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2016-06-22吴慧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就业能力影响

吴慧明



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吴慧明

摘要: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可解析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5个维度35个要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工资报酬、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专业对口率等4个方面比较高校学生毕业就业质量,得出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并提出加强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影响

*项目名称: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基于企业角度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WH125YB72)

吴慧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广东深圳518055)。

一、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和产业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就业质量已成为反映高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1][2]然而就业率只能体现就业的量,不能很好地体现就业的质。就业质量是反映整个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是一个综合范畴,包括工作收入、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等。多种指标的综合能,从总体上反映上就业质量的高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二、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界定

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以技能为核心来界定,它主要涉及个体得到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是以就业主体为中心来界定,它强调个体为获得并保持工作所需要的资质。本文认为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可解析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5个维度。[3]

理解与交流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学习方法、理解他人、服务他人、理解性阅读、积极聆听7个要素,科学思维能力包括科学分析、针对性写作、数学解法、批判性思维4个要素;管理能力包括协调安排、绩效监督、说服他人、谈判技能、指导他人、解决复杂问题、判断和决策、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1个要素,应用分析能力包括技术设计、新产品构思、设备选择、质量控制分析、操作监控、操作和控制、设备维护、疑难排解、系统分析、系统评估10个要素;动手能力包括安装能力、电脑编程、维修机器和系统3个要素。

三、高校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研究对象

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3所高校: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613人,有效问卷489份,有效率为79.8%。调查样本的专业分布为:自动化5.4%,楼宇4.3%,一体化5.7%,电气3.8%,汽车2.7%,商务英语2.3%,计算机6.7%,电子5.9%,通信6.2%市场营销4.4%,行政管理3.9%,信息管理3.5%,排水3.5%,环境工程3.3%,土木4.6%,旅游管理5.3%,会计5.5%,金融5.7%,医学3.1%,护理2.7%,设计4.3%,食品3.2%,化学4.0%。

(二)研究工具

针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5个维度35个要素,本研究采取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作为被测试者对自身就业能力评价的标准,利用SPSS19.0社科统计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489份样本进行采样充足度(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样本适宜进行因素分析,运用主成份分析法(PCA)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因素,最大方差正交旋转,降维得到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3个维度,占总体上解释总方差的76.404%,此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68,说明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3个维度中理解与交流能力解释了总方差的26.465%,包括有效口头沟通、服务他人、理解他人、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学习方法6个要素;管理能力解释了总方差的25.438%,包括协调安排、判断和决策、人力资源管理、解决复杂问题、时间管理、说服他人、谈判技能7个要素;应用分析能力解释了总方差的24.501%,包括质量控制分析、科学分析、新产品的构思、疑难排解、技术设计、系统评估、操作和控制、系统分析8个要素。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四、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衡量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因素从微观上包括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保障等;从宏观上包括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劳动合同的签约率、平均工资等。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工资报酬、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专业对口率,且这4项因素具有直观、易评价、普遍性等特点,因此作为本研究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

利用SPSS19.0社科统计软件,分别求取理解与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3项就业能力的平均值和1/2标准差,计算得出每一项能力的低能力值L和高能力值H。以理解与交流能力为例,[0,L1]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的低能力组,[H1,∞)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的低能力组,依此类推。将分布各项能力组的学生进行就业情况统计,每项评价指标中的分布频数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

表1 高校学生个人评价就业能力结构分析

(一)就业能力与工资报酬的关系

为更清晰地了解3项就业能力对高校学生工资报酬的影响,调查将学生工资收入划分为2000元/月以下、2000-2500元/月、2500-3000元/月、3000-3500元/月、3500元/月以上5个区间,通过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卡方概率p=0.009,管理能力卡方概率p=0.013,应用分析能力卡方概率p=0.022,3项就业能力的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可认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3项就业能力不同的学生工资报酬有显著不同,即高校学生就业能力与工资报酬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比较亦可以发现,在工资报酬3000-3500元/月、3500元/月以上的较高收入区间中,3项就业能力的高能力组学生人数均明显高于低能力组学生人数,其中最高的应用能力分析组在3500元/月以上区间高出260.0%,最低的理解与交流能力也高出81.3%;而在工资报酬2000元/月以下较低收入区间中,3项就业能力的低能力组人数又明显高于高能力组学生人数。

表2 就业能力差异的学生工资报酬比较

注:卡方值p<0.05表示行列变量不独立,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表示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就业能力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在分析就业能力对高校学生工作环境的影响时,调查将高校学生毕业后工作环境分为较差、一般、舒适3类进行比较。通过卡方概率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卡方概率p=0.007,管理能力卡方概率p=0.006,应用分析能力卡方概率p=0.001。3项就业能力的p值均小于极显著性水平0.01,因此可认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3项就业能力不同的学生工作环境有极显著不同,即高校学生就业能力与工作环境存在极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比较亦可以发现,3项就业能力中,高能力组的学生均有70%左右的学生获得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低能力组的学生只有50%左右的学生获得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表3 就业能力差异的学生工作环境比较

(三)就业能力与工作稳定性的关系

在分析就业能力对高校学生工作稳定性的影响时,调查将高校学生毕业后工作稳定性分为较差、一般、较高3类进行比较。通过卡方概率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卡方概率p= 0.216,管理能力卡方概率p=0.026,应用分析能力卡方概率p=0.033。理解与交流能力的p值大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可认为理解与交流能力水平不同学生,其工作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但管理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的p值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可认为管理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工作稳定性有显著不同。

表4 就业能力差异的学生工作稳定性比较

(四)就业能力与专业对口率的关系

分析就业能力对高校学生专业对口率的影响时,将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分为非专业对口、专业对口2类进行比较。通过卡方概率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卡方概率p=0.163,管理能力卡方概率p=0.207,应用分析能力卡方概率p=0.003。理解与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的p值均大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可认为理解与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水平不同学生,其专业对口率没有显著差异。应用分析能力的p值小于极显著水平0.01,因此可认为应用分析能力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专业对口率有显著不同。

表5 就业能力差异的学生专业对口率比较

五、提高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通过对高校学生就业能力5个维度的因素分析以及就业能力差异的学生就业质量的比较,可以看出就业能力高的学生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就业能力低的学生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尽管不能说明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决定其就业质量,但统计结果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认为,要想解决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就业质量不高的现状应当加强在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建议如下:

(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正确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与限制,在知已知彼的前提下,为自己策划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个体职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高校应尽早地通过给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制定自己大学期间的发展规划,一方面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与方向,另一方面也使其找到不断督促自己努力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规划。

(二)重视社团育人,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教育工作不能要求每个个体都要达到统一的教育目标,而应当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即重视个体的发展,重视兴趣的培养,重视个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各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社团组织的各类文化或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相互学习,团结协作,拓展学生成长空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长环境,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很少动脑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状况,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注重实践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许多世界知名大学都采取各种措施来开展实践育人,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都制定了实践教育计划(practical education program),一方面加强了实践教育环节,另一方面贯穿于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确保实践育人的效果。我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文件,如《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育人首先要提高实践活动的普遍性与趣味性,传统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惠及了少数的优秀学生干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或对社会实践的兴趣不高,所以要通过提高实践活动的普遍性与趣味性,实现社会实践活动全员化;二是要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内课程相结合,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甚至是专业课相结合,引入学分机制,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制度保证;三是推进社会实践导师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愿意主动担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导师,引导学生课堂外成长成才;四是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随之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也就有所提高,学生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稳定,所以要提前做好预案,最佳方案是由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共同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制度,防患于未然。

(四)实施全面教育,注重职业人的培养

传统的职业人的教育建立在“物本主义”基础上,以技术为核心,培养出来的人越来越“工具”化,而现代的职业人教育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关键是培养个人的各项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要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

[2]马庆发.提升就业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4(12).

[3]麦可思团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R].北京: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2.

责任编辑:段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1-0016-05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就业能力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