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氛围搜集资料创新形式

2016-06-22韩廷楚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普法法制学法

韩廷楚

近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努力办三里社区和外来务工人员满意教育”的思想,注重育人环境,强化特色建设,办学质量和效益得到不断提升,特别是“带法回家”活动持续开展十六年,花开花落终年不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11月28日,原省长顾秀莲亲笔题词“爱心化春雨,新绿满江淮”;2005年12月14日,时任中央关工委主任王丙乾批示:滨海县东坎镇三里小学“带法回家”的做法值得在全国中小学推广,《新华日报》《盐阜大众报》等报刊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学校多次承担市、县现场活动,2006年为市关工委提供了“带法回家”成果展示现场,2007年接受了市、县人大代表的视察,2009年江苏省司法厅耿处长一行在县市司法局领导的陪同下来我校调研“带法回家”活动成果。期间,学校先后获得“盐城市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盐城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滨海县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今天明月照沟渠,又一次提供“带法回家”主题实践活动现场,全校师生无比激动和喜悦。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机制,营造氛围

学生“带法回家”活动是一项规模大、涉及面广、实施时间持久的普法实践活动,我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精心策划,细密安排,采取了以点带面、以小带大的方法,将实践活动逐步引向深入。为使活动扎实、有序、高效进行,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以家庭住址邻近的同学自愿组合,形成了多个学法宣讲小组;各班定期召开专题班会,对开展“带法回家”活动的内容、方式、步骤等事宜进行了专题讨论,让同学们对“带法回家”有明确的概念和目标。同时,我校还召开了实践活动誓师大会,组织“小手牵大手,把法带回家”的千人签名活动,从而增强了学生法制意识,激发了同学们参与法制学习宣传活动的热情。

二、搜集资料,努力找“法”

要让学生带“法”回家,必须有“法”可带,这是整个活动的前提。为此,我校从三方面着手:一方面积极发动老师和学生自己找“法”,普法领导小组针对本校实际校情、学生年龄结构特征以及家长的实际情况,收集、编印了涉及禁毒、环保、劳动、民事等方面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材料;另一方面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的普法情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编印了《法律相伴、快乐成长——“带法回家”活动学习手册》,使得我校“带法回家”活动具有更加显见的现实意义。

三、创新形式,彰显特色

一是入户宣传。深入社区,走进家庭解答群众想知道的法律问题,遇有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逐个记录,回来后逐条查找法律资料和向有法律知识的政法干警、行家讨教,再返回给群众解答。二是校园广播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进行以案释法、法律小知识宣传。三是专题报告。每学期组织一两次由专家、领导、老师的法律讲座,我们编印了《法制进校园法律大讲堂》校本教材,使得学法知识更加全面。四是自编自演法制小话剧,让学生真正懂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五是举办学法征文和演讲比赛。学校定期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和学法、守法、用法征文竞赛,让家长参与,向获奖学生、家庭颁发奖状;同时将优秀学法征文展示在橱窗内,供师生和家长赏析。六是自办学法黑板报和手抄报。每学期出刊一期图文并茂、学法和体会并存的手抄报;每双月,每班出刊一次黑板报,要求师生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出刊黑板报来展示各班学法成果。七是定期组织召开法制主题队会。主题队会形式多种多样,有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演讲比赛、讲法律故事比赛、法制小话剧等。既可将严肃的法律教育融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又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八是认真总结。我们对普法活动工作做到周小结、月总结,既可及时弥补了过去的缺失与遗憾,又能为顺利开展日后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四、“带法回家”活动的效应

一是学校学法后的效应。通过学法,广大教育工作者热爱本职工作,行为道德规范得到了加强,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不见了,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老师。校园内学生追逐打骂的现象不见了,脏话粗话的声音没有了,逃学辍学的行为根除了;校园外,上网吧、打游戏的学生没有了,周边群众到校反映学生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不见了。由师生共同编印的《我身边的法制小故事》则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二是家庭学法后的效应。通过学法,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孩子的父母打麻将、赌钱的恶习改掉了,打骂孩子的事件少见了,遇到事情,家庭成员都能平和地交谈,用法律条文来解决矛盾。有些家长在“带法回家”法律条文上签署学后感受时这样写道:“把法律带回家,老少均得益。”“以前我们不懂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现在学了法,才知道,打骂孩子是违法行为,难怪孩子要顶撞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我们一定做好榜样,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三是社区学法后的效应。学校所处的三里社区,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有来自全县各乡镇的,甚至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由于语言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往往邻里之间因小事而发生矛盾,自从开展“带法回家”活动以后,这类矛盾大大减少了,再大的矛盾也能在心平气和的劝解中化解了。多年的普法实践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带法回家”,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小组带动一个片区,普及了法律知识,稳定了社会治安,深受群众欢迎。我想,这也是当前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最好体现。

如今,“带法回家”活动在三里小学已深入人心,开花结果;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行,真正做到“满意在普法,宣传做到家”,让法律阳光润泽校园,让“带法回家”之花开遍万户千家!

【作者单位:滨海县东坎镇三里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普法法制学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法制严质量高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