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动数学活动的“游戏”引擎

2016-06-22吴晓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猫幼儿教师小朋友

吴晓华

幼儿正处于数学教育的最佳时期,但是数学知识相对枯燥,加上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让幼儿教师不知从何施教。我们寄希望于游戏活动这一载体,希望能设计出巧妙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最初敏感性,建立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一、以趣味为原则,把游戏融入幼儿数学集体教学

1.教育游戏的合理选择

既然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应该注重游戏的合理选择,要结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或设计游戏,这将直接决定孩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决定着是否可以让他们融入游戏之中,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要了解孩子们具备的数学能力,知道他们能理解什么东西,在这一基础之上设计游戏,选择游戏。一个好的游戏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数学知识总是蕴含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而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很难理解数字与符号之间的微妙关系。因此,幼儿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地对幼儿进行强行灌输,要找到教育过程的合适切入点,可以将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和符合设计到游戏的环节中,让游戏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

当孩子们奠定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后,就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渐设计一些相对复杂的数学游戏,进行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数学知识拓展,一点一点地将数学的相关知识点讲给孩子们,让他们逐步把握游戏过程的同时,渐进式地形成数学认知。

3.好奇心的有效利用

虽然幼儿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但是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判断力的幼儿来说,好奇心更能促进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以游戏娱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对数字符号充满好奇,产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将图片分类游戏运用到对幼儿的最初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在学习图形概念时,做一些色彩各异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从而在分类游戏中对图形形成客观认识。再例如,教师也可以将找伙伴游戏运用到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中,每个小朋友背后都贴着不同颜色的数字,让小伙伴们找与自己背后颜色相同的小朋友,每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组成一组,每组都不能多,起初小朋友会好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游戏中有的小朋友恰好能够找到自己的伙伴,这就是双数,而有的小朋友的伙伴最后都被找没了,只剩下自己一个,这就是单数。

二、以参与为前提,把游戏贯穿于幼儿数学集体教学

1.有效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

之所以要将游戏贯穿于幼儿数学教育中,就是为了能够让幼儿以游戏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数学学习的主体意识。在刚接触数学学习时,幼儿会有一些排斥,毕竟学习没有做游戏更受孩子们欢迎,这就需要老师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可以主宰游戏的设计,同样可以主宰数学学习的过程。

例如,让孩子们进行数学方位区分,提到“上”小朋友就举手,提到“下”小朋友就蹲下,再用在不同的手腕上套不同颜色皮筋的方式来区分左和右。在游戏过程中,无论上下左右,自己的身体都是中心,让孩子感受到这种主体意识,同时,孩子也是这个游戏的主体,更是这个数学方位学习的主体。

2.客观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通过学习可以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不同年龄的幼儿心理存在一定差异。在数学教育中,以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基础,教师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通过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相同步的游戏来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

例如,领小朋友玩猫妈妈分鱼的游戏,把六条小鱼分给两只小猫,保证每只小猫都有鱼吃,并记录每一次分鱼后的数量,小朋友在分鱼的过程中会发现,一只小猫分多了,另一只小猫就会少分,进行多次不同的尝试,尽可能让分鱼的过程更公平,符合幼儿爱心的心理特点,幼儿既开心地做了游戏,也能够学到数学数字与多少方面的知识,也与幼儿爱心心理相吻合。

三、以辩证法为方法,把游戏渗透到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

1.坚持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方法

尽管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但是也不能制造较大的学习压力,在数学教育中要做到劳逸结合,把游戏活动渗透到数学教育中,让学习过程与游戏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更好的数学教育效果。

例如,同样是动物,但是不同的大小表现出的重量是不同的,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让小朋友们看到小猫要比小狗轻,小狗要比小猪轻,因为小狗相当于两只小猫重,小猪相当于两只小狗重,小猪就相当于四只小猫重。小朋友们在玩跷跷板游戏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哪个体重稍大的小朋友就会将体重稍小的小朋友压起来,这就是数学中的重量问题,大家在开心地玩跷跷板游戏时将重量的数学知识复习并掌握。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绝不能让数学学习变成枯燥的理论学习,这样会大大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非常不利,因此,在数学教育中要将数学的理论与游戏的实践相结合,尤其是通过实践来加深幼儿对数学理论的理解。

例如,在2、3、5的加减运算问题教学中,老师反复告诉孩子们2+3=5,5-3=2,逐渐地孩子们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论已经掌握,但是达不到深入,老师可以让五个孩子站到一起,让其中两个孩子离开队伍,剩下就是三个,同样的游戏,让三个孩子的队伍与两个孩子的队伍进行结合,就组成了一支五个孩子的队伍。

综上所述,游戏对于幼儿数学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载体,能够使数学教育过程充满趣味性,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实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苏州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小猫幼儿教师小朋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找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