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新时期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

2016-06-22卢霖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卢霖

【摘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改进与国家国情以及社会实际有着巨大的关联,鉴于学科的特殊性,新时期下教师需要对当前政策重点、社会热点等等进行实时的探究,准确的将其蕴含的政治理论要素、思想道德理念等等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此外,教育教学形式的持续改进也是保证教师与学生在思政课堂达成良好沟通的必要条件,这种多维度的改进与调整,将会使高校的思政教育产生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时期 大学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2-02

一、前言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在大学阶段系统全面的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先进思想的熏陶,以及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等,符合中国阶段国情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的思政教师通过常规的课堂讲授,以及形势丰富的讲座、实践活动,给现在的大学生呈现了更为生动和通俗易懂的学习素材,这样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以及认可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更需要借着这种支撑力寻找新时期下思政教育的改进与发展方向,让高校中的思政教育稳步成长,继续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二、社会主义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政课程本身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劣势,从事该课程教育和研究的教师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课程形式改变、课时调整、实践拓展等等手段,逐渐在广大的在校学生心中树立了思政教育的新形象,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政治理论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分量。然而,越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注意结合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背景,民生问题在社会中的形成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多角度构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一系列曲折等等,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及时敏感的反馈。这种变化不仅应该体现在可见的教学内容上,还应该作用于课程开展形式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在此基础上,高等教育的实际价值以及社会功用也能够得到必要的凸显,年轻一代的思想觉悟以及对问题、现象等的分析能力的科学培养也将会由此受益。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下的发展方向

1.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然而它并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人们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研究等领域,都能够找寻到与之对应的实现形式。新时期下思政教育的以人为本同样有多种表现途径,它体现在教学内容调整与教学形式优化两方面。教师们习惯于在课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一些实例,这些好人好事或者先进事迹往往具有较高的覆盖性与认知度,能够最大程度的引起学生在感性认识上的共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身边的人与事穿插在课堂讲授之中,只要是具有正能量和教育意义的素材都适用于教学活动,它们对于学生的触动往往更具真实感。另外,教学形式的改进也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人们需要排除一些戴着教学改革面具的空谈与空想,积极的将一些教学上的好方法、好点子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师能够控制和改进的合理模式,从而保证师生的课堂合作具有高效、科学的优势。

2.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不仅仅是高校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求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所有的课程教育都需要与学生达成有效的沟通才能够称得上是有价值的。很多学生认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国家政策走向与自己并没有太多关系,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在思政课堂上的表现也相当的消极。对此,教师需要在课程设置以及自身的授课技巧上进行一定的提升。例如借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微博、微信、论坛等等都能够在课下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它强大的数据收集、整理以及信息传播功能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很多思政教育教学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民生问题、社会和谐等等热点展开。这正是信息科技反作用于教育领域的恰当体现,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师生互动的拓展与升华。

3.注重大学思政教育课程的现实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除了需要注重案例的准确灵活应用之外,还需要思考其他有利于学生人生价值观以及社会观树立的实践形式。学校以及任课教师可以尝试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公益组织机构达成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机会,鼓励一些学生走入基层,体会社会底层人们在生存与生活中的挣扎,了解更多普通民众在公共社会中的困扰,以及近些年来国家和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切实成就等等。这种更为直观的感受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他们最真实的触动,这些看不见的作用往往能够准确迅速的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以及未来职业规划产生积极影响,这是课堂上的思政教育所无法做到。

四、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赋予了学生以及教师更大的机遇,同时也为他们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走向以及教育改革的变化趋势。人本思想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仍是学校以及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广大的高校学生也将在此过程中体会到社会价值以及思潮的变化,他们的成长也将在这一阶段得到有力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孙世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5(8).

[2]钱正宇.在生活实践中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5).

[3]谭作强.新媒体境遇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多维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