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一新生的自主学习适应性分析与调试策略

2016-06-27施云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适应性自主学习

施云凤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模式逐步在各高校中推广使用。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能否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呢?通过对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计算机班级进行观察,并与传统授课班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大一新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并且不同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学习环境、教学策略、学生信息素养三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适应性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 自主学习 适应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适应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必经且十分重要的阶段。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养成良好自学习惯?如何让学生从应付考试的“学习机器”转变为具有思想的“鲜活的学生”?

笔者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大一新生的自主学习适应性。

1课程的开展及特点

1.1课程采取混合式学习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开设的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要求知识性与应用性兼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有自身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需求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设立对应的课程体系,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传统讲授、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将知识大致分为知识、技能、能力三大模块。再根据知识点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少数知识内容由教师讲解,多数内容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学习——学习成果展示、提问——教师补充答疑的方式进行。

1.2以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学习者通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参与教师设定的讨论主题,主动收集、整理、分析、综合各种有用的信息,从而激活思维、增进理解和促进 新知识体系的构建。此外,自主学习模式能够促使学习者为兴趣而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了学习者追求知识、积极进取的内在需要,即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课程分理论课和操作课,其中,理论课部分多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学习——学习成果展示、提问——教师补充答疑”的方式,少数知识点由教师讲解,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档、微视频等相关资料。学生在课前通过对教材、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是其他自己查找的资料等的学习,获取知识并对其进行总结并在课上以按小组的形式轮流分享学习成果。操作课则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的形式开展。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

2大学生的自主学习适应性分析

“学习适应”是指学生个体主动调整自身以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包含学生、学习环境与改变三个部分。“自主学习的适应性”则是指学生在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

大一新生刚从高中来到大学,习惯了上课听老师讲授、课后复习巩固、有老师监督、指导的他们,是否能适应自主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呢?笔者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处理分析,了解分析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对于自主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情况。

笔者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显示:在学期的前期,多数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发言、提问、讨论,课堂气氛不活跃,成果分享的时候多数学生基于形式,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提炼汇报,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到了学期中期,多数学生渐渐进入状态,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汇报而学会了与同学一起分享,一起讨论能解决问题;到了学期末,大多数学生都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自己的进步,学习气氛活跃,并且同学关系也变得很融洽,各个不同专业的同学不仅仅是同学关系,也经过共同努力、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从课堂的变化来看,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习惯了新的学习方式。

结合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混合式学习下的班级的计算机基础期末成绩,低分段和高分段的人数极少,而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成绩。学期末采用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学生对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已经习惯并且很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式,并且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以后能继续使用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学生也反应这种学习方式虽然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等,但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后任务量。有极少数学生表示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在学期末,选取了一个传统授课的班级,将内容分为知识、技能、能力三种类型,对两个班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测试、了解,并进行了比较,其中混合式学习班对知识类、技能类和能力类的知识平均掌握程度为:56.80%、75.87%、67.54%;传统班对知识类、技能类和能力类的知识平均掌握程度为:46.24%、66.90%、40.54%。

混合式教学班级的知识掌握程度达到90%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7.45%,知识掌握程度不到50%的学生占总人数25.49%,其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50%到90%之间;而传统授课班级知识掌握程度达到90%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84%,知识掌握程度不到50%的学生占总人数41.18%,其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50%到90%之间。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对照班的掌握程度略好一些,即对于大学计算机课程来说,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效果优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于能力类的知识。

3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自主学习适应性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尤其是能力类的知识。但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在大需计算机这门课程上对于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并且不同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包括实践上的时间和适应程度的差异。

4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适应性的对策

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下,为什么有的学生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有的学生却不能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呢?影响学生适应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呢?

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不适应源于对教师的过度依赖,性格内向、自我管理能力较薄弱等多种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4.1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投入,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学习材料、活动场所等,多开展各类设计竞赛,加大对学生自主创新及科研发明的奖励,教师的教学要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的学习氛围。

4.2采取“激励为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提问

很多时候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提问,往往是因为担心自己说错话被同学笑或者被教师批评,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以激励为主,引导鼓励学生发言、提问,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慢慢地适应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

4.3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很重要,学生们很多时候不提问题或不发言是因为资料太少,不知道如何日搜索利用网络资源,所以对课本知识提不出问题,从而往往局限于薄弱的课本资源,因此,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吴秀娟,李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3):84-87.

[2] 后锐,曹红柳.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变迁、特征及其问题研究[J].教学改革与实践,2005,5(2):38-40.

[3] 冯廷勇,刘雁飞,等.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进展与教育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135-139.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适应性自主学习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