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课堂教学中的 “预设” 与 “生成”

2016-06-24李翠兰

考试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优化整合预设

李翠兰

摘 要: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是教师上好课的两大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除了课前尽可能精心设计外,还必须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各种可能性,捕捉到其动态生成,并合理利用“预设”与“生成”,不断优化整合,使之为课堂教学增彩,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关键词: 预设 生成 优化整合

课堂教学中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改变”。教学中的“预设”体现其计划性与封闭性,“生成”却体现出了动态性与开放性。在新课程理念中,“生成”是其价值取向,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但是强调“生成”并不是意味着否定“预设”,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追求在“预设”的基础上,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让“预设”与“生成”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得益彰。下面笔者谈谈做法。

1.课前充分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前充分预设,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心备课。它包含备学情、备教材、备资源、备课堂教学流程等方面内容。其目的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及教参相关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实现既明确又适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说课前充分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1.1备学情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活动中,“师”只是主导,“生”才是主体,所以“备学情”时,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及生活体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精心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并能备好课后反思,增强教学研究意识。换言之,预设中不应该只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应该是学生的思维推着老师走,以“生”为本,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发展。

1.2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的主要文本依据,教师只有深刻把握教材,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建构整套的教学内容体系,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统筹安排与规划,形成知识前后间的联系与逻辑关系,只有做到“胸中有教材”,在学情分析透彻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优化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取舍,并据学生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安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备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上是一本教材、一册教参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教师多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局面,其结果是教师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现代教学活动中获取资源可以来自于教材、教参、教辅、网络、报纸杂志及与同行的交流,等等。教师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能动性,对资源进行优化并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全方位放飞思绪,开发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充分利用教师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体验及学生的经历,使课堂教学有效度、深度和宽度。

1.4备课堂教学流程

明确教学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做好教学准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自然地过渡衔接,关注教学过程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精心设计板书,适时适当布置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预设内容,使教学过程能够有条不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前充分预设是必要的,它是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之一。

2.课堂生成是有效教学的生命力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学活动基本是遵从教案的预设在机械执行教学流程,按预设完成教学任务,一相情愿地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了老师所授的内容,至于课堂上的“意外情况”、“节外生枝”等都被视为异端加以漠视。也就是说,课堂活动完全是预设的,毫无弹性和开放性可言。课堂中出现的“无法预设的绚烂和天马行空的生成”都只能成为匆匆过客,连一点痕迹都无法留下。课堂是老师的,预设是老师的,效果是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是老师的,至于学生,只要被动参与就足够了,以致课堂毫无“创造”。这是教学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课堂教学不能只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还应该在课堂上重视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组织、不断生成的过程,是教学生命活力展现的过程,是激情与智慧综合的过程。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将心思放在执行预设的教案上,还要在原有预设的基础上观察学生行为,倾听学生声音,并能与之积极互动。由于课堂生成的“不可预测性”和“即时性”,教师面对此种情况应该调整、应变,这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机智作支持。教师需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课堂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命力,这是课堂生成给予教学活动的魅力。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体,是教师上好课的两大因素。“预设”是对文本的尊重,“生成”则是对学生的尊重。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教学,服务于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前提,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经历贯穿于教学环节,从生活中导入,与生活融合,注重将生活的体验延伸到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有效地把“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起来,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因势利导,机智应变;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大胆质疑,挑战权威,激活课堂。

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效果在“预设”与“生成”中相得益彰,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优化整合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优化资源整合促进小学生阅读感悟
浅析幼儿美术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
基于创新理念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研究
大学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策略分析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