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绘本教学插上思维的翅膀

2016-06-22王美娟曹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吃水果形象思维小老鼠

王美娟++曹樱

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孩子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图画带来的快乐。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绘本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绘本阅读活动形式多样,有亲子阅读、个别阅读和集体阅读等,其中集体阅读是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主要形式,为此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集体阅读活动,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一、抓住阅读兴趣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案例】《爱吃水果的牛》这一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感知水果的色彩和特征,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借助于有趣的故事情景,让孩子在喂神奇的牛吃水果、用挤出的水果牛奶帮助生病的小动物的过程中体会到关心、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了解到不吃水果容易生病,多吃水果能让身体变得强壮、健康的道理。

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常常抛开儿童阅读的起始兴奋点。以教师为主体,带领孩子阅读,这样往往是从儿童不感兴趣的地方开始,结果儿童兴趣平平。在《爱吃水果的牛》活动中我先以孩子的自主阅读导入,让孩子先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孩子掌握着主动权,孩子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这样让孩子看看、说说的方式,改变了儿童被动接受的过程,还能帮助孩子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孩子们学的轻松,老师也能很好地观察、解决出现的问题。另外,教学中我把一个个关键点提出来,让孩子猜测,孩子乐在其中。这样的教学激活了孩子的形象思维,比如我提问:人们都生病了,为什么爱吃水果的牛却没有生病呢,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思考地去看,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与效率。

每个孩子都是个性、能力不同的个体,单一地接受一贯式的教学根本无法让所有的孩子融入经典绘本阅读中,也无法针对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采用分层次阅读的形式,利用活动区、自主游戏时间、偶发事件等教育契机,向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适合的绘本阅读材料及相应的指导和引领,孩子会更感兴趣。所以除了集体教学,我还进行了自由式的教学活动,我们将绘本放在孩子伸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专门设置了一个阅读角,只要孩子有时间想看,就可以在拿在手里仔细地阅读,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孩子可以畅所欲言,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二、注重提问策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教师的提问在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提问是有效进行绘本教学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有效的问题,为进行有效的教学服务。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呢?在具体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提问方法:

1.猜想式提问让孩子想说

【案例】绘本《大西瓜》中,聪明的小老鼠在看望奶奶的途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次,烈日炎炎下,热得满头大汗的小老鼠想到把吃剩的半个西瓜皮当遮阳帽戴;第二次,不会游泳的小老鼠要过河,我就设置悬疑,让孩子猜猜这次小老鼠会想到什么办法?第三次,则是提供材料图片,让孩子猜猜用这些材料小老鼠会想到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在猜想式的提问下,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办法,但我都不急于告诉解疑,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便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会全身心投入,主动地关心故事的进展,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境地。而且在绘本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猜想,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开放式提问让孩子敢说

孩子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孩子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一般会问孩子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些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却只有一个。要使孩子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这样的提问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限于故事原文,孩子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案例】在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中以简单反复的故事情节来讲述,情节单一,构图清晰。我先出示封面——一小背心,让孩子说说这是谁的背心,这件背心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予了孩子想象的空间。

3.递进式提问让孩子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孩子的思路,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的能力。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孩子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差,不但激发不了孩子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确答案式的提问。

三、注重挖掘绘本内涵,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绘本就是一粒幸福的种子,滋润着孩子的生活。绘本还是一颗反复咀嚼的橄榄,让我们体会其深厚的含义,回味着幸福的余味。每一本绘本都有一个重要内涵,有些跃然纸上,有些则要细细挖掘,用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孩子。

【案例】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但是,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馨的港湾。挖掘好绘本中的内涵,对老师把握绘本主题,更好地进行教学,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绘本的独特魅力和特点决定了它对幼儿能力、思维发展的巨大影响作用。相信通过不断探索与挖掘,绘本教学将更多、更好展现出对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江阴市天鹤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吃水果形象思维小老鼠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爱吃水果的牛》
吃水果,不许吐子儿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