲地唱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一生历典八州,旷达自如,他是失意却诗意的贬官达人,是无可救药的乐观派和幽默者。

这点柳永做得不够,他“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的雨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初歇骤雨”;李清照也做得小气,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的雨是“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更兼”的“细雨”;即便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他的雨也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凄风冷雨。

贬官黄州是苏轼在仕途上第一次遭受沉重的政治打击。他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中写道:“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他认为风雨是自然的,和风细雨也好,狂风骤雨也罢,都是大自然演奏的乐曲,“不以贬谪为意”“不以物伤性”,保持本心,才能享受“千里快哉”之风雨。沙湖道中邂逅的一场雨,其实是苏轼的一场“河东狮吼”的雄雨,是他幽默化的甘霖。宋玉把风分成了雌风、雄风,而苏轼只把“雨”诗化、美化为烟雨,他像是个天真的小孩,或者说像个浪漫的老头。

三月七日的这次雨,于苏轼而言,是“知时节”的好雨,是“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是“渭城浥轻尘”的朝雨,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快哉奇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用浪漫主义实现着他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正如牡丹,开在枝头高贵,坠之地上华丽,是谓不谢不败。

再大的雨终有熄灭的时候,再好的雨也有落幕的那刻,毕竟雨打之痛是客观存在的,毕竟“微冷”,再快哉也有自欺欺人之嫌。但苏轼能“酒醒”和“回首”,由突进回归平和,由快乐回归淡泊,他其实收放自如,已然有了道家居士的修为。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顺和逆,荣和辱,穷和通,在苏轼心里都无足轻重了,“此心安处是吾家”。之前他沐雨栉风,“吟啸且徐行”,可能有些意气使然;“山头斜照却相迎”,他看得远、放得开的睿智和自信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从词作“也无风雨也无晴”煞笔观之,他的旷达自如才真正地得以体现,他的修为可谓更上层楼了。是时,苏轼的雨已然经历了骤雨、烟雨、无雨的三个阶段,三种境界。

路是苏轼永远的鞋子,他一脚踩在地上井底,一脚踏上高空云端。前方有逆风飞行的鸟在高空鸟瞰人间:如烟的雨让人沉醉,再大的雨也是晴空。

凄风冷雨,暴风骤雨,都是绝唱天籁。“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美食美景。

猜你喜欢

骤雨狼狈黄州
杨优秀
来,谈虎色变
惊蛰
升格:将“狼狈”凝结为“诗意”
刚才那一阵骤雨
浣溪沙·游黄州遗爱湖
从《狼狈》看蜷川实花的影像风格
与高中诸学友聚会黄州
初夏
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