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2016-06-22冯培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16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相关性经济增长

冯培军

摘要:文章对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合近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N步列表中的联合概率和独立、相等检验法以及交叉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检验,分析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贡献效果,从而探究了城乡之间的差异,希望此研究可以为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城乡居民;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19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6.095

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关专家研究的重点问题,学术界关注居民消费的功能,也就是居民消费的水平,经济的增长会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经济的增长会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是否会使得城乡居民感觉到幸福。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差异这一点展开详尽的研究。

1 数据分析

本文主要依据近30年的数据信息来展开实证分析,这些数据均是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所获取的,GDP主要指代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而CS代表的就是城乡全部居民的经济消费水平。其中,CSN则指代的是农村居民所具备的消费水平,而CSC则表示为城镇居民所具备的消费水平,将CSN与CSC进行相加,就能够获取到CS。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明显的波动相关性,本文主要就依据相关的分析方式,如单整、协整等来进行数据列表,实现数据的整合以及检验方法的融合,采取有效的方式来针对城乡局面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波动进行检定处理。

2 不同变量之间的变动情况

详细的情况可见表1:

从表1可以了解到,自1986年开始,国民生产总值就从3645.2万元增长到了如今的249529.9万元,增长的幅度达到了70倍。其中偏度值为1.168975,而峰度则达到了3.453251,就分布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这样的峰值就是一个高窄峰,而就所谓的经济就是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改革后,经济增长会相较于前一段时间增长速率更快,这与我国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居民消费从原先的184万元逐渐增长到如今的7081万元,增长的幅度达到了近38倍,而其偏度也为0.813474。另外,峰度设定为2.537575,从分布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窄峰没有出现转变,这样的经济就表明在一个时期,局面消费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从原先的138万元,逐渐提升到如今的3265万元,增长的幅度达到了近24倍,其偏度值主要设定为0.613587,而峰度值则设定为2.168049,从分布的具体情况来分析,窄峰没有出现过大的变化,就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在本阶段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偏度系数却相对较小,这就表明农民的消费水平在前后两个时期内并没有过大的差异。

另外,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原先的405万元逐渐增长到11855万元,而且增长的幅度达到了近30倍。在增长的过程中,速度相比于农村来说要更快,偏度值达到了0.601164,峰度也达到了2.088908,就分布具体情况来分析,与农村具有一致性,出现的均是一个较高的窄峰,然而偏度系数也并不高,这就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在前后两个时期,增长差异并不明显。

而依据JP的统计进行分析可知,样本数据均是通过正态分布展开的,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可以充分的了解到,CS的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GDP的50%,这个程度相对较低,另外,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中,CS的增长率则更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均与大型的固定资产相结合。除此之外,百姓在可支配收入的拥有上相对来说较少,并且医疗社会保障上也有着一定的不足,人均消费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变,人们依然面对着看病难以及上学难等问题,而这却是一种流动需求,由于这种需求的存在使得国民的存储率相对来说更高,并且边际的消费系数也更低。

3 GDP与CS之间的波动关系概述

3.1 N步列表和联合概率的独立性检验

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序列和消费水平序列,可以认为是一个组,然后将样本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这样就得到了联合分布的概率。

3.2 相等性检验

为了考察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有无显著性差异,本文引入相当性检验:假设两个序列存在相同的均值和方差,考虑到城镇居民明显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高的实际情况,无论以哪种方法作为评价准则,都表示拒绝原假设,说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存在相等性。

4 城乡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水平贡献的差异性影响

依据GDP、CS、CSN、CSC来对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构建,而就GDP的贡献度可以设定方程如下: 依据上述方程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方程统计具备较强的计量优势,其中,R?=0.9842,这就表明GDP会对消费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自变量在检定中,系数值设定为0.029,这说明,在GDP增长一个点的情况下,居民消费的单位值会增加0.029%。依据宏观经济系统来分析,在闭合的状态下,GDP会影响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针对消费与储蓄之间进行关系的确立。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消费情况来说,我国的消费率相对来说较低。尤其是在1990年以后,企业不再拥有终身职位,其针对一些费用的支出也没有进行赔付,也没有构建相应的社保体系,这就使得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另外,劳工的工资是逐渐提升的,其提升的过程是严格的依照真实性展开的,企业没有对将这部分成本作为其他支出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储蓄相应地得到了增加。

另外,针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系数CSN以及居民的消费水平CSC来展开对GDP模型的创设,这样可以使得GDP无法有效地呈现出居民的消费系数CSN以及居民的消费水平CSC之间存在的差异。

依据上述公式可以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就城乡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的是正相关的关系,并且相关系数均表现较为明显。这就说明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够使得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保障人们的安定生活。

其次,就贡献值来进行分析,城镇居民的GDP相较于农村来说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城镇居民在充分考虑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使得资本量不断增加。就常系数C来进行分析,城镇居民一般的消费值为811.76,相较于农村来说较高。而就我国的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可知,我国居民的生活以及就业等问题,在通过有效的梳理后,并针对社会当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预测分析的前提下,表明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并且已经赶超了GDP增长的速率,然而物价的上涨以及资产价格的提升,与收入之间却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使得贫富差距拉大。

5 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改进的方式

面对现今的金融形势,要想使得城乡的居民消费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需要做好相应的内部工作,不断的对生产力进行提升,同时城乡要不断采取相应的方式来对农村的市场进行刺激,使得农村居民可以高频率地进行消费,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对农村养老以及社保等进行完善处理,使得居民没有顾忌,能够更好地刺激消费。除此之外,为了能够使得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缩短,就需要针对基尼系数进行降低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共赢。

就以往的发展状况来进行分析,城乡结构需要经历转型,部分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而农民获取收入的主要渠道就是进行创业以及财产继承等。针对这一点,就需要合理地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对城乡的收入差距实施掌控和缩减,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的创业提供大量的物质和资金补助,并且返地于农民,使其具有获得财产性收入的能力。

6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不断对社会进行改革的进程中,我国经济与居民消费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预计可以在2020年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从相关指标数据来分析,展开的相关性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之间有着不相等性,而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在定量的角度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这一情况,就应该积极地刺激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环节压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城乡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宝仁.北京市GDP与居民消费行为的计量经济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2] 郑新立.提高居民消费率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6).

[3] 浩春杏.城市居民住房梯度消费中的家庭因素研究

[J].江苏社会科学,2015,(3).

[4] 曹鑫,黄晓治.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关系及其差异的协整分析:以广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2).

[5] 秦顺乔,马勇.江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原因分析[J].价格月刊,2011,(11).

[6] 朱江,田映华,孙全.我国居民消费与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2).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相关性经济增长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